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4、故國神遊(25)三合一(1 / 2)

故國神遊(25)

“皇額娘……”皇後克服了很大的心理障礙,這才張口叫出了這個稱呼。眼前的母後皇太後真的太年輕了。

林雨桐倒是沒有什麼尷尬不尷尬的,抬頭疑惑得看她,示意她有話就隻管說。

皇後看向林雨桐,“皇額娘,不瞞您說,等真的坐在這個位置上了,兒臣……突然不知道這個皇後該怎麼做了?”她起身,緩緩的跪下去,“請皇額娘教我。”

林雨桐一把將人給扶住了,“第一,你得學會一條,彆輕易下跪。你不用怕對我禮儀不周,你是大清國的皇後,皇後立起來隻要大的品性上沒問題,隻要不乾蠢事,連皇帝都不能輕易將你如何,不要如此的戰戰兢兢。”

皇後被扶起來坐在邊上,眼裡帶著幾分祈求,“兒臣以為,皇後如何做,得看換上對皇後的愛重有幾分,信重有幾分?”

這話也不能算是錯的。就像是四爺,對自己大撒把,那自己的自由度就很高。反之,你做什麼都可能引起對方的不滿,如何能不戰戰兢兢?

林雨桐歎了一聲,“如何做一個皇後,這個沒有成例。對於你來說,你首先想的不應該是如何去做一個好皇後,而是你得先保證你永遠是皇後。這個位子坐穩才是頂頂重要的。這一點,我幫不了你。不過,你回去可以翻翻史書,看看之前那麼多皇後都是怎麼做的。不要過高的看待皇後這個身份,但也不用太低估了它。不管是成了賢後的皇後還是被廢的皇後,多看看……成有它相似的理由,廢也有其相似的地方。等你把這些都看懂看透了,皇後怎麼做,你自然就明白了。”

這話已是指點!皇後的心思被林雨桐的這句話帶走了心神:你得先保證你永遠是皇後。

這話如何能不叫人害怕!這代表的意思,豈不是連這位母後皇太後也不看好自己?

林雨桐見她神色黯然,便也肯定她幾句:“你之前說的,也有道理。人皆偏私,皇帝的心向著你,你錯的也是對的。反之,若是心不向著你,你對的也是錯的。這個度怎麼去調停,得你慢慢的自己摸索著……”

皇後這才恍惚找到了自己的聲音:“謝皇額娘提點。”

除了這句乾巴巴的話之外,突然不知道還能說啥。

林雨桐張了張嘴,還是算了,暫時啥也彆說了,交淺不能言深。她起身往廚房去,“要跟我來看看嗎?”

總也不能枯坐著呀?

皇後就跟去了,伺候的人都留在院子外麵。

廚房不大,就在小院裡。大鍋灶小爐子,應有儘有。她站在你廚房裡也不知道能乾什麼。

林雨桐給她指了個差事,爐子上燉著湯,“邊上有凳子,你坐那看著湯,彆叫溢出來。”

那玩意慢火燉了半天了,也沒溢出來。

皇後覺得母後皇太後很親和,如此也緩解了她的尷尬。

林雨桐忙著做飯,今兒有兩人來,必然是要留下吃飯的。冷熱葷素,搭配八個菜外加一個湯就足夠了。

皇後就看著林雨桐是真的不借他人之後的擇菜洗菜炒菜,腰上圍著圍裙,袖子微微卷起,手腳麻利,顯然一直是親自動手的。她做的很熟練。

隻聞著那飄出來的香味,就知道手藝很好。比禦廚絲毫也不差。

她訥訥的道:“皇額娘,兒媳不會做。”

林雨桐就笑,“會不會做有什麼關係?不用逼自己學些不擅長的東西,你是什麼樣兒的,就是什麼樣的,不用為誰刻意的去做什麼,把你擅長的做好了,做到極致了,那便是好的。”

皇後便不由的去想,我到底擅長什麼呢?

想完了又不由的苦笑,其實也沒什麼擅長的。抄佛經?寫的一筆還算看的過的字這算不算?不算吧!宮裡的才女不是沒有。更何況,朝中有的是書法名家,皇上看不上一個小女子的書作。刺繡?宮裡哪個女人一點針線活也不會乾的?做的再好,好的過精挑細選的繡娘不?

她兩手的手指不由的攪在了一起,越發的覺得屁股下麵的那把椅子虛了。

飯菜上了桌,四爺帶著弘曆也回來了。

林雨桐沒見弘暉,才要問,四爺就道:“跟弘曕在作坊,弘晝也過來了。飯菜叫人送過去。”

行啊!肯定永璜也在,又多帶了一人份的。

烏拉那拉渾身緊繃的跟四爺行禮,四爺隨意的叫起,就轉身去一邊洗手了。一邊忙著一邊跟弘曆說話,“眼看成品就能出來了,工藝改進,成本大大降低了。這東西,慢慢的推。”

弘曆就道:“兒子想,歸到內務府……”

“那何年何月,大清國家家戶戶的窗戶上才能換上玻璃?”四爺看他,“我也不要這銀子。你這麼辦,找商戶來競標,第一批選二十家或是三十家。三五年之內,這東西肯定還是貴的。有家資的人先用。三五年之後,再用低一點的價格再往出放一批……”

乾隆一想,也行啊!民間大富之家的財富瞬間收攏到一處。這是好事呀!

