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7 章 067(1 / 2)

鳳棲青雀台 童柯 14794 字 10個月前

第67章

魏司承自從封了端王以後,就屬成年皇子,要與其他出宮建府的皇子一同上朝。

金鑾殿依舊氣勢恢宏,魏司承看著總是昏昏欲睡的樣子,似乎對這朝堂上的爭論內容完全不感興趣,聖上的眼神時不時落在他身上,看著九子那百無聊賴的無趣表情,無奈地搖了搖頭。

這孩子聰明是聰明了,就是過於懶散了些。

今日大臣們慷慨激昂,說的是胡人在邊境屢屢來犯,犯我大慶者必要受懲,其他大臣紛紛附和。弘元帝年輕時征伐無數,震懾了不少敵國,但隨著時間推移,他的威名也漸漸沒落,現在弘元帝想要禦駕親征卻被大臣們聯起來反對。

主戰派雖然希望禦駕親征,但沒看到皇上隻是表麵說說,他現在正沉迷煉丹,哪有這功夫。

主和派則是主張再嫁一個公主過去,用公主的身份緩和兩國矛盾。

這就讓主戰派不滿了,沒看到十年前已經嫁了一位公主去胡國了嗎,這麼多年過去,胡人依舊卷土重來。他們冬季鬨了災,邊境動/亂隻增不減,絲毫沒把曾經的講和契書放在眼裡。

弘元帝問了幾位皇子的意見,無論是大皇子還是太子都是主和派,三子則是主戰,其餘沒什麼競爭力的皇子們不是旁觀,就是站隊,各自說著自己的意見。

弘元帝特彆注意到今日出現在大堂上的小九。

魏司承與其餘人一樣,和稀泥的回答。

“父皇龍體為重,屈屈蠻人,何須您出征,隻要派幾猛將揚我大慶朝威。”

“那麼誰去呢?”

“兒臣惶恐,相信幾位哥哥更了解。”魏司承當然不想這時候得罪人,又把皮球踢了回去。

引來幾位皇子的注視,這老九也學得奸猾了。他們各自黨派各抒己見。總體來看,誰都不想去,剿滅胡人可不是什麼容易的事,胡人狡猾凶殘,驍勇善戰,加之地形複雜,稍有不慎就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再說這戰役還不知要打多久,待回來時京城是否還有自己的立足之地?這或許才是皇子們推拒的根結處。慶朝又重文輕武,這幾十年來多少武將沒的好下場。

現在這燙手山芋,是沒人想接的,朝堂爭辯足足持續了半個時辰。

弘元帝築在高台上冷眼旁觀,太子與幾位皇子暗潮洶湧,他們想要功勞卻不想出力。

這時候,肅王眼見情勢差不多了,站了出來:“兒臣這裡有個好人選。”

魏司承眼皮微微一跳,臉上無聊的表情未變,看來都被李崇音給料中了,好的不靈壞的靈,真該問問李昶怎麼生的兒子。

李昶是始終保持中立的,站在後頭也不打眼,他躬身站著,突然覺得像是被什麼盯了一眼,背脊發涼。

弘元帝示意他說,三子的差事是協助邊防要務以及屬國納貢,他是有發言權的。

“司承這些年常對我說想要建功立業,男兒當誌在四方,兒臣想這也是個好機會,不如讓他試試

看,既能為我朝正名,又能鍛煉自身。”

“我們疏懶的青雀也會說這種話?”

魏司承先是驚訝,後又撓了撓頭:“那都是私下鬨著玩的,三哥可就折煞我了。”

九子的話讓鬨得不可開交的大殿稍稍緩和,就連平日嚴肅的弘元帝也帶著了點笑容,九子是讓他放鬆的存在。

太子等人停了話頭,笑看這同一母妃名下的兩兄弟窩裡鬥,形勢對他們有利。

他們覺得沒了九子,三爺黨的勢力也相對弱了下來。

於是也在一旁煽風點火,說些冠冕堂皇的話。

肅王當然也有自己的顧慮,自從上次獻稅法失敗被皇帝狠狠批過,淑妃已察覺到魏司承的不可控,倒不如打發到戰場,胡人凶悍,魏司承這樣在皇宮裡嬌身冠養的,哪裡受得住,死在外頭也好過他們來處理。

到這場爭辯尾聲,弘元帝道:“此事稍後再議。”

禦書房中,除了幾位肱骨大臣外,隻有魏司承一位皇子被太監引入內。

“對你三哥的舉薦,你可有話要說?”

