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文學城獨家發表(1 / 2)

約翰低著頭,臉色發白地一動不動。

他從不知道妻子內心有那麼多的壓抑絕望,也從不知道自己能夠遲鈍到這種地步。

男人恍惚想起妻子婚前以及懷孕後好幾次鼓起勇氣小聲想要和他們交流的畫麵。

但他們從未重視過,還自認為“了解”地給其冠上了“婚前恐懼症”與“懷孕綜合症”的名號。

就仿佛是網絡調侃的段子一樣:正常人要怎麼在精神病院證明自己沒有病呢?

約翰最後想起了探員先生所說的——安娜至少在一小時前就已經吞下了毒藥的這一事實。

男人猛然扇了自己一巴掌。

在響亮的巴掌聲中,四周陷入了一片沉默。

最後還是深藍眼眸的心理醫生率先開口打破死寂:

“我想,現在差不多應該可以結案了。”

“線索與痕跡指向都很清晰,如果還有疑問,屍檢以及安娜小姐在家中留下的遺書與殘留的毒藥,也能進一步證實這個結論。”

“話說回來,警察還沒到嗎?我說的是專門負責這部分的刑警。”

尼昂一邊走向死者的遺體,一邊將自己身上寬大暖和的高檔西裝大衣脫下,然後開口詢問道:

“就算今天是平安夜,警力會比以往少一點,但這也未免有點太慢了。”

屈身半跪,深藍眼眸的男人以與冷靜陳述事實截然不同的輕柔動作,將大衣輕輕覆蓋在了死者的遺體上。

“而這位……FBI的探員先生。”重新站起身的醫生目光轉向了不遠處的FBI,挑了挑眉:“你倒是完全不介意自己加班呢。”

探員自然開口道:“我也不想加班,但介意也沒辦法,我總不能視而不見。”

“原來如此。”尼昂彎起眼眉,“這年頭像你這樣積極儘責的警察還真是少見啊。”

“像你這樣儘職儘責的心理醫生也很少見。”探員說著,把問題拋了回去,“這位小姐已經不在你這裡就醫,也不算是你的病人了吧?但你還是義無反顧的親自過來,尤其今天還是平安夜……說起來,你來得可真快啊。”

探員看似閒聊般不經意地提及道:“從安娜小姐手機的記錄來看,她給你發短信,到你趕到教堂之間,也就過了五六分鐘吧?你是原本就在附近嗎?”

“啊,因為我正好受邀與某位雇主一家到附近用餐,位置就在幾條街之外。”

尼昂神情自然:

“如果我離這裡很遠的話,大概隻能報警喊救護車了,但就隔了幾條街,我親自駕車過來送安娜小姐去醫院反而會更快,我對我的駕駛技術還蠻自信的——唯獨我沒想到安娜小姐早已吞下了劇毒,給我發短信的時候就已經無力回天。”

說著抿了抿嘴,深藍眼眸的心理醫生歎了口氣,語氣沉重,看似很真情實感:

“如果我當初能夠堅持勸她繼續在我這裡就醫,或者堅持去聯係她的家人、與其好好談一談就好了。”

不遠處的神父聞言,滿心觸動地閉上眼。

他先前見過活著的安娜小姐,甚至也意識到對方蒼白明顯不太對,可他卻也沒能重視,隻是也認為對方是孕期綜合症,僅僅給了對方糖果,說了一句要好好休息。

愧疚心蔓延到了心頭,如果我能更敏銳一點,然後堅定請教會的醫療人員來看看的話……

神父低頭比了個阿門。

“可誰也不知道未來會變成這樣。”FBI探員說著客套的安撫話。

逝去的生命固然讓人沉痛,但對於這位見過無數命案的FBI探員來說,他會更加重視自己的本職。

案子已經結束,得以全身心關注這位“組織嫌疑人”醫生的他,在交流之際反複觀察後,到底還是不由在心底產生疑問:

——這位尼昂先生,真的是那個組織的人嗎?

