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出宮了(1 / 2)

太皇太後對著佛像幾乎念了一個月的佛, 隻不過出乎她意料之外是,這樣長時間門持續的地動,竟然沒有在百姓間門引起任何混亂。

她讓宮人出去打聽, 聽到的都是百姓們雖然心中害怕卻不埋怨朝廷的那些話, 再看看孫兒這一段時間門的作為,不由得她心裡一安。

不過, 太皇太後也是第一次意識到, 民間門的百姓們竟是如此容易滿足,隻要上麵的人對他們有一絲真心的憐惜,他們就能用全心全意的感恩來回報。

太皇太後歎息一聲, 叫蘇麻喇姑:“用我的私庫,買糧在各城門賑濟半個月。”

不停的地震讓京城裡的百姓沒有了收入來源, 好些家庭都麵臨著吃飯難的窘境,現在的賑濟是之前一些中等收入的家庭都盼望著的。

因為現在在京城,沒有門路很難買到糧食。

蘇麻喇姑領了懿旨去辦的時候,才知道辰親王那個粉餅廠從前天天開始,就已經給京城裡的受災群眾們發放東西了。

乾淨的水,柴, 足夠一家人吃粥的米, 甚至一家還有一兩顆小青菜。

這樣的,比簡單的賑濟施粥, 更能讓京城的百姓們感到被尊重的溫暖。

蘇麻喇姑親自到外麵看了看, 又帶著一車糧食回了宮。

把這些話向太皇太後稟了。

太皇太後先是微笑,隨後卻是問:“你說的那些慰問糧食, 大家都說是辰兒給放的?”

蘇麻喇姑一下子就明白太皇太後的擔心,低聲道:“辰親王是用皇上的名義發放的,但百姓們也都知道, 發的這些東西是辰親王買的,給他們發一日三餐,也是辰親王建議的。”

“這孩子,太賢,”太皇太後低歎著,整理一下衣服的褶皺,“太賢便容易兜覽名聲,以他的這個位置,長久下去恐怕不太好。”

蘇麻喇姑微微躬著腰,說道:“船到橋頭自然直,您就彆擔心這些了。”

八月底,地動徹底過去了,京城也一日一日恢複著往日的繁華,大部分店鋪漸漸恢複開張,有朝廷的控製,各方麵的物價也沒有受到很大衝擊。

但隻有一個行業是收到了負麵的影響,工部衙門的水泥出貨量在災後反而呈現出倒退的逆增長。

此前熱衷於用水泥抹房屋牆壁的人一下子稀少起來,無他,這一次地動受影響最大的,就是那些有水泥屋子的人家。

地動一來,水泥結著一麵牆整體砸下來的都有,不像磚瓦房的人家,落下來的最大物件兒頂多是個房梁。

工部尚書進宮議事時報告了這個情況,並且跟皺褶眉聽著的康熙說:“要不要出個衙門公告,以後都不讓百姓用水泥抹牆?”

但其實水泥抹麵的牆壁乾淨又整潔,比單純的磚瓦房住起來舒服。

康熙一手捏在下巴上,抬眼看看無比認真的工部尚書,出了問題就避免問題,便是最上麵這群官員常用的策略了。

“靳輔天天守著河堤,招了許多工匠,把這水泥試了又試,終於做出來適合砌河堤的。”康熙靠著椅背,換了個姿勢,“工部那麼多人才,你們就不能想一想,怎麼能讓抹了水泥的房屋更堅固?”

工部尚書慚愧笑道:“奴才目光短淺了,”沉默了一會兒,找好措辭道:“萬歲爺,聽說辰親王名下那個科技發展館,有姓雷的三兄弟,他們特彆會造房子,能不能叫奴才借到工部一段時間門?”

“這件事你和辰兒商量,”康熙說道,“科技館不是朝廷的衙門,朕指派不動。”

工部尚書:---

辰親王那科技發展館現在賺馬車的錢賺到手抽筋,他能舍得把人借出來嗎?

蘇辰當然借了,不僅借他還建議工部尚書去找鋼鐵鍛造局的人打好關係,因為水泥有一個好兄弟叫鋼筋。

不管怎麼樣,餘震消失後,京城各方麵各行業都在穩定有序的恢複中。

宮裡比京城恢複的更快,可以說八月下半旬的幾場小餘震,對宮裡上上下下的人影響都不大。

現在的後宮,最受關注的除了烏雅氏,還有一個鐘粹宮的小貴人,這是越發覺得自己色衰愛弛的惠嬪挑選出來替她固寵的。

小貴人是漢女,溫溫柔柔,通身文氣,很有種樹上說的那種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感覺,沒幾次就贏得了康熙的歡心。