平定胡人之事是眼下必然,要揚慶國國威,振奮士兵,必然要有一位皇室之人出麵。

此時,有寵愛有名聲,偏偏無權無勢的魏司承成了最適合出去的。

由皇上說的話,也能看出他心中有了定論。

這就是所謂的寵愛,真到需要時,寵愛什麼的沒絲毫用處。

九子沒有武力,這般弱不禁風,隨時都可能死在西北。

魏司承心底有些發涼,他被推到了台前,是一顆被放棄的棋。

隻有摸著胸口藏著的荷包,他的心才沒有那麼冰冷。

他沒有退路:“胡國屢次來犯,侵犯我大慶威名,雖遠必誅。父皇年輕時打下慶國赫赫威名,兒臣亦是向往之。”

始終沒什麼表情的弘元帝笑了起來,捋了捋胡須:“好!有誌氣!比你那幾個貪生怕死的哥哥好多了!”

“杜相啊,看來這次是朕輸了啊!”來此之前,弘元帝與杜相幾人對九子的選擇做了猜測,有主戰也有主和的。

“九殿下誌在千裡,臣恭賀皇上,獲此麟兒。如果沒有您的驍勇善戰,也沒有端王殿下如今的奮戰之心。”杜相笑著附和,又順帶恭維了一下皇帝。

沒有陛下您,怎麼有這麼優秀的皇子,這都是陛下您的功勞!

果然弘元帝聽著舒坦,魏司承低頭淺笑,心裡卻道這老狐狸,本事不大,卻十成十的愛

排斥異己、二麵三刀。麵上看著像是幫他,實則在為三子鋪路,據他的探子報告,私底下又與太子/黨走得近,典型的左右逢源、口蜜腹劍,這是把寶押在了那兩位身上,誰也不得罪。

魏司承哪裡不明白,這次不去,三子和淑妃會想彆的辦法置他於死地。

魏司承也明白一個道理,永遠在暗中行事是不夠的,還需要積累自己的勢力,這趟西征他不去也會被逼著去。

“若青雀這次能得勝歸來,朕就賞你

一個要求。”

“什麼都可以?”魏司承頓時擺出弘元帝熟悉的笑臉,

眾大臣臉色一變,擔心九子任性妄為,提出非分之舉。

“朕金口玉言。”弘元帝仿佛沒看到大臣們變臉,笑著應允。

“兒臣……希望父皇能讓兒臣,婚事自理。”

禦書房內,針落可聞。

一時間,誰都沒說話。

弘元帝笑得爽朗:“看來我們雀兒是有心上人了,看中了誰家小姐?”=杰米哒XS

其餘大臣不由自主地看向杜相,要說九子這要求可就太明顯了,除了杜六還能有誰。

宮內外,誰不知道杜家小女兒沉魚落雁,文采出眾,引得數位皇子心儀。

杜相生了一個好女兒啊,看人家豁了性命都要提這要求。

杜相臉色非常不好,若真被做到了,豈不是要白白便宜了九子。

他魏司承想得倒美!

弘元帝還是允了魏司承的要求,另選了兩員猛將,又挑了魏司承臨危受命,不日出發。

此事定下來後,幾個皇子調侃魏司承,可要與你窩裡的小野貓好好道彆。

這小野貓,說的是魏司承前些時候,脖子上的三道抓痕。

看著就像是在床上被女子抓的,野性的很,偏偏那會兒魏司承穿著高領,被四子無意間發現,眾人皆取笑他的風流。

魏司承也不曾辯駁,更沒有處理,隻是那抓傷依舊一日比一日淡化。

就像雲棲一樣,從未把他放在心上。

現在這一去還不知何時能見,她是否會忘得越發徹底?

