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第 391 章(1 / 2)

麒麟兒 三春景 7604 字 3個月前

開府之權要害就在於自主、在於名正言順——有了開府之權後,做的很多事都變得名正言順起來。

以許盈如今為例,從他明確獲得開府之權的‘詔書’下來,局麵立刻開闊起來。最簡單的,四方英豪、人心思動,許多有心人便主動上門來投了。在不是文盲就算是個人才的現在,這是非常難得的...從許盈得勢起,不少人看好他,也有來投的,但這個‘規模’可不夠用!

把那些臨時站隊的人當心腹精英,那不能夠,怎麼都得慢慢考察著來。但如果將他們投入到需要人的地方,那就是九牛一毛,作用有限!

培養人才是一個需要時間的事,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哪怕是速成教育,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眼下要解燃眉之急,還是隻能從現有的人身上想辦法。

能有人來投,隻要不是間諜,不論才能高低,他們能來,許盈這裡就收——無非就是因人而異安排到不同地方,更有才能的安排到要害出,隻會點兒讀寫的支使到基層而已。用人之際,還真不怕他們來!

對於許盈來說,年前有大批太平書院出身的士人來投,算是解了用人上的燃眉之急。當年他在長城縣做令長,始創長城書院,發展到如今,長城書院已經是三吳之地最有名的學府了。考慮到這年頭,學子們求學難,南渡朝廷太學不立,地方公學形同虛設,大儒私學與勢族家學門檻太高,長城書院實際上是吸納了廣大南方土地上出身不高的優秀學子的!

如今正是收獲的時候,每年出來的人才都會往各處去。而如今作為與太平書院有著千絲萬縷聯係的許盈成功起勢,成為名副其實的輔政將軍,不說新結業的太平書院學子了,就是那些已經在彆處有工作的,也許多願意投奔許盈。

名望這種東西,在亂世大多數時候都是虛的,但隻要條件合適,為常不能化虛為實!

許盈身孚海內厚望,這是他過去十多年種下的因結下的果!說起來他頂著臉紅抄書,本來就不是圖彆人給他唱讚歌!而是那些名聲真的有用。當年他想的是憑名聲做個海內名士,從而廣收天下門徒。如今目的變了,但作用是一樣的。

“建鄴這邊,太學之事不能再拖了!早些擬個章程來。”許盈剛剛和齊子輿見了一批來投他的士人,就開始催促起這件事了:“章程上與太平書院有些相同,但又有不同...這些都是說過的。”

齊子輿是太平書院出身,當初從太平書院結業之後就毅然決然跟隨許盈,成為許盈的學生。後來許盈回豫章,他並沒有跟到豫章去,而是結合自己的長處與意願,在許盈的建議之下正式出仕了。

如今許盈得勢,不相乾的人都來投了,更何況他們這些學生!自然第一個響應,然後來相助!

此時聽許盈說起太學之事,他一個多餘的字都沒有說,低頭就去辦事了。倒是與他一起經辦此事的一個太平書院師弟不明白,道:“怎得這樣急?如今建鄴、京口事多,千頭萬緒之間,太學之事屬教化,固然重要,卻不緊急啊!”

“如何不緊急...如今許多太平書院學子來投,大將軍看在眼裡,早有留心。”齊子輿輕描淡寫。

任何一個大勢力手下都會存在黨派問題,這不奇怪,隻是要掌握好限度,不讓黨派相爭影響大事。許盈看到太平書院出身的學子迅速擠占了大將軍幕府中低層位置,首先想到的就是未來有太平書院背景的人充滿幕府,沒有太平書院背景的人再有才也不能得用。

雖說太平書院招生範圍很大,這些士人還需要顧及此時黨派劃分時非常重要的鄉土之彆,但他們天然成為同黨是很容易的...想想明末時的東林黨,不就是因為同出一所書院結黨的麼!而這種隻手遮天的文臣黨派,確實對整體無益。

而想要平衡太平書院,從內,一方麵需要引進沒有太平書院背景的人才,另一方麵建立太學、重塑地方公學,這都是有用的。而從外,就更加簡單了!隻要修煉好內功,許盈是一定要北伐的!

站在時代的風口浪尖上,他確實有統一天下,讓天下重歸太平的心!若不是如此,他又何必像如今這樣出頭呢?

而如果目標是如此的話,北伐就是必要步驟了——除了為最終目的服務,北伐本身也有好處,比如北伐可以成為許盈的道統。正如明朝驅除韃虜、恢複中華,於是朱家江山就有了自己的道統、自己的基石所在!在如今這個天下割據的亂世,許盈一旦北伐成功,統一了大片土地,這也會成為他的道統!未來走上既定的路,也有話可說,而不是如袁繼那般被群起而攻之。

另外,北伐在洗練團隊上也有著無可比擬的作用。如果隻是占據江南大地,許盈手下這些黨派之爭確實難纏,需要小心平衡。但如果要北伐,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大家須得齊心協力做大事,這就等於是將蛋糕做大了,原本的黨派之爭也就不存在了!

至於打出北伐旗號方便許盈掌軍、練軍、強軍,這就不必說了,因為這事明擺著的事。

齊子輿忙著太學之事,許盈這邊轉頭又和羅真等人商議起了大將軍幕府的架構。

許盈讓人做了一整套的木牌,這些木牌寫紅字的是幕府中的官職,寫黑字的是一些人的名字。一塊大大的白板上有各種小鉤子掛木牌,白板最邊上寫著‘內閣六部’——這是在決定幕府人事了。

許盈以大將軍防備北麵之名,駐守京口,並在京口建立幕府。這自然有避開建鄴帝黨的意思,彆看如今南渡小朝廷威嚴儘失,但羊氏這麼些年也是對一些人有恩德的,在建鄴這個帝黨很多、台閣存在感超強的地方,做什麼都會束手束腳!許盈考慮一番之後,乾脆選定了京口做自己的大本營。

這有點兒像曆史上武則天在神都洛陽建立自己的統治,也是要避開李氏影響力極大的長安。

而在京口建立的幕府實質上就是一個小朝廷,會取代建鄴朝廷調度這南朝天下的小朝廷,這一點許盈自己心知肚明!所以他不能仿照以往的一些開府將軍,以武力為中心建立一個武將政府——這個小朝廷或許就是以後的班底了,弄不好是要影響幾百年天下的,必須慎重(前提是許盈真能重立江山)。

為此,許盈考慮了三省六部製,也考慮了明朝的內閣六部製,兩者各有好處。

三省六部製比起現有的台閣架構要權責清楚的多,而且與現在的台閣架構有明顯的承接關係,更能為人所接受——任何一種政治製度都不是憑空冒出來的,三省六部製看似是隋唐時所立,事實上在隋唐以前已經有雛形了。

魏晉南北朝時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相繼出現,兵部、祀部、民部等等說法業已有板有眼...這種時候,差的隻是整合,這其實就是捅破一層窗戶紙的事兒。

此時和魏晉南北朝時一應故事大類,所以許盈覺得順其自然選擇三省六部製就很好。

但話又說回來,現在隻是大將軍開府而已,哪怕這再是實質上的政府,再是未來班底,那也不是真正的台閣。如此來說的話,其實內閣六部製更方便,更方便許盈行事——這種要做大事的一代目,中間總少不了特立獨行、便宜行事。

所謂‘一代目’,其實就是個人能力、個人魅力都超強,不需要受規則束縛的。一代目以後,因為後代能力不夠,又或者怕出現昏聵無能的,才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台閣製度,算是有個兜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