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家昱笑:“但願一個月後,你還能跟我這麼說。”
薑宓揚眉:“有什麼不同嗎?”
小陳點點桌上一盒水煮白菜和一碟鹹蘿卜乾,吃吃笑道:“沒什麼不同,每天白菜蘿卜,蘿卜白菜,吃得人想吐。”
薑宓愣了下:“沒有彆的菜嗎?比如魚?”
巫家昱搖頭:“咱們人太多,偶爾砸開冰麵撈一次還行,次數多了,附近村民的收入就少了。”
還有這原因啊!
薑宓若有所思:“那屋裡種菜呢?”
“種菜?!”小陳驚道,“怎麼種?”
巫家昱、王醫生,還有坐在炕上等著診治的兩位病患,紛紛看向了薑宓。
“我來時,我們院長給了我包菌種和一些菜種,”然後她將菌子的種法說了一遍,“咱們屋裡的爐子都是兩用爐,白天便是不燒柴,捂個煤也挺暖和的。我想,在屋角騰片地方,種上蘑菇或是弄點土撒些菜種應該可行。”
巫家昱:“你種過菜嗎?”
薑宓搖頭,她隻幫老院長切過麥秸杆。
“炊事班的人種過,”巫家昱笑道,“讓他們來試吧,團裡病患不少,夠你忙的。”
她這邊確實挺忙的,不隻是病患,最主要的還是醫術的亟待提高,薑宓點點頭,看向王醫生:“你采的草藥裡有艾草嗎?”
“有,還挺多的,要嗎?”
“嗯,等給病患施完針,我去看看。”在藥材不全,無法配藥的情況下,艾灸也是一種選擇。
薑宓以為艾草隻是她短期的選擇,沒想到,連繼數天的大風雪阻斷了藥材的運送。小半月過去了,藥材還沒有到,薑宓無法,將王醫生儲存的艾草全部取了出來,帶著王醫生、阿沙製艾包、艾絨。
艾包泡腳、沐浴都行。
沒有草紙,艾絨沒法卷成艾條,薑宓便和阿沙用沙布一包包縫了,發給風濕嚴重的患者,讓他們捂在患處。
除了艾草,王醫生采的還有山藥、蒼耳子、大薊、小薊、山楂、花椒、刺五加、五味子、水飛薊、板藍根、黃芪、甘草、蛇蛻等,他的炮製手法十分粗糙,那便是曬。
然而山藥,南北朝時有蒸法,宋代有炒,微炒、薑汁炒、黃炒、酒浸等炮製,金元時有白礬水浸焙法、五味子炒等,明代以後,有乳汁浸、酒蒸、蔥鹽炒黃……到現今,多用清炒、土炒等。
而所謂的土炒,即用灶心土伴著炒,亦有用黃土、赤石脂來炒。
這麼炒,是因為炒心土能溫中補脾,止嘔止瀉。山藥經土炒後,能增強其固脾止泄的效用。
蒼耳子、大薊、小薊等亦分彆有不同的炮製手法。
能補救的,薑宓帶著阿沙和王醫生重新炮製,不能,卻又可以食用的,就被薑宓送到了堂食。
“薑醫生,”廚師長熱情地招呼道,“剛出鍋的蒜苗炒雞蛋,要不要來一份?”
薑宓放下竹筐,驚喜道:“種的菜可以吃了?”
“隻有水養的蒜苗可以,像韭菜、小青菜、香菜、小蔥,還要等幾天。”
薑宓奔到牆邊的一個個架子前看了看,一盒盒菜長得真好,綠油油的,看著就喜人。
“我給你打一勺吧?”
薑宓搖了搖頭,半下午的,這飯肯定是給巡邊的戰士準備的。
“薑醫生、薑醫生——”遠遠地,院內傳來了阿沙的尖叫。
薑宓忙衝了出去:“怎麼了?”
“我、我堂兄過來說、說我阿爸進山,遇到狼了!”
作者有話要說:明天見!文中有關藥材炮製,引用《中藥炮製學》,病情引用《實用中成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