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恩遇 晉江首發(1 / 2)

先皇十六子出繼之後, 這些軍功貴族們果然消停了許多。

尤其是之前那些所謂的八爺黨們,都是散的散,走的走。

畢竟大家雖然聚在這裡推舉八阿哥繼位,是因為八阿哥“賢德”, 大家都是為了大清的江山社稷。

但是要是為了大清的江山社稷, 要付出自家的爵位和數代的富貴, 那就是大大的不劃算了,還是繼續做個忠臣良將吧,如今的皇上也挺好的。

群臣如此善變也是廉親王沒有想到的。

皇帝繼位才不過短短半年不到, 廉親王身邊的人幾乎都消散一空,哪怕以廉親王的城府,此時也不免生出些許的惶恐,若是自己失了這些黨羽, 那皇帝揮下來的屠刀隻怕會更快。

**

皇帝此時並不知道廉親王的所思所想,他這會兒也忙著大封功臣呢。

雍正元年三月, 皇帝加封馬齊、隆科多、年羹堯為太保,又晉封年羹堯三等公爵位。

要知道, 此時的年羹堯, 還不是後來那個威震青海的年大將軍, 他在如今的雍正一朝, 其實還寸功未建,寸土未取。

可是即便如此, 皇帝依舊恩重有加, 甚至不止是年羹堯, 整個年氏家族都受到了皇帝的提拔。

宮裡的年妃被冊封為貴妃,年家被抬入鑲黃旗,年羹堯賦閒多年的兄長年希堯被實授廣東巡撫, 年羹堯的妹夫被任命為蘇州織造,更有甚者,年羹堯那快八十的老爹都被加了尚書銜。

這簡直就是滿門榮寵,該說不說,當雍正皇帝信任一個人的時候,他給你的恩遇是隻多不少,絕對不會含糊。

以至於隆科多有時候都會胡思亂想,皇帝這樣恩重有加,是不是想捧殺他們啊。

但是後來想想又覺得沒必要,皇帝要真的想要你死,何必這麼拐彎抹角,那有的是辦法。

反正無論如何,等到四月份,年羹堯返回西北的時候,他個人絕對是感激涕零的。

即便是當年對他信重有加的康熙皇帝,也未見對他有如此恩遇,此時的年羹堯對當今皇帝,那滿心都是要報答君恩。

同時在四月的時候,大行皇帝的梓宮也終於從壽皇殿送往遵化景陵安葬。

這也算是大事了,皇帝對此非常重視,命令禮部拿出了一份十分隆重的禮儀。

等到梓宮入了地宮,要回轉的時候,皇帝突然突發奇想,想要讓貝子胤禵留在附近的湯泉留護先帝陵寢。

雖然皇帝自己說,這是他突然想到的,但是隆科多卻覺得這多半是他早有預謀。

十四貝子自打從青海回到京城,對於皇帝的不遜肉眼可見,最近雖然日日在太後跟前侍奉湯藥,但是聽說也是牢騷滿腹,讓太後都跟著垂淚不已。

皇帝現在終於登臨大位,掌天下權柄,如何能容忍得了這個,隻怕很早就想要將十四貝子趕出京城了吧。

隆科多能理解他的心情,但是還是不免勸了幾句。

“皇上,太後如今身子不好,若是十四貝子離開,隻怕太後掛懷骨肉親情,不利於養病。”

說到底,你親媽還沒死呢,你就這麼折騰你親弟弟,老太太要是一旦有個萬一,你這個罵名就得背一輩子。

雍正當然也能想來這一點,可是他這心裡,就是有些不舒坦,他如今已經登臨大寶,老十四還如此不馴服,皇額娘也站在他一邊,這讓他的內心如何好受。

隆科多也能看出皇帝眉眼間的不豫,繼續進言道:“皇上不如讓太後多勸誡十四貝子幾句,十四貝子桀驁,但是想來太後的話他還是聽的。”

這話說的,皇帝又皺起了眉,這話自己怎好和太後說啊。

不過隆科多這話也說得對,太後如今身體本就不好,若是自己再把老十四打發走了,隻怕太後更會鬱結於心,要是到時候鑽了牛角尖,那自己後悔都來不及。

這到底是自己的親娘,雍正再怎麼樣也得考慮一下她的感受,而且如今的雍正不同於曆史上的雍正,現在的他是持詔登基,底氣到底也足一些,因此這會兒的心胸也就稍微放的寬廣了一些。

“那便算了,原本朕想著,老十四桀驁不恭,想讓他守陵,也是想讓他仔細思索皇考在世時的教導,隻是到底太後病著,朕又因為朝政,不能長久承歡於膝下,那便讓他回去吧。”