從宮中回來,魏司承安排了吳鉤幾人先去西北探查,吳鉤身負血海深仇,被魏司承救下後為其效命。

門外管家說杜家小姐前來看他,杜漪寧已經聽父親說,九子為了求娶她,不得已答應了遠征。

要說不感動是不可能的,她甚至覺得前些時候的懷疑,有些對不起九子。

魏司承本不想見,但想到最近自己被盯得緊,到了嘴邊的話又收了回來。

這宮中沒有比杜漪寧更招人“喜愛”的存在,就連父皇都曾說想要納她入宮,若不是杜相婉言推拒,幾位皇子從中操作,她也要成為他的庶母。

如果他不喜愛杜漪寧,又該喜愛誰?

魏司承不想再節外生枝,危害到心裡那人,起身將杜漪寧迎了進來。

杜漪寧端著食盒進來,滿臉愁容,泫然欲泣的目光仿佛浸泡過的冰晶:“聽聞你要去西北,此番路途遙遠,你從小又身體不好,可怎生是好?”

魏司承心底剛起了些暖意,隨即又摸了摸討來的荷包,心下清明了些。

還是如以往那樣,對她的關心照單全收,這讓杜漪寧又安心了下來,他還是她所認識的魏司承。

她知道,自己在他心中是與眾不同的,她是宮中唯一關心他的,其餘女子又拿

什麼和自己比?

一時間,兩人氣氛仿佛回到以往。

她又拿出了一個木雕的牡丹,正是那天她扔了後被宮女撿到的,見宮女掛在身上她才恍然想起不能被魏司承看到,這不又拿了回來。

“都是那宮女,偷了你送我的木雕。”

“是嗎,那你怎麼處理?”

她嘟了嘟嘴,嬌憨道:“淑妃娘娘將她杖責了三十大板,打發到浣洗房了,唉,也算罪有應得。”

魏司承:“……”

“你瞧,我有好好珍惜它。”說著,歡喜地捧著它,又送了魏司承自己做的荷包,她也是看他平日不戴,練手時就順道做了一個。

魏司承看著那朵木雕牡丹,麵上笑得溫暖,心底卻涼了下來。

這就是他從幼年就當做唯一救贖的女子,以往他總為她尋借口,掩蓋她的古怪地方,如今看來,她一直是這樣,從未變過。

食盒中放著今日特意為他做的“宵夜”,叫做蒜蓉小龍蝦,是曾經征服她那個世界華國人的美食。打開木盒蓋子,香味四溢,杜漪寧做了簡單的介紹,又笑著說:“看到有人在碼頭賣它,我便想了這法子,前些時日不是說要開酒樓的話,你也願意出銀錢,我想以此做成招牌如何?”

杜漪寧知道皇子中,九子是最為富有的幾人之一,他那早逝的娘曾經是皇商之女,後來為救皇帝而死,雖然沒落了但積攢下的銀錢和人脈可不少。

魏司承抓起一隻蝦,疑惑道:“我從未聽說過小龍蝦,也不知你說的是什麼。它叫黑鼇蝦,出自遼東,含輕微毒素,無法食用,一般百姓是買來用作飼料的。這是慶朝人都知道的事,你怎麼的仿佛完全不知曉?”

杜漪寧的笑臉凝固了,什麼!

沒人和她說啊!

她隻以為是古人蠢笨,不知這人間美味,但原來看著像,卻不是一個品種。

她頓時有些煩躁了,她已經處處小心了,怎麼還犯基本錯誤?

古代為何有這麼多麻煩,要有豐富的地理知識、文學素養,兼之琴棋書畫、詩書禮儀,甚至還有騎馬射箭,這些還不夠,連食物的常識也該處處了解嗎?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