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0 此次冒險的劇情腳本(1 / 2)

“啊……是要以‘0326專屬分支劇情主線’下的大戰役b級劇情碎片分支劇情線,來推動木乃伊a級劇情碎片分支劇情線;用‘劇情終結劇情’的‘劇情殺’來你解決紫元支線劇情出現的重大問題。”六位“唯一亞生態”之一的女記者帕特裡齊婭·瑞達已經找到了答案。

“哇,是要丹妮爾本色出演對嗎?”

“還有和她一起的時代親友團。”

“可從法國北部的上諾曼底大區到中國西部的寧夏省,這段漫長的旅程有萬裡之遙啊。”

“而且從1943年到1947年的4年時間裡,丹妮爾要怎麼才能從法國北部抵達中國呢?”

“要知道,這個時間段的亞歐大陸正是二戰最激烈的戰場。”

山嶽號乘組的討論,不經意間轉到了任務本身。

“各位,這些細節請艾伊來告訴我們吧。”女記者帕特裡齊婭·瑞達笑著插了句話。

“好的,各位。”女管家艾伊的全息影像隨即出現在山嶽號的各個車廂:“為了便於理解劇本,請先看一些老照片。”

說著,一張張老舊的黑白相片就從劇情資料庫中調出。由超級雲腦用數字技術全息建模後全景展現在山嶽號乘組的麵前。光影隨之變化,前一秒還是滿眼高科技未來感的山嶽號的車廂後一秒就變成了老舊黑白相片上凝固的滿滿時代感的複古木質車廂。這是身臨其境的全息數字成像。

“這是哪?”因為過於逼真,山嶽號乘員們頓時就愣住了。

“這是‘奧爾利克Ⅰ號’裝甲列車的一節車廂。”再沒有什麼比“原景重現”更生動形象的展示了:“如各位所見,這輛裝甲列車於1915設計建造,隨後在旅途中的改造主要和武器相關。它擁有現代化的配置,遠比後來的大部分設計更先進。可以看到角落裡的兩挺機槍和打開的出入艙門。裝甲列車中段的機槍陣地。注意看,西伯利亞大鐵路上所有裝甲列車必備裝置——火爐。”

說著場景再變:“這張在烏法拍攝的著名照片,展示了車廂每側安裝的至少六挺機槍所提供的可觀火力。左側是馬克沁1905/1910式7.62毫米機槍,右邊的第一挺機槍是柯爾特勃朗寧m1895‘土豆挖掘機’,據記載沙皇俄國於1914年購買了數千挺7.62毫米口徑的該型機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