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4、故國神遊(25)三合一(2 / 2)

現在這個時期,正處於高產農作物推廣的一個節點。兩人對種地越是表現的執著,越是會有人去重視。因此,四爺還打算在暖棚裡種玉米,開春就能吃到玉米棒子。

包括紅薯,現今也隻在很小的範圍內種植。這個是有考據的,清陳世元《金薯傳習錄》中援引《采錄閩侯合誌》中有記載,甘薯先在閩南,後傳種於鄞州、膠州、青州、豫州各地,漸次在浙江各地傳播,而那時是乾隆二十年前後。

林雨桐跟周圍的農婦閒聊的時候也詢問過,百姓有些聽說過,有些壓根沒聽說過。但是皇家還是吃過的。下麵的人當成稀罕物晉上來的。

今年入秋,就叫陳福采買了好些,明年就得種上。

反正,首先能想到的就是解決溫飽問題。彆管吃的好還是吃的孬,百姓不餓肚子,便是路上的乞丐,隻要願意,去哪個荒山裡開兩畝荒地,種兩畝番薯,也不至於餓死。

晚上沒人了,四爺跟弘暉就盤腿坐在炕上,父子倆說話。四爺並不會全盤的將後世灌輸給弘暉,就是探討。

比如從父母在種地這件事上的執著,叫他在土地這件事上思索的更多。這天晚上,他跟四爺提出了一個概念——溫飽田。

他的理念是,若想吃飽飯,每個人都得有一份溫飽田。比如按照番薯的畝產,沒人要是有貧瘠的土地兩畝,差不多就不至於餓死了。這個田地是不允許買賣的,種的作物也該受到當地官府的監督。若本人除了溫飽田,沒有彆的田產,那麼你必須保證種的就是粗糧,這地裡的產出能保證你餓不死。而你本人不會成為彆人的負擔。若是你除了溫飽田之外,還有彆的田地,那經過一定的程度,可自由的選擇你想要種植的東西。

可如此一來,豈不是就牢牢的將人綁在了土地上。

四爺反問了一句。

弘暉就道:“若是出外謀生,這田地當交還官府,另外從官府領取憑證。用此憑證,可到謀生所在地用憑證另一片空置出來的溫飽田。但像是大州府京城這樣的地方,外地謀生的人多,田地必然不足。若沒有空置的溫飽田,就需要用當地衙門給的憑證在年底去謀生所在地的官府領取補償糧。而這部分的糧食,不能從稅糧裡扣。開源才是根本。”他說著,手指就在關外劃拉,“您之前說,這裡是種糧的好地方。那就得想法子移民。”

這個想法吧,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甚至在以後人口激增之後,需要大幅度的改革,但製度沒有一成不變的。哪怕是在以後的幾十年內有成效的,那都值得去試一試的。

弘暉緊跟著又提了一條,“不過這個難就難在,人人有田了,那士紳的田誰來種?”而奴婢又該不該有自己的溫飽田呢?

說起來簡單的一個想法,但是細究就發現,有些東西可能是動搖根本的東西。

因此,他又提了一個想法,“各地應該整合閒置土地和可開墾荒地。無地者可根據需求,廉價的租種這部分土地,先種地後收租,收取所種作物收成的一成……這部分人來去可自由,種地可保證溫飽,不種地便沒有土地束縛。每到一地,都可以爭取從當地租種公家田……便是有田地的莊戶人家,在有富裕勞動力的情況下,也可租種。”同樣,會造成有地的富戶無人可用。

他就想到他阿瑪之前說的‘以器械代替勞力’的話。

而在做這一切之前,有個很重要的東西,那便是——吏治。

若吏治不能清明,這些舉措,隻會給對方更大的空子,不知道要養多少大貪巨貪。

父子倆在那說,說著就寫,完了又刪又改,然後第二天不知道又想到哪裡的,許是徹底又給推翻了,那些寫的不成樣子的紙張又給扔進火盆裡付之一炬,然後又重新來過。

冬天就在他們爺倆的討論聲中來到了。

雪遲遲沒有到,倒是放在廚房的水甕早早的就接了冰了。這一結冰,就真的很冷了。天一冷,住到學堂裡的孩子反而更多了。周圍好些孩子以前下學了還幫著家裡乾點活,現在農閒了,在家裡還得費柴火。饒是燒炕,可家裡也比學堂冷的多。學堂彆說住宿的地方大鋪炕屋裡又多暖和,還專門有澡池子能洗漱。便是隻在學舍裡,夜裡躺在桌子椅子上睡覺,也是不冷的。

