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儀殿內,氣氛有些許古怪。
唐初按製,隻有三省六部的長官才有資格被稱為宰輔,中書省的兩位中書令楊恭仁、封倫,門下省的兩位侍中裴世矩、陳叔達。
尚書省隻有一位長官,但尚書令是秦王李世民兼任,所以左右仆射裴寂、蕭瑀也被視為宰輔……嗯,終唐一朝,尚書令也就李世民一個人。
六位宰輔坐在那兒一言不發,豎著耳朵聽著太子、秦王的爭辯……但人人臉色古怪,時不時還交換個詭異的眼神。
在對待突厥的態度,雖然太子李建成也曾經在關內道、河東率兵對陣突厥,但總得來說,是主張懷柔的。
這一點也是朝野上下公認的,畢竟幾年前李建成棄榆林,割地千裡的事還曆曆在目,這也是為什麼去年關於太子欲遷都洛陽的流言蜚語滿天飛,李建成想辯解都沒人理會的主要原因。
但今天,李建成卻言行激動,口口聲聲讚譽邯鄲王塞外建寨,以抗突厥……
秦王李世民對突厥的態度向來也很直接,武德五年,突厥寇河東,李淵無奈之下讓李世民率兵入河東抵禦。
秦王一脈,以能征善戰立足朝中,即使麵對突厥亦不懼,甚至有借此一躍的念頭,這也符合李世民的秉性特點。
但今天的秦王全無昔日鋒銳,口口聲聲邯鄲王此舉太過輕佻,如此挑釁,隻怕突厥舉國來攻。
實話實說,李世民的說法是立不住腳的,明麵上,李善兩度生擒欲穀設,逼降苑君章,兩國之間臉皮早就撕破了,難道不在朔州建寨,突厥就不會來攻了?
不說彆的,突厥每年五月到八月,都要來河東轉一圈的。
即使暗地裡也說不過去,溫彥博和突利可汗的盟約已經簽訂,突厥不太可能舉國來攻……但這件事如今還是隱秘,除了李淵父子三人之外,隻有首相裴寂知曉內情。
一個主戰,一個主和,但今天卻不約而同的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顯然,這不是雙方約好的。
六位不吭聲的宰輔不傻,端坐在上首位的李淵更不傻,揉著眉心在心裡唉聲歎氣……又來了,真是兩個逆子!
兩個兒子什麼心思,李淵能看不清楚嗎?
老大為什麼態度大變一力讚同?
無非是一方麵顧集鎮直麵突厥,而駐守此地的乃是天策府大將張士貴。
雖然說天策府內名將如雲,但不管是程咬金、尉遲恭、秦瓊這些降將還是鄭仁泰、劉弘基、公孫武達這些老人,大都隻在李世民麾下聽令,真正獨當一麵而且屢立戰功的隻有張士貴一人。
劉弘基、李世績倒是曾有這樣的機會,結果一個被薛舉擊潰俘虜,一個被劉黑闥擊敗,僅以身免。
而且張士貴早年非常得李淵的信重,李建成曾經竭力拉攏……結果這廝一頭就紮進了李世民的懷中,為此李建成忿恨不已。
當然這隻是次因,最關鍵的還是在於兵權。
如果他日突厥大舉南犯,誰都不知道代州總管李靖能不能守得住代州……畢竟李善這大半年來屢立戰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突厥並沒有全力來攻,欲穀設隻是率兵來報私仇的。
一旦代州失守,代州總管李靖、並州總管李道宗……誰來主持大局呢?
按照慣例,李淵很可能會遣派皇子出鎮河東擔任行軍總管。
直麵突厥主力,李建成有這個信心嗎?
李元吉有這個能力嗎?
十有八九,李淵很可能會迫不得已的讓秦王李世民再度統兵上陣……而李世民再度手握兵權,這是李建成絕對不想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