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考場(1 / 2)

大約是上輩子的經曆使然, 藺知柔麵對善意和溫情總是手足無措,甚至有些惶恐, 生怕無以為報。

手裡帶著餘溫的裲襠仿佛有千斤重,她咬了咬下嘴唇,把它塞回賈九郎的手裡:“我不冷。”

賈九郎“嘖”了一聲,一把扯過裲襠, 不容分說地往她腦袋上一套, 三下五除二地係好絆帶, 握了握她的手:“手都冷成這樣了,還嘴硬!”

裲襠絮了厚厚的絲綿,藺知柔頓覺暖和了不少, 一邊披上外袍,一邊提醒他:“你也快把袍子穿上罷。”

賈九郎有恃無恐:“我自小習武, 耐寒抗凍, 等閒不生病。”

兩人穿好外袍,整理了下衣帽和腰帶, 從禦史那裡領了號簽, 一起出了門房。

庭中栽著數棵梧桐,眼下是仲冬, 枝頭上隻餘稀疏黃葉。

這個時代的貢院不像後世那般正規,是臨時性的, 設在禮部南院, 每當科舉時就在四周插滿荊棘, 因而又有“棘院”的彆稱。

這裡也沒有後世那樣專門建造的號舍和號棚, 隻是用屏風大略隔出幾片區域,密密麻麻地擺上考案。

貢生眾多,房舍有限,室內放不下,廊廡下的空間也被充分利用起來,放滿了考案。

號簽原則上是隨機領取的,他們事先也沒有花錢疏通,領到的位置都不怎麼樣,賈九郎的考位在西廂房的角落,藺知柔一向手黑,抽到的是廊廡下的半露天考位。

雖說考試時間不像後世那麼長,但是在寒風中坐上半天也夠嗆。

藺知柔正要走過去,手裡忽然一空,號簽被賈九郎抽了去,他把自己那塊塞進她手裡:“咱們換一換,滿屋子的人,又點了炭,我嫌悶得慌。”

藺知柔蹙眉:“不行,你已經把衣服給了我,這裡太冷了。”

賈九郎不耐煩地揮揮手:“我長你幾歲,該當照拂你一二,你安心考試,中個狀頭,請我去拂雲樓吃頓好的。”

藺知柔待要再說什麼,賈九郎已經先一步占領了她的考位。

一旁巡場的吏員見她站在原地不動,揚聲催促起來,藺知柔用力握了握號牌,看了賈九郎一眼,轉身走進了廂房。

她的位置靠近牆角,光線有些暗,好在案上備了燈燭和火石。

藺知柔將油燈點上,從書囊中取出筆墨和硯台,拿起案頭的小水盂,往硯台裡注了點水,執起袖子開始研墨。

辰正,所有考生都已入場坐定,三聲鼓響,全場肅靜,貢院朱紅色的大門緩緩闔上,哢噠一聲,青色銅鎖落下,神童科省試開始了。

考試總共四個時辰,從上午一直考到黃昏,時間比州府試充裕了許多,對答卷的要求自然也高了許多。

監考官員將用蠟封緘的考卷發下來。

藺知柔拆開一看,裡麵有一份試題,三張潔白的宣紙,這是正式的答題紙,此外還有兩張微黃的麻紙,用來打草稿,每張紙上都加蓋了朱紅的貢院印,以防偽造。

藺知柔把答紙小心地卷起來放在一旁待用,拿起試卷展開,快速瀏覽考題,剛看到帖經第一題就吃了一驚。

先前禮部給的考試範圍是一部中經,兩部小經,中經為《詩經》,小經是《易》和《春秋公羊傳》,可第一題分明取自大經《左傳》。

第二題出自《易經》,第三題又是出自大經《禮記》。藺知柔掃了一眼,十道帖經題中竟有一大半超綱。

她察覺不對勁,其他舉童自然也發現了,考場中響起嗡嗡的竊竊私語聲,監考官員揚聲道:“肅靜!勿要交頭接耳,否則一律按舞弊論處。”

禦史台的官員自有一股淩厲嚴苛的氣勢,兩眼一瞪,考場中頓時鴉雀無聲,許多舉童嚇得雙股顫栗,鵪鶉似地縮著脖子,不敢再吱一聲。

藺知柔已經把大中小幾部經書都倒背如流,帖經超綱雖然蹊蹺,但是對她來說反倒有利。

她按捺住心中的詫異,接著往下看。雜文部分的題目中規中矩,考一首五言六韻詩和一篇賦,詩題為“湘靈鼓瑟”,從詩題中任選一字為韻,是很常見的“題中用韻”形式。賦則是以“澄虛納照,遇象分形”八字為韻,可以不依順序,字數三百五十以上。

藺知柔思考了片刻,心裡有了大概的答題思路。詩賦題之後還有題目,藺知柔接著往下看,卻是一道實務策,神童試的考生最大不過十二歲,時務策考的是對朝政的見解,出現在這裡十分詭異突兀,帖經還隻是超綱,這道題已經不是簡單的超綱,簡直近乎無理取鬨了。

題目倒是十分貼合實際,是與國計民生息息相關的錢荒問題。

鑄錢和運輸成本高居不下,甚至遠超銅錢的麵值。這種情況下,私人盜鑄屢禁不止。由於銅的價值高,許多人還將銅錢融化,鑄造成銅器出賣,賺取差額,導致流通貨幣供不應求,造成了嚴重的錢荒。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