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2 / 2)

蓁蓁把弟弟交給母親,一彎腰把妹妹抱上了凳子。

吳雅家雖然家境普通,但行容舉止都是依著李氏從前在家的習慣來,食不語、寢不言便是其中一條規矩,一頓早點就在寂靜中過去。

用過早點,塞和裡氏又一頭紮回廚房開始忙活,李氏則搬出繡架開始繡花,她這一副牡丹爭豔已經繡了有個把月。隻有老爺子閒來無事,翹著二郎腿摟著耷拉著腦袋睡回籠覺的孫子躺院子裡的藤椅上曬太陽。

大孫女牽著小孫女的手從屋裡出來的時候老爺子瞥了一眼問:“今兒是要帶二丫頭一起去私塾了嗎?”

蓁蓁說:“她病了一個月沒有去過,我昨兒問了額娘,額娘說已經大好是可以早點回去讀書了。”

老爺子點點頭,“行了快去吧,彆累著她了,早些回來知道嗎?還有和你們大堂兄問聲好。”

蓁蓁回過爺爺便牽著妹妹的手出了家門,沿著窄窄長長的泥土路往東走,兩人沿著家門口的泥土路走了不到二十米就拐進了一座稍微大一點的院子裡。

這說是私塾其實學生也就七八個人,都是吳雅氏族裡的孩子。教書的先生是她們的大堂兄傅達禮,其人如今是翰林院的侍讀學士,這私塾的主意一開始就是他提的,說是給族裡的男孩啟蒙也讓女孩們識幾個字,功名其次,教授他們禮義廉恥陶養他們的性情才是第一。

作為翰林傅達禮除了要負責起草皇帝的各項旨意,還是皇帝的日起居注官,他每十日才得休沐一日,這個私塾也就隻有在他的休沐日才開。

但族裡的孩子們都十分珍惜這每十日才得一次的機會,每到這一日大家都早早就到。傅達禮先教一篇新文章再檢查上回留下的作業,此時孩子們便捧著習作一個個上前。

蓁蓁牽著妹妹的手一塊走到傅達禮跟前,珍珍借此仔細打量,她們的這位大堂兄約莫三十來歲,雖是個讀書人,但到底是關外民族的後代,生得身量修長肩膀寬厚,劍眉星目儀表堂堂。今兒不用當值他穿了一襲石青色的布衣衫,腰上係的腰帶上垂著一隻君子蘭花案的荷包,頗是襯他一身的儒雅氣質。

傅達禮垂著頭一張張認認真真地翻看蓁蓁的習作,看了約莫一盞茶的功夫他提起筆在紙上圈出幾個字:“你這一回比上次寫得好多了,筆勢流暢筆鋒微露,隻是我圈出來的幾個字還需要再好好練練,回家後記得繼續按著字帖練習。”蓁蓁得了誇獎高興地一笑露出兩頰上的一對酒窩。

傅達禮微微一側頭,溫柔的目光這就轉到了挨著姐姐的珍珍身上。

“珍丫頭的病都好了?”

要說自己這位堂兄不但學問出眾,人長得帥連聲音都好聽,說起話來簡直就是如沐春風。珍珍的內核到底是個現代人沒什麼男女大防的觀念,又知道這人是自己的堂兄更加不覺得有什麼要避諱的,打從剛才到現在都一直直勾勾地盯著他看。

傅達禮瞧這才到他腰的小女孩一直用那雙水靈靈的大眼睛充滿好奇地看著他,兩頰紅潤精神奕奕,看樣子是全好了。

傅達禮心裡不禁生出一絲疼愛之心。他成親多年育有兩子,一直想要一個女孩隻可惜不得。珍珍的歲數比他的小兒子還小半歲,在他心裡他一直都是把這個最小的堂妹當小女兒疼愛。

他嘴角含著一絲寵溺的微笑,修長的手指拾起案上的一卷書輕輕放到珍珍懷裡。

“這卷書送給你,你先前不過才來了兩次學堂就病倒了,想來之前學的都忘了。這本書你姐姐都學過,平日在家先讓你姐姐教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儘管來問我。”

珍珍努力恢複到五歲蘿莉的軟萌狀態,用撲閃的大眼加甜萌地嗓音說:“謝謝夫子。”

傅達禮的大手輕輕揉了下她的頭頂。

“下了學叫哥哥就是,往後跟姐姐常來哥哥家玩。”

作者有話要說:  珍珍的故事來了喲

來來來,瓜子花生準備好,坐看康熙爺的極品親戚們唱大戲。

PS:女主是滿人,平日說話其實都是滿語。滿文裡蓁和珍寫的不一樣讀音也不一樣,所以不會分辨不出。(其實就是作者起名無能想不出名字的借口。:)

由於一直有姑娘問,第一章先給大家科普一下孝恭皇後家族的姓氏問題。

孝恭皇後的姓滿文拚音是“uya ha”,金代開始就有這個姓氏了。翻譯成漢字有吳雅氏,烏雅氏,關雅氏。清代康雍乾三朝最常見的漢字寫法是“吳雅氏”,康雍乾三朝的漢文實錄起居注以及奏折裡都是寫的“吳雅氏”。比如《康熙朝實錄》在雍正出生的那一天寫道:丁酉。今上皇帝生。上之第十一子也。母曰吳雅氏。

大家有興趣可以在網上查看一下實錄原件就知道了。

“烏雅氏”是民國時候修的《清史稿》所用。

是康雍乾背景的故事,所以為了符合時代背景,女主的姓氏漢字用了“吳雅氏”。

民國的時候許多滿人改漢姓,吳雅氏有不少人改姓了“吳”,比如演員吳京其實就是“吳雅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