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高產作物(1 / 2)

隻是沒想到這輩子, 臨老了還能再見到這些東西,就這麼被小主子平平常常拿出來,說是叫她們試著種一種。

如今田埂裡, 到處都是周大娘幼年記憶中, 祖父和父親精心伺候的洋芋、落花生,還有那金黃色向著太陽而生的圓盤。

看到這些東西, 周大娘就覺得心裡溫暖。

手用力,土壤鬆動的窸窣聲傳來, 一串平均個頭都不算小的土豆帶著鬆軟的泥土暴露在空氣中。

周大娘眼前出現三個月前,她們準備種下土豆的那一天。

當年祖父是如何帶著父親種植洋芋的, 周大娘還記得很清楚,首先需要先把土地精耕細作,犁地的時候便放進去很多肥料;其次還要搭上溫暖的草席棚子早晚覆蓋, 免得被低冷的空氣凍傷它們。

給皇室中人吃的東西,自然照顧上也要如同下人伺候皇帝主子一般。

然而那日小主子看見她們的行為卻是大驚, 說道:“土豆不耗地力,能適應初春的低溫, 直接把土豆塊兒摁進土裡便好,這個東西最是平賤好養活。”

當時聽到這些話,周大娘的心情很久不能平靜, 因為她也曾聽祖父講仙話故事一般的告訴她, 洋芋, 也就是土豆,是如何被商人費儘心思從外麵的國度帶回來。

一到陸上就被獻到皇室,自此成為隻有皇帝老爺和他的親戚配吃的食物,他們這些低賤的老百姓能看見樣子聞聞味道,已經是修了幾輩子的福了。

然而在小主子口中, 這個東西才是平賤的。

種土豆那兩天,周大娘的心緒久久都不能平靜,後來又是落花生,小主子用一百兩金子跟府城的杜老爺家買來的一百斤種子。

一斤種一兩金,這次的總該好好伺候著吧,但小主子還是說:“隨便種,你們就像是種稻麥那樣種,種的法子太金貴這東西反而沒了價值。”

她提出了不同的意見,落花生的確是更金貴的,打下來的花生也極其美味,有一年她生辰,父親偷偷從草席棚裡揣回來兩顆那樣好看的花生果。

她吃了,卻是到現在都不曾忘過的美味。

母親還說,等她長大了成親,會儘量購置一些金貴的炒花生給她撒帳。

可是明朝一夕之間滅亡了,菜戶製度也被取消,他們一家甚至連個安穩的家都沒有,為了能徹底叫她在大同府生活下來,父親多方考察一個當地的讀書人,然後將她許配了過去。

爺爺甚至把貢獻金種給當地有權勢之人時得到的賞賜,拿出來一半給她壓箱底。

本以為生活就這麼安穩,但不停的打仗的消息總是隔三差五傳來,在路上的時候她已經失去了親兄和兩個堂兄。

跟著到大同府的,隻剩一個小堂弟,然而沒有多久,小堂弟還是被征兵的帶走了。

至今無消息。

後來祖父祖母、爹和娘,他們相繼去世,隻剩了她一個,娘家的那點東西便都歸了她,她對夫家並不藏私,將所有的錢都拿出來叫溫和好說話的丈夫去置辦家產。

銀子放在哪裡是死的,得置產才有活錢,祖父說堂弟很可能回不來了,銀錢許她隨意支配,但她不相信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會再沒有親人。

她得讓錢再生錢,好在小堂弟回來後能有銀錢給的同時還能有一份家業。

於是她讓丈夫置產,想重新種菜,沒了給皇室供應蔬菜的機會,他們還可以種一些常見的菜拿到集市上賣。

祖父和父親還活著的時候,他們就是這麼乾的。

但丈夫自詡讀書人,不喜歡拋頭露麵做買賣,用她娘家的錢再加上婆家的一點錢,在府城的大街上買了個鋪子。

丈夫的眼光不錯,當年買下的鋪子越來越賺錢,然而賺來的錢再無一分和她相乾。

女人本來就不該有自己的錢,更何況自己娘家一人俱無,周大娘便不深想這件事背後意味著的他們周家其實是被衛家吞吃了乾淨這個事實。

好在她丈夫還算有些禮義廉恥,嘴上不提心裡卻知花了周家的錢給他衛家置產,對她一直尊重有加。

曾幾何時她也覺得日子能這樣過下去,未必會差。

但是丈夫娶了妾,妾生了兒子,等丈夫一死,妾也開始出麵理家。

她身為明媒正娶的夫人,反而被人高高架在一旁,到後來妾的兒子更是汙蔑她敗壞家風,直接從那個家趕了出來。

那一天被縣衙的書辦趕出來,她知道自己這輩子沒什麼好活的了,隻可惜到死也沒有給周家留下血脈。

然而一個少年的音色將她滿心的傷悲打散,少年說:“大娘,我可以問你幾個問題嗎?”

