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大郎哪兒知道,“我不知道。”
“那你說好賣不就行了!”陳氏又翻了個身,“肯定能賣出去,蒸籠好用,蒸出來的包子又大又圓,多香多好吃,你晚上吃了三個大包子還說不知道。”
沈大郎含糊道:“好賣。”
陳氏一和他說話就來氣,“以後小小再讓你做啥可不興收錢了,這蒸籠要去外頭買,一兩銀子可下不來。”
沈大郎:“那半兩銀子不是你收的嗎。”
陳氏:“……你快睡吧你。”
沈大郎真的去睡覺了,陳氏等了一會兒,身邊傳來鼾聲,她更睡不著了,“憨貨!”
————
西屋,顧筱正用艾草水泡腳。
木桶裡的水顏色發深,味道也怪怪的,可是她已經連著泡了兩天了。
開始她不願意泡,因為一泡就是小半個時辰,耽誤時間。
不過泡完好舒服,她愛出冷汗,大熱天手涼腳涼,可不覺得自己是冰肌玉骨,八成身上有病。
泡泡挺好,顧筱又往木桶裡加了點熱水。
她已經能想到下回月事一點不疼,腰也不酸腿也不痛,再也不用在床上躺一天,好像被錘子釘在床上一樣。
顧筱舒服地勾勾腳趾,艾草包是沈羲和應該是去醫館買的,他一個男子,怎麼和大夫說,也不嫌難為情。
顧筱拍了拍臉,換了一盆清水把腳洗乾淨。
她在燈下刻了一會兒字,燈光昏黃,顧筱握著刻刀的手稍頓,沈羲和後天回來。
明天她要去縣城一趟,找鐵匠打一套刻刀,這把刀雖然磨快了,能刻大件,但是小件做的不精細。
去鐵匠鋪子之後要去書坊送走馬燈,陳氏要賣包子,也得去瞅瞅。
顧筱從木盒子裡把走馬燈拿出來,燈托用的是小塊梨花木,一寸高,六角形,上麵是雕的是遊魚戲水。
木色的鯉魚在波光粼粼的水裡遊動,因為摩擦包漿過,所以更顯靈動。
燈托之上有放蠟燭的地方,再往上輪軸,上麵有細密的雲紋,最好看的要數燈罩,紗影綽約,是顧筱織的緙絲,上麵織的是薄雲和明月。
六角燈架往上延伸形成一個滴狀,上麵掛著淺青色的流蘇。
哪怕是不放蠟燭,也好看。
燈罩輪軸和燈托能分開,方便放蠟燭,顧筱拿了一小截蠟燭,點上燈火放進去,再把燈罩放上。
瞬時之間,剪紙的影子就映到了燈壁上,細密金色的幾片薄雲,還有圓圓一輪明月,燈壁慢慢轉動,就能看見嫦娥偷藥,嫦娥奔月,廣寒桂樹,對月空望,月宮垂淚,碧海丹青六種景色。
燭火瑩瑩,慢慢地,燈壁開始轉動,這六種景色就如走馬觀花一般。
馬上就七月了,把走馬燈送到盛京要花半個多月,八月十五是中秋節,裡麵的剪紙也是照著刻的。
顧筱喜歡的緊,她多看了兩眼,然後把蠟燭吹了。
等以後她也要做走馬燈放在床頭,肯定好看。
次日顧筱背著竹簍跟著陳氏一塊去縣城。
板車上有木柴,鐵鍋,蒸籠,還有好幾個木桶,裡麵放著麵和餡兒……這一堆東西委實不輕。
沈大娃不覺得累,賺錢嘛,還能坐在家門口等著錢掉下來。
“娘,你彆擔心了,賣不出去我全給吃了,不虧。”
陳氏使勁瞪他一眼,“會說話不,跟你爹一個樣兒。”
到了縣城,顧筱先去鐵匠鋪,她把圖紙給鋪子老板看,“做這樣一套刻刀出來要多少銀子?”
刻刀的刀鋒不同,刀長也不同,總共十二把,鐵鋪的夥計看了看,道“做出來得十兩銀子,姑娘還做嗎?”
“做,多久能做好。”彆說十兩銀子,就是二十兩顧筱也要。
夥計答道:“五天後來取,要先給二兩銀子的定金。”
付錢之後顧筱直接去了書坊。
張掌櫃這些天最愛做的事兒就是坐在窗前看顧筱來沒來。
團扇已經送去盛京了,快馬加鞭,過陣子就能到,他現在惦記著走馬燈。
為此張掌櫃還特意去府城看了走馬燈長什麼樣,有掛著的,有帶燈座的,蠟燭一點,燈壁就開始轉,確實是好看。
就是不知道顧筱做的走馬燈長什麼樣,比之團扇如何。
張掌櫃想的出神,忽聽門外夥計道:“掌櫃的,小東家過來了。”
張掌櫃猛地拍一下大腿,“快請進來!端茶,拿點心,給我機靈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