就目前來看,對方哪哪都像是一個普通的來搶救自己昔日患者的好心醫生而已。

微型監視器對麵的詹姆斯看完了全程,原本心底的懷疑也不太確定了起來。

果然,這壓根就不像是那個組織成員的作風。

退一萬步來說,這位醫生真的是組織的一員,真的是那位負責和目標查利·麥科馬克進行交易的接頭對象,那在收到安娜小姐的短信,發現交易現場即將會因為這場命案而受到影響後,該做的舉動,也不能是急急忙忙在數分鐘內就趕到現場並存在感十足的唐突入鏡。

正常的組織成員,第一反應不該是通知自己的交易人做好應對準備,然後更換交易日期嗎?

而他自身也不該再到現場參合其中——哪怕死者生前給醫生發了短信,就算尼昂本人不來現場,之後也會因為短信而被警察找上門了解情況,但安娜早已不是尼昂的患者,而在平安夜這樣的特殊日子,在夜晚這樣的休息時間,尼昂也有十足合理的借口假裝自己沒有第一時間看見短信。

以這群FBI對組織的了解,尼昂·歐文的行事風格實在過於格格不入。

他的行為,完全不符合“那個組織”利益及安全最大化的原則。

從對方就是組織接頭人的角度來思考,矛盾衝突的地方太多了。

“詹姆斯先生!”

“嗯?”

指揮室,一眾加班的FBI裡,作為長官的詹姆斯順著聲音看向了一旁。

他們行動小隊中的黑客說道:“我按照你的吩咐,去查了這位尼昂·歐文的資料,他的確是一位心理醫生,有大概三年的行醫記錄。”

“我看看。”

詹姆斯上前,低頭瀏覽起了電腦裡頭呈現出來的資料:

尼昂·歐文,28歲,出生於美國巴爾的摩。六歲那年跟著父母搬去了英國,他本人也自然地在那邊讀書長大。

五年前,尼昂畢業於埃克塞特大學的心理學專業,正當他打算回國深入發展的時候,年輕的尼昂因為一起交通事故而失去了雙親,自身也昏迷了很長一段時間。

等蘇醒過後,他消沉了許久才重新開始生活,因為沒有其他親屬,為了償還巨額醫療費,他迫於生活壓力,放棄了繼續讀書深研的打算,轉而選擇複習、憑借自己過去的學識考取了行醫資格證,然後於三年前開始經營自己的心理會所。

原本隻是個普通的心理醫生,雖然在患者口中的評價很好,但比起業內已經有了根基的名牌醫生,他隻能算是中等偏上的水平。

但在大約半年前,美國知名人物莎朗·溫亞德在一起采訪節目中,自爆了自己在最新電影拍攝完成後因入戲太深而陷入焦慮、晝夜難安,她說自己看了好幾位醫生都沒能有所緩解,直到在接頭偶遇了一位年輕的心理醫生。

“雖然是個年輕人,但意外擅長洞察內心,牽引我走出情緒的牢籠。”

莎朗這麼陳述,在媒體麵前真誠的誇讚著對方:

“我非常感謝他,事實證明,年齡並不是關鍵因素,就如同我當年剛滿二十歲就揚名全美一樣,歐文醫生同樣是這樣的人才。”

莎朗·溫亞德是什麼人?

那是金發碧眼的美國瑰寶,一位在演藝圈舉足輕重的影星。

不僅所有參演的作品都是口碑一流的佳作,還曾經兩次獲得過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女主角。她是名副其實的影後,粉絲無數,哪怕今年已經有四十多歲,全球各地每年也依然有無數年輕人因為她的影視角色而陷入狂熱。

不要小看影後的影響力,粉絲一貫是最容易被自己的偶像所灌輸理念的。

至少到了莎朗這個地位,不少上流社會的大人物都願意給她幾分麵子。

雖然莎朗當初的采訪隻提過了歐文這一姓氏,在大多數普通人圈子裡,這位醫生也並沒有因此而爆紅,但尼昂·歐文之後大抵是因此攀上了莎朗的線、得到了莎朗的介紹,因此開始受雇於上流圈子的知名家庭。

尼昂那也的確是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