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第 140 章(1 / 2)

農家子的科舉路 儀過 11398 字 7個月前

木炭按照雙倍份例下發,這讓何似飛原本稍微有些擔憂的心緒得以安撫、和緩。

畢竟,今兒才第二場第一日,他身體就出現了感染風寒的前兆,後麵幾日如何堅持下去,便成了一個大問題。

先前何似飛還在想自己要不要寫一道題就起身跑兩圈,讓身體暖和起來——但這樣太不現實,畢竟筆架、毛筆、墨塊、硯台等都擺在桌案上,他在號房內走動極易碰撞到這些,若是不小心汙染了答卷,這場會試也算白來了。

幸好有了雙倍的木炭,這下取暖問題應該不大。

不過,何似飛也沒有直接就給炭盆裡麵放一半,而是依然放了與前幾日相等的量——大概是今日木炭數量的三成。

隻不過這回他把炭盆的入風口開大了些,炭盆裡的火便燒得更旺。

號房也比前幾日要暖和。

取暖問題暫時得以緩解,何似飛就能更加投入的寫答卷。

他先掃了一邊題目,看了下各項分值。

——算學隻有一道,分值與上一場考卷相比,占比更低。

現下已經不用等第三場考卷下發,何似飛已經能確定這場會試為何延遲了——首先,確實是三位內閣首輔大人同皇帝意見相左,對考卷上考題的安排產生了爭執,一直討論不休,這才引得會試時間也相應延後。

其次,他們所爭吵的內容……何似飛一直都沒往‘算科比重增大’那方麵猜,反而應該是讓三位主考官各自去出自己不擅長方麵的考題。

比如,唐大學士出身工部,推崇算科,那便讓他去出詩賦題和分值比重不大的策問題;

曹大學士清風朗月君子之姿,一向對詩詞歌賦特彆有感觸,那便讓他去出算科……

所以,之前在家裡同花如錦和鄒子潯交談時,何似飛隻說了句——“全麵溫書”。

不要太相信街頭巷尾的小道消息。

因為,那些推斷一旦稍微有一點不真,考前這十來日溫書的‘黃金時間’可就全白費了。

而即便這些小道消息都屬實,全麵溫書也不會使自己成績降低。

當然,皇帝為何要這麼做,何似飛心裡也大概有思路——先帝不喜變法,不代表新帝不喜。

隻是新帝才登基兩年,皇位還沒暖熱,朝廷內德高望重、一呼百應的官員思想與他不符,他暫時動不得這些大學士們,隻能從科考方麵入手做文章。

試問,如果依然讓唐大學士出那種考校學生計算能力的算科題,讓曹大學士出詩詞歌賦,讓燕大學士出一些落實在細節方麵的政治策問……那到底是給這些大學士們選弟子,還是給皇帝選‘天子門生’?

因此,皇帝索性不按常理出牌,打亂這三位大學士的安排,這樣皇帝自己就能根據答卷情況,篩選出一些真正被自己需要的文人。

——即便篩選起來很難,因為即便考生答卷寫得好,也不能確定他就是與皇帝政見一致。

可能當皇帝的人,終究是不會畏手畏腳。

他這麼想,就這麼做。

這便是皇帝的權利。

先前老師就不止一次跟何似飛說過,新帝登基,急需一批能擁躉他政見的官員——越早考中進士,越早入先帝的眼越好。

因此,才在前幾年對何似飛要求那麼嚴苛,接近四年來,除了趕路的日子,何似飛每日都在勤懇的念書。

為的就是能早點抓住機會,有朝一日位極人臣。

何似飛上一場鄉試的考卷便是出自曹大學士之手,導致何似飛看著這算科題,就覺得有股撲麵而來的熟悉感——降低唐大學士喜歡的對數字計算方麵的考量,著重考校邏輯推理能力。

第二場他依然先寫得的算科題目。

鄒子潯拿到第二場考卷,先大致的掃了一遍題目,發現上麵隻有一道算科題,剛開始他還以為自己的答卷是不是少了一頁,連忙點起燭火仔細,隨後又將各個題目的分值加了一遍。

沒錯,就是隻有一道算科題目。

他當下心就涼了,雖說那日何似飛有跟他和花如錦說要全麵溫書,但他溫書還是不由自主的側重於算科題目。

倒不是他聽不進去勸。

就是……客棧裡、路上偶遇的絕大部分書生都開始看算科題目,就不是一句簡單的‘全麵溫書’能讓他調轉方向的。

鄒子潯心裡喃喃:幸好我還是聽了何兄的話,把書本全麵粗略的複習了一遍。

即便自己著重複習的算科題目沒有沾很大比重,但他好歹溫習過了其他的,心下是涼的,卻也不算很慌。

鄒子潯跟何似飛都是木滄縣縣學出身,兩人又同時中了癸巳年的進士,在縣學聲望一時無兩。

雖一直同何似飛不在同一個學堂,但鄒子潯早就聽說過何似飛‘善算科’的名聲。這會兒,他居然還有閒心為何似飛感慨一句:何兄算科那麼厲害,第一場考了兩道,第二場隻考一道……按照這個趨勢下去,並沒有考太多何兄擅長的算科題目啊。

