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9章 反撲與較量(2 / 2)

蜀漢之莊稼漢 甲青 10547 字 3個月前

科舉以後隻能不斷加強,不能削弱。

而察舉和征辟,則正好相反,隻能不斷削弱。

智力資源,絕不能繼續任由世家大族所壟斷。

這麼多年了,估計世家們也看出了朝廷的意圖。

所以趁著學院培養出來的學生還沒有成為大漢官吏主流的時期,瘋狂舉薦自己人上來,想要搶占位置。

“大漢數百年來,都是以察舉為主,現在阿郎想要推行科舉,大夥一時間沒有轉變過來,也是可以理解。”

右夫人歎了一口氣,“說實在的,就眼下來說,世家子弟確實是要比普通百姓的子弟要強上不少。”

“各地舉薦了這麼多人上來,恐怕也不能全部算是故意……”

馮都護點頭:

“我又何嘗不知這一點?但為了大漢的長遠考慮,科舉勢在必行。”

右夫人指了指案幾上的名單:“那這個怎麼辦?”

馮都護沒有立刻回答,而是伸出右手,按到名單上。

右夫人還以為他是打算拿起來細看,挑選人員,沒想到馮都護卻是按著名單,食指開始敲打紙張。

這是他思索的小動作。

“直接打回去也不好,畢竟這是陛下還於舊都後第一次大規模在大漢境內選才。”

“若是打回去讓他們重選,有人看笑話還是小事,說不得落了天子的顏麵,折了天子威信才是大事。”

右夫人微微一皺眉:

“可是全部收入學院,那也不妥啊!”

這算不算是世家的反撲呢?

隻要有一點機會,他們就不會放過。

馮都護想到這裡,忽然古怪一笑:

“各地舉薦上來的學子,不都是懷著為國效力之宏誌麼?我們可不能涼了他們的心啊!”

右夫人一怔,看向馮都護。

馮都護的食指急促地敲了幾下,隻聽得他繼續說道:

“關中民生疲蔽,如今的第一要事,就是要恢複生產,偏偏下邊各縣的人手多有不足。”

“既然這些學子想要為國效力,那就讓他們先到下邊去幫忙,順便體察民情,觀察民間疾苦。”

當年涼州考課,不知多少世家子吃不了基層的苦頭,逼得不少人半途而退。

聽得馮都護欲故計重施,右夫人卻是有些擔心:

“涼州考課,乃是選才入仕,讓考生體察民情,無可厚非。”

“而進入學院,卻是求取學問為先,二者豈能同日而語?阿郎此舉,怕是有所不妥。”

“不必擔心。”馮都護胸有成竹地一笑,“學院出來的學生,最後也是有一年的實習期。”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這個話放在古代,可能有些誇張。

但學子成年以後,外出遊學,增長見識,是一件正常,乃至理所當然的事情。

學院最後一年的實習安排,其實也是學生另一種名義上的遊學——與個人遊學的區彆就在於,這是學院統一安排的遊學。

“這些舉薦上來的學子,皆是各地才俊,豈有弱者?就讓他們提前實習了。”

右夫人麵上仍有憂色:

“那學堂保送上來的學生又怎麼辦?隻怕到時候有人說區彆對待,有失公平。”

“就是讓他們覺得不公平。”馮都護麵容沉靜,“就是讓他們知道,從學堂考入學院的學生,才是正牌皇家學院的學子。”

“就是要比舉薦上來的學生,更受朝廷重視。”

科舉就算有再多的弊端,但它仍然可以說是封建時代最公平的選才方式了。

它對一個國家是利多於弊,還是弊多於利,還是要看統治者想用科舉達成什麼目的。

拿唐朝前期的科舉來說,主要是以“時務策”為主。

因為它涉及國家社會現實問題,這就讓讀書人不但要熟讀經書,同時還要麵向社會,觀察、思考問題,提出解決辦法。

除了科舉,武則天甚至開創了武舉。

這讓科舉選才在唐朝顯示出生氣勃勃的進步性,形成了中國古代文化發展的一個黃金時代。

可惜的是,宋的重文輕武,不但閹割了儒學,同時還利用科舉鉗製讀書人的思想。

這給後世開了一個極為惡劣的頭。

最後導致明清的科舉,漸漸地發展成八股文考試。

讓讀書人變得四肢不勤,五穀不分,隻能滿嘴“之乎者也”。

與漢唐時仗劍遊曆天下的讀書人完全不是一個物種。

不過就算是明清時代,科舉也從來都不是唯一的入仕方式。

行卷,蔭官,捐監等等,都是進入官場的補充方式。

但不管是哪一種,它們絕大部分時候,地位都沒能超過科舉。

科舉入仕的官員,就是要比彆的方式入仕的官員腰杆子硬。

馮都護最終所要營造的,也是這種效果。

當然,最開始的時候,科舉、察舉、征辟入仕的官員,地位肯定基本都是相當的。

隻不過他要有意識地把科舉的地位慢慢抬起來,漸漸地潛移默化。

一點一點地擠壓察舉和征辟,就是變相地在擠壓世家子弟的入仕空間。

最後逼得他們不得不退到與普通人一樣的起點——至少在學院裡是這樣的。

這已經是馮都護打破世家智力資源壟斷所能做到的極致。

也是能給天下所有學子的一個最大公平。

同時也可以讓大漢能團結最廣泛社會層麵。

右夫人知道這必然會有不小的阻力,隻見她思索一下,建議到:

“不如這樣,若是有人當真在一年的時間裡,表現出色,也可以直接察舉或者征辟出仕,阿郎以為如何?”

馮都護聞言,不禁“咦”了一聲,讚賞地看向右夫人:

“細君不愧是吾之女諸葛,此言甚是有理。”

反正現在是科舉察舉征辟並行,並無高低之分,能提前入仕,想必正好合不少人之意。

同時還可以堵住某些人的嘴:

有本事你就直接通過考察入仕。

沒本事就好好通過考核,進入學院學本事。

如果連考核都通不過,那就是無能無才!

無能無才,也想進入大漢帝國的官吏階層?

真當大漢是像魏賊那般,重出身不重品性才學嗎?

想到這裡,馮都護再次靠回椅背上:

“就這麼辦吧,到時候把這份名單再抄一份,送到尚書台去,讓尚書台安排。”

“阿郎不看看嗎?”

“不看了,有什麼好看的。”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