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帽子戴的。馮妙遲疑一下,斟酌道:“鄒教授,不是我推脫,那件夾衣已經破損成那樣了,聽說你們修複時還用了一些定型的化學劑,我覺得沒法更好地修複了,彆的我又不懂,我能幫你們什麼呀。”
“不止這一件。”老教授睜大眼睛,一臉認真。
“馮妙同誌,你可能不了解,文物的修複工作非常緩慢,尤其像絲綢、漆器這些東西,動不動就要幾個月、幾年時間。這些東西太重要了,級彆非常高,除了國家規定不許發掘的帝陵,恐怕以後也很難再有了,我估計光是前期搶救性修複至少也得幾個月,後期保護複原就更得工夫,儘可能挽救。”
“我已經跟上級申請,設法再找一個搞古代服飾研究的人手來,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來,來了跟你合作還能加快一些進度,缺人手,缺靠譜的人手,眼下我可就隻能指望你了。”
“你放心,要你工作那麼多時間,肯定不能白乾活,我們開工資的。”老教授說,“一個月給你24塊錢工資行不行?”
馮妙忙說:“鄒教授,我不是說錢的事兒,我其實很想能幫上忙,主要怕考古修複這些我不太懂。”
“我知道你不是說錢,你要相信你能幫上忙。而且錢也不多,可是臨時人員頂多也隻能開24塊工資了,住宿和夥食跟我們考古隊一起,有什麼困難我幫你解決。”
鄒教授轉頭向王建國道,“你回去跟你們領導講,你們文保辦要是不行,我自己跟我們學校申請經費,馮妙同誌的工資我們出,你們不重視,總得有人重視,你都不知道我們係裡那些老同誌有多重視!”
這話說得有點重,王建國趕緊訕訕賠笑:“當然重視,當然重視,您放心,我回去就跟我們領導講。”
馮妙還真有點為難了。
鄒教授張嘴幾個月,她還倆孩子呢。
“要那麼長時間?”馮妙說,“鄒教授,您看我家裡還兩個小孩呢,我丈夫不在家,又沒有公婆幫忙。”
鄒教授也為難了一下,他知道張希運的嶽父家在帝京,內弟是知青,馮妙是張希運內弟媳,總不能說把孩子送去那麼遠的帝京給她婆家照顧。
並且倆孩子大的也就四五歲,小的更小,這麼小的孩子,上育紅班都早,也沒法帶去甬城借讀。
“鄒教授,您看這樣行嗎,”馮妙略一思忖,“回頭我找娘家人商量一下,看娘家能不能幫忙照看一陣子,但是我可能就得勤回來看看。我今天是沒法跟您去了,不管怎樣,頂多後天,我自己去甬城找您報到。您既然來了,既然是這麼重要的事情,不管怎樣我都應該儘一份力。”
“行。”鄒教授點頭,“馮妙同誌,那我回去等你。”
馮妙送鄒教授他們出去,小車一走,村裡一群婦女就圍過來詢問,馮妙隻說是方冀南大姐夫的同事,來給她介紹一個縫紉活。
“我就說冀南不是那種人吧,你看人家家裡親戚也都不錯,他大姐夫還想著給馮妙找工作。”
“那是,咱們馮妙是高中生,聽說方冀南家裡有關係的,是不是要進城招工了?”
“哪有啊嬸子。”馮妙笑,“你看我帶倆孩子都帶不過來,就是方冀南他大姐夫給我找了個縫紉活,叫我臨時去幫個忙。”
“開多少錢?”
馮妙道:“還不知道乾多長時間呢,親戚道裡的,我都沒好意思問,臨時幫幫忙罷了。”
村民們滿足了好奇心才散去了,馮妙一回頭,隔壁的大門打開一條縫,宋軍伸出個雞窩一樣的腦袋。
“宋軍,我這陣子可能經常不在家,家裡還得拜托你照顧。”馮妙想了想,“回頭我把縫紉機和自行車送去爺爺家,家裡彆的也沒啥值錢東西了,你也不用整天在家守著,你該出去玩出去玩,平常幫我照看一下就行了。”
宋軍點點頭,也不說話,擺擺手示意她:走你。
馮妙領著倆孩子,鎖門就去了老宅。
爺爺和爹娘都在家,馮妙還是那套說辭,解釋鄒教授他們是考古隊的,發掘出土很多古代的衣服,需要一個專門的裁縫幫忙整理,要會手工縫製衣服、會繡花。
馮妙此前在家裡也做過刺繡,比如給倆孩子繡個狗頭帽、虎頭鞋之類的,事實上過去年代的農村女人,做針線就是個基本生活技能,繡花多多少少也都會繡幾針,家裡人對考古那些事又不了解,所以聽了也沒什麼好懷疑的。
“可是他們說可能得幾個月時間。”馮妙為難了一下,“要讓我娘幫我帶孩子,我娘可就耽誤上工了。”
“上工能有看孩子要緊?”馮福全看看老爺子,試探著問,“爹,我看這是好事兒,又是冀南他大姐夫介紹的,說不定還是冀南托他的呢,做個針線活,那人家找誰不行啊,人家找咱馮妙這是想關照她,咱必須得去。”
老爺子想得更多一些,仔細詢問了工作地點、工資、食宿怎麼安排等,又問有沒有星期天,多久能回來一次。
“星期天這個我忘了問。他們搞考古的,可能會工作不定時、搶時間之類的,我估計不能嚴格按星期天休息。”馮妙道,“不過我跟鄒教授說過了,我家裡老人孩子的,我隔十天八天就得回家看看,他答應了。”
“那你去吧。”爺爺點點頭,抬起煙袋鍋示意陳菊英,“孩子交給你娘,旁的不用你操心,我跟你爹都是全勞力工分,你娘不上工咱家糧食也夠吃了。再說家裡也需要人,你娘留在家裡,還能多養幾隻雞鴨,如今上邊也不查一戶幾隻雞了。”
“真的?”陳菊英一下子高興起來,連聲說,“那可太好了,我多養個三兩隻也行?多養幾隻雞,除了倆孩子吃,也能增加些收入。我在家帶孩子,就順帶多種點菜,瓜菜半年糧,菜葉子喂雞還省糧食,雞也多下蛋。”
按規定一戶最多可以養三隻雞,方冀南是知青戶,單算一戶,所以他們家原先按兩戶的份額養六隻,倆小孩才能經常吃上雞蛋。
馮妙分家搬出去後,陳菊英就隻能養三隻雞,沈文清兩口子來殺了一隻,陳菊英心疼了好一陣子。
這年代絕大部分農民日常買鹽買火可都指望“雞屁股銀行”,陳菊英歡歡喜喜籌劃著多養幾隻,一轉頭又擔心:“咱爹是生產大隊長,咱家帶頭多養,不會讓人說吧,再讓人舉報可就糟了。”
“娘,不是說了嗎,上邊都不派人來查了。”馮妙抿嘴笑。
老爺子有多精,人老成精,既然上邊不查,他不聲不響就讓陳菊英多養三隻兩隻,慢慢來,上行下效,村民們也隻會不聲不響跟著學,各家多增加點收入不好嗎。
“娘,他們文保辦有電話,我今天問完鄒教授了,萬一家裡有啥急事,就讓我爹去鎮上郵局給我打電話。”
馮妙看看倆小孩,笑嘻嘻摟著陳菊英脖子撒嬌,“娘,那你就多辛苦啦,我去掙工資給你花。”
2(後媽文裡的短命親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