194、第 194 章(1 / 2)

麒麟兒 三春景 5149 字 4個月前

聽韋夫人反複讚揚一個隻比自己大三歲的人, 衛琥一開始是不以為意的,後來像是想起了什麼,問道:“舅母所說, 難道是汝南許盈?”

之前雖然反複在說許盈,但按照時下的習慣, 都是沒有直接點名的。衛琥此時一語道破, 韋夫人才點了點頭:“說的正是他呢,難道飛虎也聽說過這‘汝南麒麟兒’?”

因為當初袁繼的‘點評’,許盈‘汝南麒麟兒’的名頭也傳的很廣。此時因為許盈風頭正盛, 這個稱號也再次甚囂塵上。

衛琥知道許盈卻不是因為許盈最近搞的那些事, 他原來在河東, 想要接收建鄴這邊一個尚未出仕的郎君的消息也很難,更何況這段時間他還在南下的路上呢!衛琥之所以知道許盈,是一年前在堂兄那裡讀到了許盈寫的《戰國論》。

《戰國論》是好幾年前出的書,但此時傳播的慢,衛琥才知道也不奇怪。

當時堂兄笑著道:“此書之中全是雄文,難得一見!說來, 作此書者是個少年,此書成書之時作書者比飛虎你如今還要年少呢!”

雖然在勢族子弟中常見所謂‘神童’,但神童依舊是珍貴的。因為堂兄的說法衛琥有了興趣,當日就將《戰國論》拿去讀了...說實在的,印象深刻!他甚至因此茫然——這真的是另一個少年,在比我如今還年少時的所思所想嗎?

他一向自覺比同齡人聰明, 但彆說想到這些了,就算是作為讀者,也有挺多似懂非懂的地方。

雖然有些地方似懂非懂,但在懂的部分, 已經足夠給他種種啟發了!

除了《戰國論》,衛琥就沒接觸過許盈的其他作品了。雖然有瑣碎聽說過許盈並沒有泯然眾人,在建鄴很有文名,但也隻是聽說而已,具體的並不知曉——還是傳播的問題,從建鄴到河東已經夠遠了,再加上戰亂,讓許多消息根本無法流通。

衛琥抿了抿唇,沒說是不是,隻是道:“曾讀過他早年文章,至於近來消息,是不知的。”

韋夫人笑了笑:“倒是可以多讀讀他作的書,你舅舅也讀呢...好像是叫什麼《十二平均律》,因為此書,驚動了整個尚書省——我一婦人不愛那些,但也曾聽他作詩‘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之句,明明再簡單不過,卻能讓人聽過之後念念不忘。”

《十二平均律》這本書成了去年祠部尚書的重要政績,為此祠部確實忙碌了一番,而祠部正屬於尚書省!就像韋訓這個五兵尚書也屬於尚書省一樣。說整個尚書省為此忙亂了一番,倒也不算什麼錯。

衛珪從小就對這些不感興趣,按照衛敏這個父親的說法,他是‘天資平平’、不開竅!好在為人忠厚,愛護弟妹,做六房的守成家長倒也勉強。此時聽到這些,也隻當是耳旁風,一點兒想法也沒有。

和衛珪不同,衛琥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色。等到第二日,在被長輩帶著去拜訪建鄴城中故舊之前,問韋瑾這個表兄借了許盈寫的東西。

知道衛琥對許盈感興趣,韋瑾倒是對這個表弟多了一分親近,非常熱情地將所有有許盈作品的紙張都翻了出來。非要說的話,這類似於後世的粉絲,聽說來家裡的遠房親戚家同齡人,居然也對自己的愛豆感興趣,想要借愛豆的專輯聽。

那當然是無比積極的!這是安利,或者說傳教的好機會啊!

雖然許盈年紀比韋瑾要小,如今隻是個還沒定品出仕的少年郎,但在韋瑾這裡,不知不覺中已經對許盈很‘尊重’了。對此他自己倒是不覺得有什麼,因為身邊的同齡人都和他差不多的,他隻當是許盈‘非常人’!

這世上本來就有一些人,不能單純看年齡和資曆。若是一切隻看這兩點,那世上的事倒是簡單了,一切隻需要論資排輩即可!

原來他們還覺得蔡弘毅頂著荊州蔡氏顯支子弟的身份,自身又是極其出眾之人,給一個比自己小的人做學生,始終有些不能理解。就算是許盈再有才能,這也不能夠啊!如今倒是不覺得這有什麼問題了。

隻會說:“若是許若衝,那倒是不奇怪了。”

“若衝有一筆好書法,去歲張府雅集,眾人做了十三首螃蟹詩,若衝執筆而錄。錄畢,眾人以為神品,這《螃蟹十三篇》已被張府收起,打算做傳家寶了!我曾借過兩日,真是絕妙好字!既靈巧柔韌,又有屈金斷鐵之風骨...可惜,如今不能讓飛虎你也看看。”對於自己‘專輯’不齊全這個問題,韋瑾是真的很可惜。

雖然說寫字佷容易,但許盈平常練習瘦金體很少有滿意的時候,不滿意的習作都會燒掉。而除了練字,他平常大多用褚體,褚體當然也不差,但他隻是日常寫的話也和此時的讀書人書法水準沒有什麼分彆。

至於炫耀書法,往外寫瘦金體作品,那更是很少的...不過倒是因此弄得物以稀為貴,若是誰能得到片紙,都珍而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