學堂裡熱鬨了,晚上四爺和弘暉偶爾也去學舍裡,跟那些孩子大通鋪上一坐,三山五嶽的侃呢。

四爺講什麼?當閒話一樣的串曆史,像是民族融合的進程等等。很多的人物和故事穿插在裡麵,很有些妙趣橫生。孩子們沒啥樂趣,外麵又冷的很,在一起聽故事成了最好的一個娛樂。都挺愛聽的。

周圍有些鄉人,晚上愛遊蕩的,都跑過來蹭著聽。隻晚上這邊不留外人住罷了。但那也擋不住大家的熱情。大部分呢,就是聽個熱鬨,聽個稀奇。可帶腦子的就聽出門道了。張廷玉的孫子回去一學,張廷玉就明白了,先帝爺這是在緩解滿漢矛盾。滿漢界限得模糊,一統大民族才是大勢所趨。這於漢臣來說,是好事。

趕上休沐的時候,四爺和桐桐帶著弘暉一起趕集去。也不一定進京城,就在外城轉轉也是好的。農閒了,好些人家把吃用不了的都拿來賣,市場很是繁華。

弘暉是基本沒見過這些的。早年在王府沒這樣的機會,後來大點了大部分時間在宮裡,再後來成了大阿哥了,遠門隻出去過一兩次,見到的也都不那麼真實了。如今才知道這世道很多之前從來不知道的事。

林雨桐覺得弘暉這麼看累的慌,摸出錢來買了兩個糖人遞給他,“嘗嘗!”

弘暉:“……”並不想吃。

“剛做出來的,沒染上灰塵。”乾嘛出來一趟還苦大仇深的。

行吧!咬了一口,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難吃。正要說話呢,結果遠處馬蹄聲急,遠遠的就能看見揚起的灰塵。三人並不在馬路中間,很容易就朝邊上避開,這是八百裡加急進京了。

一定是哪裡又出事了。一時間,坊間議論紛紛。

本來的好心情,因為這八百裡加急給攪亂了。回去的路上,四爺就跟林雨桐說,“應該是珠爾默特叛亂有結果了。”

xi藏那邊的事。反正一直就沒太消停過。

果然,第二天弘晝就來了,說的也是這件事,“並沒有引起多大的亂子。付清九月就有奏報過來……十月十三日,傅清與拉布敦以議事為名,將珠爾默特那木紮勒召至駐藏大臣公署樓,羅列罪狀,然後拔刀將他給殺了。可是做事不密,跟隨珠爾默特前來的卓呢羅卜藏紮什跳樓逃了,之後又傳喚黨羽,聚兵圍樓,先是施放槍|炮,然後縱火焚燒。可惜傅清中槍後自儘了,拉布敦與叛軍纏鬥最終遇害。那些跟著叛亂的,搶了庫銀八萬五千多兩,殺了駐藏兵民一百多號人。第二天,達i喇|嘛出麵料理,並傳令沿途台站照舊應付官兵,嚴禁殺害漢人……叛軍頭目雖然還沒抓住,但也沒幾個人,藏不住……”

這麼大的大清國,出現這種規模的衝突實在是不算大事。

四爺對彆的倒是沒說,隻問道:“付清中|qiang?”

對!估計是活不成了,不想做俘虜連累家人,最好的法子就是一個死。自家四哥對戰敗之將,沒那麼寬容。

看著弘晝還沒反應過來,林雨桐心裡就一歎。那十數個叛軍就因為手裡有槍|炮就能沙海漢人一百多號,還不警醒?

他們那些武器是哪裡來的?英國商人雇傭的印du土著打著宗教朝拜的名義來的。來了之後談的是什麼,隻有他們清楚。可那些武器總不能憑空出現。

但這於對於四爺下一步要做的事,倒是一個好的契機。

弘晝並不知道他皇阿瑪的打算,更不知道他皇阿瑪具體的都會些什麼,但他知道,他皇阿瑪好像在聽說付清中|槍後很不高興。

從莊子上出去,他直接就去了園子,找乾隆說這個事去了。

乾隆倒是不以為意,“皇阿瑪做事求全,但這種事總是在瞬息萬變之間,誰也無法估量。付清的身後事,朕已經下旨好好操辦,也叫修建祠堂供奉。家中後輩,適當的提攜一二也是應當的。他前期處置還算得當。”

就這麼著了,還能怎麼著。

他最近事挺多的,就不去他皇阿瑪跟前報道了。心情不好……那就緩上幾天,再去也不遲。

不來就不來吧,四爺以此為契機,該乾的還得乾。他也沒驚動誰,叫陳福:“找個能工巧匠,內務府的出身的最好。要是不行,民間手藝精湛的匠人也行。”

但是陳福並沒有找來,彆說內務府的了,就是民間的手藝匠人也不好找。

怎麼的了?