之後,周大娘就跟著小主子來了這裡,不想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到這裡有了比夫家時還安穩的生活,甚至再次看到小時經常看見的洋芋、落花生。

周大娘從往事中回過神來時,已拔了一片花生棵子,摘出來半籃子的花生果,而後她將綠油油的花生棵扒拉到路邊的溝籠上,把拍乾淨土的土豆子放在花生之上。

她抬頭看了看不遠處一片甘蔗林似的玉米地,那是少爺從四川帶出來的,當地百姓都種在瓦礫處貧瘠處救荒用的。

她小時候吃過這個,爺爺種的,給他們一家當果子吃的。

周大娘正想過去掰兩根,她看著早是能吃了,隻小主子一直說還不熟,小主子家境富貴,怕是沒吃過這樣東西。正好今天小主子的父親和兄弟都在,掰些叫他們嘗嘗,其實味道並不比蘋果梨子差。

摘下來以後曬乾了配著米煮粥吃,也很不錯。

遠處有說笑聲響起,周大娘手臂挽著籃子走到路邊,半低著頭恭迎。

康熙意外的看了這婦人一眼,兒子□□出來的奴才也有比宮裡人還像樣的一天呢。

蘇辰看到周大娘臂彎籃子裡的東西,抓一把花生分給阿瑪和保成,“我們自己種出來的花生,才從地裡刨出來的新鮮花生又甜又脆很好吃。”

康熙接了幾個還帶著新鮮泥土的花生,後麵跟著的梁九功就要上前幫皇上剝開,也被擺擺手趕到一邊。

蘇辰對周大娘道:“你先去做飯,把花生洗好放在一邊,等我們摘了玉米再一起煮。”

周大娘輕輕應了聲是,後退到一邊才邁步走了。

這些規矩,都是她記憶中家人常做的,因此不用特彆學習便像模似樣。

康熙到底有些好奇,因為他兒子在宮裡的時候就不是一個特彆看重規矩的人,在外麵能讓下人還記著本分就不錯了,怎會教的如此規矩?

“爹,那就是我說的玉米地,”蘇辰說著往玉米地裡走去。

康熙腳步跟上,問道:“你這裡找的下人,家世背景可查的清楚?簽了身契沒有?”

清朝百姓各行各業的人身依附比前代都大幅度減少,長工短工的形式更受歡迎,蘇辰對周大娘等人用的就是長工契約。

“背景榮廣查過了,”蘇辰說道:“我沒有讓她們簽賣身契,長期乾活兒人身自由,這種我就覺得挺好的。”

兒子這個小莊園一眼就能望到頭兒,又隻是種些田間作物,用長工也可。

至於以後怎麼安排這些作物,到時再根據作物的安排派遣心腹人員過來吧。

康熙這麼想著,把目光放在那片風中拂動葉片的高壯植物上:“那就是一畝至少能產三石的玉米?”

“嗯,”蘇辰用力點頭,一開始他以為想找到玉米這種高產作物需要跑到北美洲,沒想到和小舅在打仗地區閒逛的時候,竟然在有的村莊看見被隨意種在屋前屋後,長得那叫一個營養不良的玉米。

他問了當地的百姓,才知道他們種玉米的意識就和種個瓜果一樣的,種一片是當做副食。

問這個產量高,為什麼不把所有田地都種了玉米飽腹,那老農回答道:“家裡哪還有人種啊,幾畝地黍糧就讓我忙不過來了。這東西不能當稅糧,除了自家吃,拿出去沒人要的。”

蘇辰便意識到,想要推廣一種作物,其中的障礙並不僅僅是這個作物有沒有出現,高產也不是推動一種作物快速被大家接受的最大動力。

交通不便的時候,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本就少得可憐,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是古代社會最真實的寫照。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從呂宋帶回番薯並此後幾代都致力於推廣番薯種植的陳振龍極其後後輩,有多麼難能可貴也顯而易見了。

沒看見土豆子嗎?明末的時候都從海外傳來了,卻一直被禁錮在皇室高門,土豆這種在現代兩塊錢一斤都嫌貴的東西,此時竟然是隻有皇室中人才能品嘗到的美味。

多麼可悲又多麼可笑。

因此當蘇辰知道這些,“車厘子”土豆和“車厘子”花生種,他都從握著這兩樣東西的豪門之家買了過來不少。

其實在皇宮蘇辰是吃過花生的,住在山上也吃到過師父給買的花生炒貨,對他來說花生從來就沒稀罕過。

知道花生在現在的民間都是珍貴物兒,還是在他打聽土豆的時候。

本以為多難得的養活百姓做多的兩大產物,玉米和土豆,很輕易就被集齊了,蘇辰便打算多種多培,之後免費發給百姓們種植。

產量這麼大的經濟作物,本該因為量大價廉的,卻硬生生叫高人一等的貴族們給弄成培育難、產量少的象征身份的東西,真是有夠惡心。

蘇辰想得有點多了,保成卻沒想這些,他一點兒都不嫌玉米葉子喇臉,擺手叫他哥和阿瑪停在外麵,自己就拎著籃子跑進玉米壟裡,撲哧撲哧很快掰了一籃子青皮包著的玉米棒。

出來,他舉著籃子問道:“哥,這些夠吃不夠?”

蘇辰看到他頭上頂著一根玉米須,壞心情一掃而空,笑道:“夠了夠了,你快出來吧,拿涼水洗洗,不然臉會癢。”

康熙站在地邊掰了兩棒,掰開青嫩的皮,看到裡麵排列整齊的黃色玉米粒,就算沒有農業常識也知道這是很好的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