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白玫瑰在行動(2 / 2)

1943年2月22日,“人民法庭(Volksgerichtshof,在對納粹反對者的審判中,由於希特勒對國家法庭的判決不滿,他在1934年建立了獨立於國家司法係統以外的‘人民法庭’,用以審判那些被納粹冠以‘叛國罪’的犯人)”判處朔爾兄妹死刑。同日,他們在慕尼黑的斯塔德海姆(Müadelheim)監獄被執行斬首。

1968年1月30日,朔爾兄妹生前反納粹活動的主要舞台——路德維希-馬克西米利安-慕尼黑大學(Ludwig-Maximilians-U?t Mün)把戰後重建的政治學學院命名為朔爾兄妹學院。大學的主建築空地是白玫瑰最後派發傳單的地方,主建築被改名為“朔爾兄妹樓”。

1997年,在大學主建築前設立了紀念雕塑,以紀念肖爾兩兄妹和其他白玫瑰的成員,該雕塑構思巧妙,用金屬做成散落在地上的“白玫瑰”組織傳單的樣子,以紀念他們在反納粹鬥爭中最後的努力。朔爾兄妹在德國民眾中有著很高的聲望,在德國電視二台舉行的一個名為“我們中最棒的”(Unsere Besten)的名人評選中,朔爾兄妹名列第四位,僅次於卡爾·馬克思(第三位),超過了歌德、巴赫、俾斯麥、愛因斯坦、瓦格納、尼采等中國人耳熟能詳的德國名人。

1943年2月,隨著6位“白玫瑰”主要成員的被捕和陸續被處決,轟轟烈烈的“白玫瑰”行動結束了。雖然他們沒有成功,沒有看到不久後的勝利,但他們獨立思考,不畏強權,堅持正義的自由精神和人格魅力,至今仍深深的感動著我們。越是黑暗的時刻,越是需要英雄挺身而出。他們就是那個時代的英雄。

讓我們記住這六位“白玫瑰”英雄的名字:

蘇菲·朔爾,21歲,1943年2月22日被(斬首)處決;

漢斯·朔爾,24歲,1943年2月22日被(斬首)處決;

克利斯托弗·普羅布斯特,23歲,1943年2月22日被(斬首)處決;

亞曆山大·施摩萊爾,25歲,1943年7月13日被處決;

庫爾特·胡伯爾,49歲,1943年7月13日被處決;

維利·格拉夫,25歲,1943年10月12日被處決。”——改摘自《《希望與反抗》和《白玫瑰》電影帶來的世界78》》。

蘇菲·朔爾最後的遺言是:“(在)如此陽光的天氣裡,我要走了。我們怎敢期望正義占上風,當沒有人願意為了正直的動機犧牲自己的的時候。如果千萬人記得我們的犧牲而覺醒並有作為,我的生命又何足惜。”

漢斯·朔爾的臨終遺言是:“自由萬歲!”

白玫瑰組織的另外成員或曾經協助過反抗活動的親友被判處6個月到10年不等監禁。

1945年4月,最後一位即將被執行死刑的成員在被處決前迎來了盟軍的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