第一,圓明園在擴張,需要的人很多。

第二,皇帝的陵園還在修建,人手抽調不出來。

第三,皇帝為了給太後慶祝明年的六十大壽,今年春上的時候就已經下令修建清漪園了,這是個大工程,征調的人手多了去了。

第四,明年太後六十大壽,需要提前準備。

林雨桐:“……她今年五十九,大壽都沒過呢吧?”

對!還差個幾天。這不是萬歲爺最近都忙著呢嗎?

林雨桐就問說:“提前一年準備……這都準備什麼呀?”

陳福一臉苦笑,“回主子娘娘的話,九九壽禮。”

弘暉問說:“九九八十一件?”

陳福頭埋的低低的,“九大類,每一類都得有九件。上麵已經傳下話來,明年萬歲爺應該是要連送五天。”

五天是多少?每天八十一件,五天就是四百零五件。

這四百零五件,必得件件都是精品。這得耗費多少能工巧匠的心思和工夫?

弘暉臉紅了,他是羞的。他從來沒給他額娘過過這麼隆重的生日。

林雨桐笑的也有點耐人尋味啊,彆管嘴上說的多親,之前自己過生日,弘曆不也就送了兩車東西算完事。到了親媽跟前就是不一樣呀!

四爺是給氣笑了,把能用的手藝人都招去,不是修園子,就是擺弄珍玩去了。如今想要造qiang造炮,零件精細,須得好的手藝人的時候,發現無人可用。陳福出麵都找不到人了。

好!好啊!真是太好了!

林雨桐還興致勃勃,“過壽啊!好啊!咱們也給賀個生日呀!造個大炮仗吧,那玩意好,放起來喜慶。”

是啊!放炮仗喜慶。

四爺緩緩點頭,“想放炮仗呀!這個好辦,明兒就給你做,一定給你放個大大的。”

陳福縮著肩膀出去了,主子這是生氣了,很生氣的那種生氣。估計呀,宮裡那位得受教訓了。

十一月五日,是鈕鈷祿太後的生辰。

人家那個太後過生日,跟林雨桐這個太後過生日那是不一樣的。隻在正日子慶祝嗎?當然不是!這提前官員得寫折子來,恭賀一下。表示記著這個偉大的日子呢。畢竟,太後母儀天下,這是天下所有人的母親呀。

鈕鈷祿最近是神清氣爽,早上一早起來,就由皇後在邊上念這些折子,誰在折子上都寫了什麼。不外乎是一些恭維的話,但連著聽,天天聽,愣是聽不膩。

早兩日,禮服被送來,試一試,合身了。一早起來這就得裝扮起來,等著皇帝給上徽號。徽號是個榮譽稱號,就像是給‘母親’前麵今年加個尊敬的,明年再母親前麵加個親愛的,後年又加個最愛的意思是一樣的,大生日就不停的往上加。加完了徽號,回慈寧宮,等著拜壽。這壽宴隻太後吃的,乾隆都是陪坐在一側。

本來皇後陪在另一側的,但乾隆不知道抽什麼風,沒給設坐。於是,皇後跟嬪妃就在另一側稍微遠的地方。正堂裡,是皇子。像是弘晝弘曕永璜這麼一串的都在這邊站著。外麵禮樂歡慶,喜慶的奏樂不曾停止,更外麵,是京城中有名有姓的人家,烏泱泱的數百人,等著給賀壽呢。

鈕鈷祿太後坐在上麵誌得意滿,看著自家兒子正在腰上纏彩帶,這是要帶著兒孫跳祝壽舞,她哈哈的笑著,不曾阻止。

弘晝見到內監遞來的彩帶,跟弘曕對視一眼,兩人就磨蹭啊,這玩意帶還是不帶?

弘曕低聲跟弘晝道:“五哥,找個借口咱倆躲一躲……”想起今早皇額娘叫自己出門前那個表情,他打了冷顫,總覺得今兒這事吧,不會那麼輕鬆的給了了。

弘晝也壓著聲音,“皇阿瑪沒說點什麼?”

弘曕搖頭,“不過陳福張保這倆奴才,走路恨不能把鞋給脫了。”

是說走路都得非常小心!

那那邊肯定是那邊生氣了呀!

完了!完了!自己夾在中間騎虎難下了!

作者有話要說: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