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第 39 章 護駕!(1 / 2)

大明第一國師 想見江南 11976 字 3個月前

京城, 鹹宜坊某家茶樓。

經過宋元幾百年的積累,等到明朝, 話本小說已經非常普及, 很快便成為大家茶餘飯後的消遣之物。因為相較於雜劇用詞更通俗,內容也更淺顯,所以即使是販夫走卒也都能聽懂。不過嘛,這時代認字的終究是少數, 於是說書人這種職業愈發紅火。

去茶樓花兩文錢點上一壺茶水, 講究些的再捎帶盤點心, 如此便能消磨一個下午。

要說此時最流行最炙手可熱的小說, 非《三國演義》莫屬。雖然他的作者羅貫中疑似與朱元璋叫過板,不過朱元璋卻沒怎麼在意這件事兒, 反而自己還挺願意看的。倒是朱棣上位後, 認為書裡描述漢朝皇帝時不怎麼恭敬, 妄議忠奸, 所以把它給禁了。

不過偉大的文學作品哪是說禁就能禁掉的, 許多讀書人都私下傳播抄錄這部非法讀物, 甚至民間也會偷偷改編成戲劇, 因為這種現象實在普遍, 朝廷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一年多前朱厚熜剛即位的時候,在正德的書房裡無意中發現了他堂哥收藏的精修插畫版三國,翻看後立刻感動得稀裡嘩啦。

倒不是為裡麵人物的忠肝義膽, 而是那時候恰逢給爹爭名分的關鍵時刻, 朝廷上下沒一個聽他的, 看見漢獻帝的遭遇瞬間帶入,讀著讀著,熱淚盈眶。

他就是漢獻帝!漢獻帝就是他!

而楊廷和就是狗賊曹操!!

麵對這種情況, 嘉靖當即命令司禮監,加印!必須加印!於是三國徹底在大明火了起來。

不過可能嘉靖也想不到,他所厭惡的“曹廷和”兒子寫的詩,最後會變成三國演義的開場詞,為後世傳唱。假如真能未卜先知,估計小皇帝此時已經要氣得翻白眼了。

整整一年,京城大街小巷四處都是三國,說書人掙得盆滿缽滿,店家見百姓們都喜歡,於是便開始向讀書人約稿其他曆史演義小說。

而冼如星現在聽的《英烈傳》便是其中比較有名的一部。

此書主要描寫了明太\祖朱元璋率領一眾大臣推翻元朝統治,剪除割據勢力的故事,裡麵朱元璋是玉皇大帝身邊的金童轉世,其餘大將也都是天上的星宿,主角每遇到什麼困難都有神仙幫忙,堪稱大明版主旋律讀物。

冼如星聽得直打哈欠,實在困得遭不住,想要回頭看看身後之人談得怎麼樣,結果剛一轉身,便見朱厚熜與身邊老者目光炯炯,全神貫注地看著台前。

冼如星:“……”有那麼好看嗎?

眼見再不辦正經事兒怕是要耽擱了回宮,冼如星輕輕咳了一聲。朱厚熜如夢初醒,連忙對老者道:“邃庵先生,要不咱們先用飯?”

老人皮膚黝黑,精神抖擻,對於朱厚熜提議並未反駁,不過看說書人方向的眼光明顯有些戀戀不舍。

見此冼如星笑道:“既然這樣,那不如把菜端過來,咱們就在這兒吃。”

“這個好。”老人點頭,冼如星吩咐周邊站崗的鄧十一幾句,然後便重新坐下。

鄧十一激動得直咽口水,天知道他一個升鬥小民,何德何能竟然有幸能見到皇宮裡的萬歲爺,不光陛下,還有自己的偶像楊一清楊閣老!跟隨冼仙師真是他這輩子做得最正確的決定!