就這種不按照常理出的題目,居然還推遲考試……

簡直沒天理了。

-

眼看著這雨已經下到了第三日,還是沒有絲毫停歇的跡象,何似飛從原本每日一碗薑湯,變成每日喝的全都是薑湯。

隻不過前麵薑湯的味道還足夠辣,後麵就很淡了。

估計禦寒的效用也隻是聊勝於無。

後來,何似飛覺得可能是自己所想的‘我喝了薑湯,一定不會染上風寒’的心理作用,加之木炭數量翻倍,號房內比此前要暖和得多,前幾日困擾了他的風寒問題也完全消散,在第二場考試的三日期間未曾再出現呼吸不通暢的情況。

收卷後,號房區域一片怨聲載道。

何似飛隔壁那位仁兄去了趟茅廁,回來時路過何似飛號房,先是對他露出了一個苦澀的笑容,最後,在看清楚他的相貌後,仁兄愣了愣,喃喃了一句:“好像有點眼熟。”

在每一場科考未收卷時,所有考生即便是如廁也不得講話,但現在已然收了第二場的答卷,便是可以開口的。

何似飛見他在看自己,微微頷首,然後繼續煮自己的白粥。

春闈期間天氣太冷,即便可以帶很多食物,比如臘肉、蔬菜等,一時半會兒也放不壞,但因為題量太大,一般人沒心思煮是一回事,另外便是因為天氣冷,考生腸胃虛弱,得好生養著。

何似飛這幾日除了甘薯就是白粥配一些清淡的水煮菜,午間是貢院下發的餅子,偶爾不太冷的話,直接便啃,涼了就放在火上烤一烤吃,努力讓自己身體保持健康的狀態,好熬過這段寒冷的會試時間。

何似飛這邊吃完、刷了鍋,右隔壁的兄台又敲了敲他這邊的牆壁,氣息虛弱的呼喚他:“兄台,你、你還有心思煮粥、刷鍋。我就吃了點饅頭。”

何似飛道:“今日收答卷,便煮頓好的。”

白粥也挺好吃的。

右隔壁的兄台繼續道:“哎,萬萬沒想到啊,這算科題才隻有一道,分值還那麼低……我當時拿到考卷,整個人都要瘋了。”

“可不是麼,我腦子都是懵的,我算了那麼久的算科題,居然不考我計算……”左隔壁的兄台當即接茬。

“真的,按照這個趨勢下去,第三場估計就沒有算科題目了,前麵接近二十日都白看書了,早知道有這個時間,我還不如多練練怎麼寫策問。”右邊的道。

左邊的兄台有些奇怪:“哥哥為何如此篤定,第三場的算科題目會沒有……萬一第三場有一大半都是算科題目呢?”

右邊的道:“一聽你就是第一次考吧,跟我隔壁這位兄台一樣,你們倆聲音就聽起來年輕許多。我跟你們不一樣,我三年前考過一次,也是那會兒才知道的情況——三場考試中,難度和深度都是逐步遞進,這是所有人公認的。但還有一點經常被大家忽略,那便是題目的比重問題。比如第一場,算科題占比一成左右,第二場占比一成的一半,第三場隻會比第二場更少,這些大概率是遞進關係,算是考官大人們給咱們這些考生的心理暗示。”

這一點何似飛在老師的筆記裡看到過,此前同花如錦和鄒子潯吃飯,花如錦也提到過一些。

不過,相比於考生們覺得這是考官大人對自己的一些友好的暗示,老師筆記裡的意思則是,那是考官們覺得隻是出題已經展現不出自己在四書五經上的造詣了,所以要更加細致的體現自己的能力。便是將所有考題難度遞進、深度遞進,每一項考題的占比同樣遞進。

這樣考生們看到了考卷,剛開始可能沒察覺出什麼來,但當考生們考完回去,再回味一下三場考試的內容,幾乎很快就能想通這點,便會下意識覺得出題的考官大人太厲害了。

我輩楷模!

文人嘛,有時候不喜歡明著顯擺自己的學問,覺得那樣太掉價,要的就是暗中堆砌,讓人回味無窮。

左邊的兄台一遍道:“這樣啊,我真的是第一次知道,感謝兄台告知此事。我家那邊比較偏僻,我是我們那兒的第一個舉人,平時也沒人交流這些。”說著,他又感謝了一遍,“多謝哥哥告知啊。”

“不用,咱們身為同窗,我年紀又大些,告知你們一些經驗都是應該的。”右邊的兄台極為大度。

他越是這麼大度,左邊的兄台就越是感謝,兩人隔著何似飛這間號房,寒暄一陣後,左邊號房的兄台忍不住,撐傘進入雨幕中,找右邊的兄台,低聲交換了彼此姓名。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