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她就認識一個管仲的後人,若不追本塑源(生搬硬套)一下,林珍都認為對不起自己的這位好友。
她知道管青衫憑著破獲當時的驚天大案葉二娘偷嬰殺嬰案一舉入了當時的刑部尚書的法眼,被調回京城,現如今已是正四品刑部侍郎了。
而自從葉二娘事件後,林珍一直與管青衫有書信往來,之前她與管青衫的信中多是講一些她行走各地的見聞,或少量的政治見解,最近的信件則多是林珍的政治觀點居多。為的就是要給這本書做鋪墊。
擂鼓山離開封不遠,這封信不過一天就到了管青衫的書案上。不過林珍讀到管青衫的回信卻是好幾個月之後的事了。
不過這也在林珍的意料之中,畢竟把廣泛用於中醫理論的氣一元論發展為氣一辨證論形成一套新的看待事物產生、發展、變化的理論還是比較有衝擊力的。既然這樣,還是要給自己未來的政治盟友以多一些時間來消化新的哲學理論。
可管青衫卻並不是因為這個原因才那麼久後給林珍回信的,官夫人一直是管青衫的賢內助,有時也負責幫管青衫整理書房,林珍的信放在管青衫書房的桌案之上是正好管夫人進去要幫管青衫整理書桌……
不過,林珍在等待管青衫回信期間也沒有閒著,林珍給穀中弟子上了一段時期的課後,也選出了比較和自己眼緣的五個弟子。
這三男兩女,都是被人拋棄的乞兒,也沒有個正經名字,更不知道自己生辰年歲。
他們同時入門,想要排個大小論個師兄弟可把林珍難住了,後來沒辦法,她就想了個按大小個排大小的招兒。
想起個名也沒有個姓氏,不過這個好辦,就按百家姓的順序給這五個孩子分彆起了名字。
個頭最高的是個女孩,身高也就有個十歲左右吧,但林珍猜這孩子少說也得是十二三了,當乞兒的時候營養跟不上,長的矮些。雖然在穀中養了兩三年了,可要想把個頭不會來還得些時日。這個女兒林珍給起了個名叫趙澹雅,就是以後的大師姐。
行二和行三、行四的都是男孩,都是七八歲的樣子,分彆叫了錢高懿、孫晗日、李明誠,行五的也是個小女孩,叫周凝雪。
這就是以後的逍遙五子,不過現在他們還都是小屁孩,還在為被漂亮得像仙女的師傅選中而感到興奮。
這幾個孩子因為原來艱辛的生活很是早熟,來了穀中後雖生活安定卻也很是刻苦。
而且他們的資質絕對是穀中頂尖的,無論是武力值還是文化課方麵都名列前茅。
不過林珍覺得還能在他們身上能看到一些畏縮。這不是一朝一夕能改變的,但改變這個缺點的最好最快的方法就是增長見識。
所以林珍決定帶著這幾個小屁孩去還沒去遊曆一番,而目的地就選在林珍還沒有去過的北宋時期的蘇杭。
“東西都準備好了嗎?”臨出穀之前,林珍再一次詢問幾個明顯興奮過頭的幾個徒弟。
“師傅,都準備好了。”幾個徒弟異口同聲,林珍看著很是滿意。
“那就出發。”林珍運起輕功當先行了出去。幾個徒弟也運起輕功按照排行一次跟在後麵。
林珍放出神識觀察幾人,幾個孩子還都挺有好勝之心,憋住了勁兒的跟上,就怕跟不上丟了臉麵。
行了一刻鐘的時間,林珍見幾個孩子額頭都已見汗,便行下來休息一會兒。
“師傅,我們什麼時候能到蘇杭。”大師姐趙澹雅發問。林珍有什麼事都先交代給她,並讓她照顧師弟師妹,所以她最近很林珍混的很熟,敢與跟林珍提問。
“按咱們走一刻鐘,就要停下休息兩刻鐘的時間算,咱們得走個且得走個十天半個月呢。”
“那怎麼辦?”可這已經是他們最快的速度了,我們沒帶那麼多的吃食啊。幾個小徒弟的小臉瞬間都誇了下來。難道他們又要重操就業?
“嗬嗬,所以我們下山後要求坐馬車。”林珍看著幾個小徒弟,突然想到了在紅樓裡的賈璉和賈琮,雖然她的感情被界石空間帶走,但她也還有記憶。
“師傅,我見過馬車。”行四的李明誠很是興奮,他以前在城中乞討的時候,見過馬車,那都是有錢的人家才能坐的。
就在這時,不遠處的林中突然傳來一陣響動。幾個孩子立刻停止談話的聲音,警惕起來。
林珍暗自點頭,警覺性挺高,是混江湖的必備條件。林珍神識外放,發現林中是一個看著隻有三四歲的小女孩,五官很是精致,看衣著應該是小河村的孩童,突然由於這孩子的奔跑從她的交領處蹦出來的金鎖片吸引了林珍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