不錯,飯桌上這位老者正是此時揚名天下的楊一清。

雖然都姓楊,年齡也差不多,不光他和首輔楊廷和卻沒什麼關係。楊一清從小就是遠近聞名的神童,還不是一般的神童,聰明到連當時的成化皇帝都聽說過他,甚至從內閣選定老師去直接教導。楊一清也沒辜負聖上的期望,十七歲順利考中了進士。

之後一路開掛,除劉瑾,鬥江彬,提拔王守仁,還能文能武,總領西北軍務,打了好些場勝仗,民間不少人都是他的粉絲。

這樣的全才,卻因為頂撞正德被幾次下獄,最後趕出朝廷賦閒在家。嘉靖繼位之後,曾經幾次請他出山,但也許是心灰意冷,老人皆推辭了。

如今嘉靖把張璁叫了回來,估計和楊廷和又有的鬥,為了能順利做到權利過渡,有這麼一位定海神針顯然是必要的。所以聽說楊一清致仕後沉迷說書,朱厚熜特意挑了個日子將他請過來,隻不過沒想到自己也被吸引進去。

“我還在安陸之時,就曾聽父王說過楚地有三傑,劉大夏、李東陽以及先生,之前朝中瑣事尚未安定,如今一騰出手來,便立刻來拜訪你,還請先生助我一臂之力!”說罷,少年起身,衝著楊一清深深拜去。

“公子言重。”楊一清忙伸手去扶,皇帝禮賢下士到這種地步,說不動容是假的。但他也有自己的顧慮,年輕的時候天不怕地不怕,想著大不了就是一死,可人一老難免惜命起來。他這個暴脾氣是改不了了,萬一再因言獲罪,勢必會連累家人。

正猶豫著,準備好的飯菜端了上來,遂連忙岔開話題,衝著冼如星笑道:“早聽聞冼仙師不光道行高深,內務上同樣有一手,吃過禦膳房夥食的人都讚不絕口,今日老夫算是有福了。”

“都是宮裡尚食的辛苦,貧道不過是動動口舌。”冼如星連連推脫。

然而當食盒打開,見到裡麵菜色後,楊一清卻愣住了。

石子饃、黃桂柿子餅、葫蘆雞……

本以為又是什麼新鮮玩意兒,結果卻全都是些西北菜,而且都是楊一清之前常吃的。他任三邊總製,時常帶著將士們駐守邊關,所吃的都是些食用方便能直接用手抓的。西北風大,吃個饃總伴著滿嘴沙子,可如今回憶起來,卻是人生中最充實快樂的一段日子……

拿起一塊柿子餅放在嘴裡,入口甘甜軟糯,一吃就能吃出是特意找西北名廚做的。楊一清對著冼如星點頭道:“辛苦道長了,於京城辦到這些可不容易。”

常言道見微知著,倘若對麵坐著的是正德,那麼他那些義子乾兒絕對不會為了請自己而做這麼多。觀皇帝身邊的兩人,伴伴黃錦謹小慎微,道士冼如星辦事穩妥,已經一年多了,誰都挑不出半點錯處,由此可以看出兩人上級朱厚熜的性格,最起碼是真的有心做個明君,如此便夠了。

楊一清沉思片刻,望著嘉靖道:“公子如此待我,老朽再推脫屬實不對,您要是不嫌我老邁無用,那我願意輔佐於您左右。”

眼見事情終於辦成,朱厚熜激動地與冼如星對視一眼,心中無限暢快,看楊一清更加可親,兩人就著飯菜,共同對下麵的《英烈傳》品鑒一番。

冼如星不太喜歡麵食,隻吃了兩口就放下筷子。

這個時代的說書並非後世那般,有張桌子有個驚堂木就能開始。明朝的說書人技能很多,不光嘴上不停,手裡還彈著三仙,右腿上綁著“刷板”了,算是一種打擊樂器。每到情節激蕩處,弦音、板音、人聲三者合一,劈裡啪啦好不熱鬨。

不過讀者的努力顯然不能掩蓋情節上的無聊,可能是寫書人不敢說朱元璋鳥儘弓藏,誅殺功臣,所以最後幾個大臣的去世都隻說他們在人間功德圓滿,被上天召回去了。

原本冼如星對此不太感興趣,然而突然注意到身邊朱厚熜在聽到此言後神色流露出向往,頓時心中一凜。

要知道,對於嘉靖皇帝,迷信堪稱他的靈魂底色。從小在父親的熏陶下,連三字經都沒背明白就會背《南華經》了。而也正是依托這一點,冼如星才能順利走到今天的位置。

不過信教是小事,沉迷此道卻是要不得,為了防止其漸漸滑向曆史,冼如星立刻開口,從文筆情節再到思想深度,將《英烈傳》狠狠批評了一頓,並且表示好看的小說有的是,這低配版三國不看也罷!

