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三章 朝中議事(下)(2 / 2)

初唐崢嶸 狂風徐徐 4686 字 2024-03-25

如果能將戰場推到朔州一線,保住代州,堅守雁門關……關鍵時刻不惜舍棄劉世讓、秦武通、張士貴,那就能保證秦王李世民不能再度上陣。

在場的大都是上過戰陣的,剛才溫彥博已經詳儘的將顧集鎮的重建、地理位置等等說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宰輔中最擅領軍的是中書令楊恭仁,前隋就是他一手鎮壓楊玄感叛亂,入唐後任涼州總管,撫慰西北,數敗突厥。

楊恭仁對李善擇顧集鎮建寨大為讚賞,斷言若溫彥博所言不虛,能兩個月內成寨,與馬邑、雁門關成掎角之勢,必能固朔州,拒突厥。

在李淵想來,老二一直反對的理由大抵和老大相反,一方麵不想失去張士貴這員大將,另一方麵也有重返戰場,再握兵權的企圖。

等到李建成影影綽綽點出了這點,李世民突然背脊一挺,昂首道:“父親當知,孩兒所願,率十萬騎,縱橫草原,逐敵漠北。”

李淵微微點頭,這句話很符合二郎的形象。

“但如今非開戰之機。”李世民歎道:“李懷仁雖然年少,但卻實是英傑,父親亦讚世間第一流。”

“北赴代州,至今不過大半年,數度開戰,逼降苑君章,生擒欲穀設,行事劍走偏鋒,頡利可汗恨之入骨,此番於朔州建寨,隻怕突厥傾巢而來。”

這番話聽得李淵不由自主的再度點頭,這話說的有道理啊,這才多少時日,李善在北地攪風攪雨,現在又明目張膽的挑釁突厥,頡利可汗隻怕想食其肉,飲其血。

李建成皺眉道:“二弟彆忘了,江淮已定,李藥師即將北上赴任代州總管。”

“永康縣公,一時名將,鎮守代州……”

聽著李建成的吹捧,李世民都懶得開口了,心想自己撐了這麼久,也算做足了戲份。

東宮、秦王府對峙這麼久了,基本是李世民讚成的,李建成都會反對,而李世民反對的,李建成肯定大力支持。

其他的事還不一定肯定能成,但關於李善……誰都知道,李善是不涉入奪嫡之爭的。

關於塞外建寨,李世民早在兩個月前就知道了,並且和今日楊恭仁一樣大為讚譽,在他的計劃中,顧集鎮能與馬邑、雁門關組成第一道抵禦突厥的戰線,並且能成為他日征伐突厥的起點。

為此,李世民不惜放出了張士貴。

李淵在心裡盤算了一陣,轉頭看向了溫彥博,“懷仁自身如何解說?”

溫彥博愣了下,那廝不是在密信中已經寫的清清楚楚了嗎?

好吧,隻是借我之口。

溫彥博上前兩步,“邯鄲王提及,如今突厥勢大,非開戰之機。”

“但唐軍征伐多年,河東、關內府兵傷亡慘重,江淮戰事初定,又屢遭突厥劫掠。”

“故邯鄲王於朔州設寨,使新野縣公張士貴駐守,意欲穩朔州,護佑代州,使河東諸州休養生息,以待來日。”

呃,李淵不得不向溫彥博投去欣賞的眼神,這番話和李善密信中所敘有點似是而非,但略為改頭換麵之後,巧妙的將今日太子、秦王之爭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簡而言之,溫彥博完成了一次技術難度很高的和稀泥,兩邊都說得對,兩邊都有道理,哎呀,和邯鄲王自身所說的也一樣。

“中書省擬詔。”李淵下了決心,“並州調三千府兵移駐代州,代州事務均由李懷仁轄之。”

“另召永康縣公李靖即刻啟程,選五千江淮兵北上赴任。”

突厥不太可能坐視張士貴從容建寨,加強代州兵力是有必要的……說到底,李淵最終決定直麵突厥,畢竟這兩年真的沒吃什麼虧。

當然了,要趕緊將李善換下來……這廝太能折騰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