四爺跟他道,“銀子八成歸入國庫,剩下兩成你得留出來。這東西的工藝還得改進,如今這是易碎品,緊跟著,就要往耐用上靠。”

可耐用了,買過一次就不會再壞,這以後玻璃的利潤不是會更低了?反倒是不劃算。

四爺就看了他一眼,如何不知道他的想法。他就道,“東西不一樣,價值不一樣,用的地方就不一樣。若真有堅固的刀槍都不怕的玻璃,你自然就想到了這東西的其他用處了。”

這話倒也是!真要是有這樣的玻璃,那至少禦輦得換上。

便是做生意,人家要兩成都是占人家的便宜。何況此人是皇阿瑪,他的便宜是那麼好占的?

乾隆就道:“這銀子兒子不動,您要用直接開條子叫人取也行。”

四爺才不跟他廢話,他現在確實是不缺銀子。但銀子不說給他,他那小心眼又不知道要朝哪邊走了。懶得再廢話了,“吃飯。”

四個人分兩桌上,四爺帶著弘曆在大桌上,林雨桐和烏拉那拉在炕桌上。

烏拉那拉很緊張,過去要布菜。四爺擺手,“吃你的去吧。”說著從乾隆要碗,乾隆趕緊自己起來盛飯,先給他阿瑪盛飯,然後才自己盛。

四爺這才滿意了,但卻並沒當著這個皇後的麵說他什麼。

要是不說其他的,隻單說一個人的表象吧,乾隆的嘴不知道有多甜。想要討好一個人的時候,簡直不要太容易。

這會子坐在那裡吃飯,每樣菜都被不動聲色的用不同的言辭誇獎了一遍。

因著時間短,又隻是招待他。現做的菜就沒幾樣,八樣菜裡,有四樣是半成品。像脆嫩的海帶苗,這是弘晝叫人弄來的,早送來的,她提前醃製好,如今放點蒜末辣椒,熱油一潑就是一道菜。還有些是早前泥塘裡的泥鰍,弄乾淨了做成醬乾的。如今隻要上鍋透了,出來自然醬香四溢。

他一邊誇還一邊跟林雨桐討要醬菜,“前兩回來,吃的那個小菜尤其入味。皇額娘要是還有,賞兒子些,早晚配粥吃,最是適口。”

真愛吃還假愛吃的,誰也不知道,也是表達親近的一個方式。

“那就是酸泡蘿卜,你要愛吃,給你帶一壇子回去。”說著又說四爺,“之前叫你多種點蘿卜,你還不樂意。看看,總有人愛吃的吧。”

四爺對蘿卜深惡痛絕,“他愛吃都給他!”

“那可不成,蘿卜乾要曬好了,回頭蒸包子吃。”

乾隆瞧的挺樂嗬,覺得看他皇阿瑪吃癟他能就著多下兩碗飯。

皇後烏拉那拉坐在那裡卻膽顫心驚。在宮裡吃飯,從來都是規規矩矩的,像是現在這樣,一邊吃著一邊聊著。母後皇太後跟先帝說話的語氣……怎麼這樣呢?就是自己的額娘也不敢跟阿瑪這麼說話。

倒是看萬歲爺的樣子,卻像是習以為常了一樣。

林雨桐將那碟醬香的泥鰍推過去,“嘗嘗這個,挺有嚼勁。”這皇後也難為,剛才明明是多夾了兩筷子這個菜,還是連著夾的,可見是真喜歡。但一過三筷子就不吃了,筷子隻往泡筍裡夾。

泡筍跟泡蘿卜都是一個口味的,酸辣脆爽,確實開胃。乾隆很喜歡,他也不避諱這一點。但是連吃的也不能有自己喜歡的,隻管跟對方往一塊靠,這就有點自虐了。你說你當個皇後,要是不能叫自己享受最好的,連這個最基本的你都不能達到,那你這皇後做的也忒沒勁了。

她就主動將菜推過去,吃你愛吃的吧。喜歡吃給你拿兩壇子也行。宮裡沒人吃泥鰍,但是在外麵想買到泥鰍是輕而易舉的事,並不稀罕,也不貴。

皇後笑了笑,還是夾了一筷子泡筍,“兒媳倒是吃著這個味道更清爽。少不得討嫌也要一壇子。”

筍這玩意,以現在的運輸條件運來可不容易。還都是弘晝孝順進來的。弘暉也愛吃,真沒多餘的給她。

林雨桐卻點頭,“泡著的萵筍還有,給你帶些。這個筍你少吃為上。你肝不好,不可多吃。”

皇後愣了一下,眼裡閃過一絲訝異,太醫也說她的肝不好,但這一眼就看出來,著實有些驚訝。她嘴上應著,心裡卻有些希翼,著實也是想跟眼前的人打好關係。便試著拉近距離,“兒媳瞧這裡著實簡陋,皇額娘有什麼需要的,隻管叫嬤嬤遞進宮裡……”