話音剛落,就聽不遠處一桌傳來道男聲:“小娘子好大的口氣,我郭勳就不信你能找到比《英烈傳》更好的書!”

聽到這個名字,冼如星一時之間怔住了。

武定侯郭勳,乃開國名將郭英的五世孫,洪武時期封賞的勳貴剩不了幾家,武定侯就算一個。不過因為遠離朝堂中心,武定侯府上這些年已經很衰敗了。

之前冼如星曾跟嘉靖一起商量著扶持勳貴,結果在徐光祚處折戟沉沙,最後挑挑揀揀,她推薦了武定侯。

選擇他一來是因為其家族沒落,真起來了隻能死死依附皇權,二來郭勳本人也有些才乾,之前在兩廣立過軍功,最主要當時張璁上書罵楊廷和的時候還暗搓搓附和過。所以最後將他提到京城裡給陸鬆打下手,一起坐鎮團營。

他怎麼在這兒呢?冼如星不解,還是鄧十一小聲告知道:“坊間傳聞《英烈傳》就是武定侯找人編著的。”

冼如星恍然大悟,她就說呢,為什麼書裡朱元璋每次上戰場郭英都要替他擋刀!雖然郭英確實是侍衛出身,但也不至於直接變成替身使者吧!

想到這裡,冼如星有些哭笑不得,感歎郭勳真是個人才,這種拍馬屁的方法都能想出來。假如沒有她插嘴,估計其一家在皇帝心中的地位一定會直線上升。

自己說的話,確實是有點冒犯了,於是轉身對郭勳道:“方才小女無狀,還望公子莫要見怪。”

郭勳這一陣子春風得意,今天休沐,想著來茶館聽聽自己的得意之作,剛坐下就聽到有人詆毀,頓時忍不住譏諷。

然而看到那人的第一眼,便呆在原地。

為避免引人注意,冼如星沒穿道袍,隻做尋常女子打扮,還梳了個如今最流行的挑心髻,未著粉黛就那麼坐在那裡,端得是山眉水眼,閉月羞花。

因為冼如星刻意遠離兵權這些敏感的問題,兩人還並未見過,所以郭勳不知眼前這位女子就是決定自己命運的人。他隻覺得自己心臟仿佛被擊中了,見對方還笑了一下,腦海中第一個反應就是:她心裡有我!

郭勳自認長相英武,再加上出身高貴,也沒什麼可怕的,遂自信上前,對著冼如星道:“無妨,一本雜書,博小姐一笑也好,在下郭勳,京城人士,這幾位可是小姐家人?”

此言一出,瞬間滿室寂靜。

黃錦、鄧十一震驚地望著他,楊一清眉頭緊皺,而背對著眾人的朱厚熜麵沉如水。

冼如星:……嗯?

……

如果說這一陣子朝中誰過得最不好,那內閣首輔楊廷和絕對算一個,原本是想最後幫著大明文官們爭奪些話語權,結果遭人背刺不說,還連累得好友毛澄貶官被罰。最後曾經指著鼻子罵他的小輩張璁竟然也被調了回來,屬實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不過對於這些楊首輔卻好像都不在乎,照樣工作生活,甚至還寫詩讚歎了禦膳房做的那些新吃食,不得不讓人感歎,養氣的功夫實屬一流。

楊廷和如此也不是裝的,他就是真的不在乎。活到這個份兒上,權力、名望、財富……這些他通通擁有,而且還達到定點。在解決了正德留下弊病後,更是連政治抱負都實現了。反正依靠著幾十年的功勞,皇帝也動不了他,所以還不如放下心來享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