一時間門宜嬪的恩寵也有所分散。

蘇辰偶爾帶著保成騎車經過禦花園的時候,看見過這個因為恩寵身邊迅速圍起來一群人的貴人。

貴人姓張,位份還沒有多高,對那些因著她受寵往她身邊湊的人就是一種高傲的態度。

那次他和保成經過,張貴人也隻是起身點頭,半禮都沒有,蘇辰並不挑她的禮,隻是覺得容易高傲的人更容易從高處摔下來而已。

果然剛到十月份,蘇辰就聽到一個八卦,張貴人失寵了,連惠嬪都受了懲罰。

蘇辰好奇,想知道張貴人是怎麼作死的,就問了問複康。

複康倒是個宮裡百曉通,雖然他家主子並不愛聽八卦,但這各宮有什麼動靜,他都第一時間門打聽清楚了。

這一問之下,蘇辰才知道張貴人還真是作完了自己以後的“升職”路。

張貴人不知道她懷孕了麼,前兩天下雪,她跟著人去賞雪,一群女人誇她映著雪裡梅花好像是謫仙下凡似的,又有人“隨口”鼓動她跳個舞。

得寵有很大一部分是靠著好舞姿的張貴人,就同意了,誰知道在雪裡還沒有跳一圈就摔了,然後身下一片殷紅。

張貴人便徹底失寵了。

蘇辰聽完八卦,心裡皇阿瑪的高大形象跌了一個層次。

主要是他沒想到平日裡高大上的阿瑪,喜歡的女人的品味竟然隻是普通男人的水準。

在康熙這兒,悶悶了兩天,第三天就忘了先前寵愛過差不多兩個月的張貴人是什麼模樣。

之後康熙的主要政事閒暇時間門都在永和宮度過的,然後讓所有人都有些驚訝的是,平時看起來不怎麼受寵的烏雅格格,竟然在十月十三日這天獲得了單獨冊封的恩旨。

封號為德嬪。

第一天康熙就特地下令,整修永和宮,把按規製該有的東西都給添補上,似乎隻一夜的功夫,永和宮從偏僻小宮門成為了寵妃宮殿。

蘇辰倒不覺得德嬪的晉升有什麼令人驚訝的地方,自從她生了四阿哥,阿瑪並沒有讓搬出永和宮,嬪這個主位便在那時候就給她定了的。

令蘇辰有些驚訝的是,德嬪的懷孕速度。

不對啊,這次德嬪如果懷的還是阿哥的話,該排行為六了。但在自己的清宮劇記憶裡,沒有一個有六阿哥存在。

難道,這六阿哥又是個小小年紀夭折的?

想到這個可能,蘇辰也不管德嬪這次生的會不會是六阿哥,趁著一天跟他阿瑪閒話的時候,提議給宮裡每個孩子配一個專屬太醫。

現在宮裡隻有他和保成有自己的專屬太醫,弟弟妹妹們病了還是要現請太醫的。

康熙聽了,沒有同意,太醫院的太醫也就那麼幾十個,每個孩子都配一個,其他人請太醫會很不方便。

不過他對兒子說:“可以,明天便讓徐太醫在太醫院分出來一個兒科的院子,讓他們隨時當值,無比隨叫隨到。”

康熙伸手摸了摸兒子的小腦袋,這孩子也不見怎麼長個兒,彆是操心太多壓的不長了吧。

蘇辰還有事呢,他覺得很有必要在民間門嘗試著建立醫院試點,不是給人治病那種綜合醫院,而是管接生、管婦科的專科醫院。

世界上第一家醫院在曆史上是什麼時候建立的,蘇辰不知道,但現在他可以讓第一家醫院在中華大地上出現。

康熙笑著點頭,“這個事,你可以跟宮裡的有婦科聖手之稱的盧太醫商議。”

又是交給我辦啊?

不過想到能夠在宮裡的未來一年又有機會少上課,而且還有好些事阿瑪親自做講師的課,蘇辰隻能很高興的答應了。

從十八年到十九年,蘇辰在宮裡和宮外都辦不少實事,首先他整頓了內務府人事的冗雜定下一套相對公開透明的規則,其次他改善了宮裡供給宮人、侍衛們的膳房條件,保證最低的飲食標準也不會讓人挨餓。

最後,第一家婦科醫院蘇辰還真建立起來了,沒放在城內,而是在距離粉餅廠不遠的一片無主荒地上。

婦科醫院建立起來之後,除盧太醫給推薦的幾位徒弟做大夫鎮院,蘇辰麵向社會召了一大批穩婆。

什麼五險一金的都用清朝的形式搞起來,樂的那些穩婆們一旦入住婦科醫院就再也不願意離開。

眨眼間門,一年時間門匆匆過去,保成過完了六歲的生日。

五歲生辰過後,已經開始讀書的保成每天和蘇辰相處的時間門本來就比較少了,十九年過完生日,蘇辰再次提出要出宮遊曆的時候,保成就不那麼抵抗了。

京城西直門,寬闊的官道旁,一行馬車隊躲在倦倦的柳蔭下停著,商隊老大叫王彪,老家在山西,如今是很有名的晉商商會一員。

今夏他要去四川親自運一批鹽,鹽引是他才花了幾萬亮銀子弄來的,幾乎是把全部的家底子都壓了上去,容不得一絲差錯。

隻不過,昨晚上都睡了,一個朋友找過來,說是有倆兄弟要帶著孩子去四川投親,要趁一趁他們車隊。

朋友是很不錯的朋友,王彪義不容辭的就答應下來,但是今兒個等了快一個時辰人還沒來,他的臉色就很不好看了。

“老大,咱麼什麼時候走?”一個手下跑過來,“再不走咱們就要錯過宿頭了。”

“再等一刻鐘,”王彪摘下馬背上掛著的水壺,仰脖咕嘟咕嘟喝一陣,看著京城的方向,道:“人不來咱們就走。”

手下疑惑道:“是什麼人啊,讓您這麼耐心的等到現在。”

王彪閒著也是閒著,就跟這手下說:“還記得老大我三年前遇到大難那一次嗎?就是我那朋友找到明相府上的大公子,才給我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