林雨桐:“……”這裡哪裡簡陋了?說真的,論起舒服程度,可比宮裡舒服多了。就跟誰沒在宮裡住過一樣。她隻笑笑,點頭說了句好。

乾隆看了皇後一眼,深覺她不會說話。皇額娘住的簡陋?那你的意思住哪裡不簡陋呢?住在圓明園?或者乾脆咱們搬回寶親王府,把皇宮給皇阿瑪和皇額娘住好不好?便是沒這一層意思,那也是在指責朕沒給安排好唄。住這裡不是朕安排的,是皇阿瑪自己選的,這跟朕孝順不孝順真沒關係。再者說了,需要什麼找你?那之前朕沒關照到,豈不是叫嫡母受委屈了?

一樣的話怎麼說出來就那麼不動聽呢?

烏拉那拉都不知道自己哪裡又做錯了,被皇上甩了一個冷眼過來。細細想想,並沒有不妥當的地方呀。女人家需要的東西跟男人家需要的東西本來就不一樣,嫡母需要什麼,難道要跟庶出的兒子要?當然還是女人家之間好說話嘛。這話錯了嗎?

來的時候好好的,走的時候兩人彆彆扭扭的。弘曆的眼睛都不帶掃一眼烏拉那拉的。

可林雨桐是真沒啥時間管了,她和四爺這幾天都挺忙的。

四爺那邊的玻璃終於出來了,叫了人,在院子邊上蓋了玻璃暖房。剛開始做,工藝上算不得多好。但是隻做暖房的話,卻足夠用了。在暖棚的設計上,玻璃頂上還加蓋了一層,不會全蓋住,行程一個斜坡的角度。能每天保證一定的陽光照射,在有大雨大雪的時候又不會直接壓在玻璃棚頂上。

哪怕是加蓋了一層,卻也不會很高。為了保暖,用的是坑棚。從地平往下挖了一米五左右的坑,如此能有教好的保溫效果。牆體上再加上火洞,天冷的話裡麵隨時可加溫。

四爺要乾點啥,那用人根本就不由愁,隻說啥時候要,人海戰術也得乾出來的。

林雨桐呢,早前就泡了西紅柿籽,這東西現在能種了。

說起這個西紅柿,現在都叫它藩柿子。這東西早有,但一直沒人吃它。

最早懵懂的來到大清的時候,整日裡就怕露餡,這些東西她哪裡想的起來。等到跟四爺回來的時候,忙這忙那的忙了一輩子,吃的也都不差,還真沒想過一定得吃口啥。倒把這個小小的東西給忽略了。後來,她甚至想,宮裡不吃,保不齊民間有人持呢?

於是,她還真想過查一查資料,結果在《綠野仙蹤》中看到這麼一句話:不想他是個西番柿子,中看不中吃的歪貨物。

這個《綠野仙蹤》是清朝李百川所著的,大概成書於乾隆二十九年前後。也就是說現在這個時間點,還沒這本書。但由此也可見,大家對這個西藩柿子的普遍認知就是‘中看不中吃’,但當做觀賞種植卻不稀罕。四爺是個比較嚴謹的人,對這玩意他早前也沒在意過,見林雨桐認為西紅柿是清朝從國外引進的,他就搖頭,叫林雨桐去看一本叫《植品》的書。他說那是第一個記載西紅柿的文獻,是明朝趙函所著。他在書中提到,番茄是西洋傳教士在稍早的萬曆年間,和向日葵一起帶到中國來的。後來他又拿了王象晉的《群芳譜》,“這兩本書是一個朝代的,成書相差也就三兩年。可以相互佐證。”

然後林雨桐就覺得吧,可算是追朔到根上了。後來在1983年,在成都北郊鳳凰山發掘的西漢古墓裡,出土有陶器、漆器、藤笥、竹笥近60件,並有稻粒、果品、獸骨等食物遺存發現。同時,還發現了一些奇怪的植物種子。經過培育發現,這些種子屬於西紅柿,也就是番茄!

這一類的新聞誰看過都是掃一眼就過的,林雨桐跟四爺當時是一塊看的新聞。然後她還傻乎乎的沒有意識,四爺就先問她一句,“如果漢代就開始栽培西紅柿,那這西紅柿是作為觀賞植物呢?還是食用的水果蔬菜?漢代的西紅柿種子是國外傳進來的,還是我國本土的?後來它是本來就有,隻是存量少……還是絕種了,直到大明才引進回來的?”

林雨桐:“……”我哪裡知道?你不問我都當過耳風了好嗎?

然後四爺當真為這個翻了很多典籍,但是無奈:這玩意還就真成了一莊懸案。

林雨桐現在打算種這東西。之前搬來的時候也都想著種呢,可那時候是能找到什麼種子就種什麼種子。林雨桐存著的種子不敢隨意的拿出來。後世的種子都是經過改良後的。這玩意不可隨便的往地裡撒,還是土生土長,一點一點想著改變的好。

如今手裡的種子,是叫人特地找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