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0 此次冒險的劇情腳本(2 / 2)

女管家再次變換了全息場景:“這是‘奧爾利克Ⅰ號’的另一節火炮車廂。儘管與之前一節車廂基於同一種基礎車輛改造而成,但它安裝在原車首炮位置的全向炮塔卻采用了不同的武器——1904型76.2毫米山炮。”

“所以,艾伊。我們會乘坐‘奧爾利克Ⅰ號’裝甲列車前往中國?”作為此次演出的主角,戰地女郎丹妮爾已經想到了劇本的大致設定。

“不,‘奧爾利克Ⅰ號’是一戰時的產物。而你們要去的是二戰。”女管家艾伊笑道:“關於‘奧爾利克Ⅰ號’和捷克軍團的漫漫歸鄉路,隻作為此次冒險的劇情腳本。”

“捷克斯洛伐克軍團捷克語:?eskoslovenské legie,斯洛伐克語:?eskoslovenské légie”,通稱“捷克軍團”。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許多國家的民族主義者為從大帝國手中解放家園而戰,一種叫做軍團的組織便應運而生。這個軍團,實際上就是由當時的民族主義者們組成的雇傭軍集團。隨著歐洲戰爭的爆發,俄羅斯帝國的捷克和斯洛伐克族居民看到了將捷克斯洛伐克當時是奧匈帝國的一部分變成一個自由獨立的民族國家的機會。為了證明他們對協約國事業的忠誠,捷克和斯洛伐克的流亡者們組成了一支軍團,並於1914年10月加入了東線。當革命的俄羅斯簽署《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約並退出戰爭時,軍團有大約 40000名士兵,其中許多人曾在俄羅斯和奧匈帝國軍隊服役。

隨著俄羅斯帝國的崩潰,沙皇政權的終結,軍團滯留在了烏克蘭。但是這些人仍然熱衷於解放他們的家園,並且計劃前往法國繼續戰鬥。但是,這樣一支寶貴的生力軍對於當時盤踞在烏克蘭的各方勢力來說都彌足珍貴,即使不可能收編為己所用,也沒有人希望他落到了對方的手裡。所以捷克軍團的撤離計劃在一開始受到了重重阻力,特彆是當時正在麵對協約國的壓力的德國,他們絕對不會允許俄羅斯把這麼一支戰鬥力極強的軍隊放歸西線戰場。最終,俄國人同意捷克兵團離開,但離開的方式,得他們說了算。首先有一個條件——捷克軍隊必須發誓保持中立。除了自衛,軍團士兵不能開火。其次,捷克兵團不能從烏克蘭離開,而是要從6000英裡外的海參崴乘船到法國。

雖然條件非常苛刻,但這是捷克兵團離開的唯一途徑,他們最終接受了現實。

正如上述這段背景資料。女管家艾伊所說的,正是一戰時捷克軍團乘裝甲列車橫穿西伯利亞大鐵路,抵達6000英裡外的海參崴乘船返回法國的壯舉。後來被改編成——《歸鄉終列st train home。

“捷克斯洛伐克原為奧匈帝國的一部分,誕生於一戰結束時的‘歐洲地理重整’,是‘在俄國和法國誕生的軍隊與國家’。從1916年開始,協約國方麵努力地滿足捷克與斯洛伐克民族的願望,試圖將其整合到己方陣營。

捷克斯洛伐克軍隊是在其獨立國家誕生前出現的,理解這一點的關鍵在於如下事實: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長期淹沒在一個多民族帝國中,該國罔顧這兩個民族各自的願望,權力掌握在人口更為眾多的民族手中。在多次談判的過程中,協約國當時包括沙皇俄國開始考慮,有可能利用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對奧地利人的敵意。早在1914年10月18日,俄國戰俘營中的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就開始與奧匈戰俘分離。1915年2月,多數為斯拉夫人的奧地利第11團拒絕與塞爾維亞軍隊作戰,第36團則發生了反對軍官的兵變。在阿裡斯蒂德·白裡安的支持下,捷克民族全國委員會於巴黎成立。同樣在巴黎,廣受歡迎的藝術家和插圖畫家阿方斯?穆夏alphonse mucha也不懈地致力於宣傳捷克的國家地位。而在前線,萌芽階段的捷克陸軍?eska dru?ina取得了最初的勝利,抓獲了第一批戰俘。1915年,法國有4000名捷克戰俘,俄國有50000名,意大利有10000名。如果將他們用於對抗奧匈帝國軍隊,將沉重地打擊德國及其盟國。到1916年,俄國的捷克戰俘增加到30萬人,承認捷克陸軍的法令得以簽發。不過,俄國革命擾亂了原有的局麵,布爾什維克與捷克人之間的一項協定允許後者轉移到西線。可是德軍阻礙了這次重新部署,捷克人開始經由西伯利亞大鐵路進行長途東撤,第1團自始至終作為斷後部隊。”

三月份捷克軍團回到俄羅斯,準備乘火車前往西伯利亞。但在俄羅斯,一切都不會那麼簡單。當時俄羅斯有超過200萬戰俘。這些人占俄羅斯勞動力的20%以上。將戰俘轉移回他們的祖國是《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約的條件之一。但是俄羅斯革命者們需要他們能得到的每一位士兵來對抗德國軍隊。捷克軍團的旅程一度也因此受到很大影響。當年五月,一名匈牙利戰俘在車裡雅賓斯克襲擊了一名軍團士兵,這名戰俘被該軍團處以私刑。隨後車裡雅賓斯克政府逮捕了捷克軍團的警衛。但是在軍團士兵眼中,警衛是無辜的。於是,3000名憤怒的軍團士兵奪取了該鎮的控製權,並從當地軍需處繳獲了800件武器。曾經試圖招募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加入紅軍的萊昂·托洛茨基被激怒了。5月21日,他下令強行解除軍團武裝。經過幾個月的等待後,軍團士兵決定自己解決問題——不管是誰試圖阻止他們,他們都將憑借自己的力量前往海參崴。於是,訓練有素、久經沙場的軍團成為了反革命力量。他們的部隊一個接一個地控製了該地區的車站和鐵路。他們沿途搜集槍支彈藥來武裝他們乘坐的火車,並擊敗了意圖控製鐵路交通線的革命軍。為了保證他們的旅途暢通無阻,軍團還聯合了反對派力量,如科穆赫人民軍,以及亞曆山大·瓦西裡耶維奇·高爾察克alexander vasilvich kolchak的白軍軍隊。

1918年的停戰結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1919年的《凡爾賽和約建立了一個獨立的捷克斯洛伐克。於是,1919年初,捷克軍團撤退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的步伐加快了。在整個撤退過程中,捷克軍團儼然成為了俄羅斯大地上的另一股獨立軍事力量。他們急切的想要回到家鄉,甚至不惜為此阻擋白軍盟友的軍事行動。捷克軍團撤退的同時,也逐漸放棄了對西伯利亞鐵路線的控製。而紅軍則緊跟在撤退的這支異鄉流亡者身後,利用這個機會,連連擊退白軍。

不僅如此,捷克斯洛伐克人還向紅軍移交了白軍領袖亞曆山大·瓦西裡耶維奇·高爾察克,後來又移交了他們從喀山搶劫的幾車沙皇金條。作為交換,紅軍簽署了一項休戰協議,正式允許捷克斯洛伐克人退出了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