見著皇帝放棄了這個想法,隆科多也鬆了口氣。

如今皇帝登臨大寶,其實根本就沒必要對這些皇室宗親大揮屠刀,一方麵這不利於皇帝自己的名聲,另一方麵,想要拔除這些人的影響力,其實還有更好的辦法。

比如分化他們的黨徒,比如慢慢將他們邊緣化。

鈍刀子磨肉,隻要這些人手裡不掌權不掌兵,玩完是遲早的事兒。

何必要打要殺的,到頭來自己也落不著什麼好名聲。

最後原本要大禍臨頭的十四貝子,還是全須全尾的回到了京城。

不過他自己卻是沒什麼感覺,每日照舊還是飲酒發牢騷,便是前往太後跟前侍奉,那也是牢騷不斷。

太後一開始還聽之任之,但是很快,在皇帝和太後談過一次話之後,太後卻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脈一樣,在某次十四貝子入宮再一次抱怨皇帝刻薄寡恩之時,狠狠的斥責了小兒子一頓。

聽說當天十四貝子出宮的時候,整個人都蔫頭搭腦的,而皇帝這天中午吃飯的時候都多吃了半碗飯。

不僅如此,太後還讓人去十四貝子府上傳了懿旨,當著所有人的麵又把訓斥的話說了一遍。

聽說十四貝子被訓的臉都綠了。

不過這些皇宮秘聞隆科多當然不知道了,他隻是在看到這個結果之後,便知道皇帝采納了自己的諫言。

皇帝斥責弟弟當然也很合情合理,但是難免落下一個不好聽的名聲,還會讓人懷疑皇帝這是不是心虛,所以想要找茬害自己的弟弟。

但是太後斥責自己的兒子,卻沒有人能說出不對了,畢竟母親訓兒子天經地義,你們誰還能比太後更懂自己的兒子?

如此結局,隆科多也就放心了,隻希望經過此事之後,這位曆史上的孝恭仁皇後可千萬彆又早死了,不然皇帝再落下一個逼母的罵名,隆科多可不敢保證他會不會再次破防對線。

但是現在的皇帝還是很高興的。

有天隆科多入宮奏報朝政,皇帝高興的和他說:“太後果真是知曉大義的慈厚之人啊,若是這番斥責能讓老十四也知道公忠體國的道理,朕又怎會吝於王爵的封賞呢?”

隆科多一聽這話,一邊高呼皇上聖命來拍馬屁,一邊心裡卻琢磨,皇帝話雖然這麼說,但是他看十四貝子這個王爵卻是夠嗆。

和皇帝爭奪過儲位的政敵,皇帝能讓他有個善終已經是看在一母同胞的份上了。

處置完了叛逆的弟弟,自然也要提拔一些聽話的弟弟做牌坊。

雍正在這方麵還是很舍得的。

就在同一個月皇帝命怡親王胤祥總理戶部,並且冊封胤祥的長子弘昌為貝子,之後又晉封先皇七子淳郡王胤祐為淳親王,還讓他與誠親王一起給先皇的景陵寫碑文。

之後又經怡親王推薦,冊封先皇十七子胤禮為果郡王,讓他入了理藩院。

要知道,此時的廉親王雖然也負責辦理工部事務,但是他理藩院尚書的職務還實打實的扣在頭上。

一個小小理藩院,竟然進了兩個王爺,不說小廟裝大佛,隻怕是雍正如今,就連理藩院的差事,都不信任讓廉親王來辦了。

至於工部那邊,廉親王管的都是一些宗廟修建打理的瑣事兒,一點核心朝政都不沾邊,現在可以說約等於閒人了。

倒是這個在康熙一朝並不顯露的果郡王,此時卻是後來居上,靠著怡親王的賞識,一路扶搖直上。

不說這些複雜的政治鬥爭,如今還有件大事兒需要隆科多操心。

今年的恩科,皇帝的意思是,要加一門翻譯科。

所謂翻譯科,分為滿洲翻譯和蒙古翻譯,滿洲翻譯就是將滿文翻譯成漢文,並且用滿文寫一篇文章,蒙古翻譯就是把蒙古文翻譯成滿文。

這是獨屬於八旗子弟的進身之階,之前隻能考生員,但是皇帝現在的意思就是在鄉試和會試上都加設這一科。

這算是皇帝對八旗子弟的仁政,但是隆科多卻從這件事裡,看到了一線生機。

因此即便科舉之事是禮部管轄,與吏部關係不大,他也上書。

既然要加開翻譯科,不如也借此加開一些彆的科目,如今朝廷用人,為官做宰的除了滿洲勳貴便是漢人士大夫,但是這些人大部分都是不知生計,不知民間疾苦的,讓這些人統管一縣一府,差一點的,可能連本縣本府的帳都算不明白。

因此他請皇帝也加開明算科,這不僅是為天下的士子提供了新的進身之階,可以收攏天下士子之心,同時也有利於國家的發展。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