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邊疆地區開墾荒地,搞機械化大農場。培育良種提高畝產,推廣玉米、紅薯等高產作物,還有農藥、化肥也開始使用。
一切都是圍繞著糧食展開的。
山區機械化程度低,就從水澆地上下功夫,多灌溉農田,就能多收糧食。
田小苗看著報紙,思考著。
在生產力低下的情況下,集中力量才能辦大事。八十年代搞農村承包責任製,是建立在完善的農田水利設施的基礎上,靠著良種、化肥、農藥,還有機井、水電、灌溉等,才發揮出了效力。
沒有這些,單產提高無從談起。
而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種子培育不是一年兩年就能完成的,而是靠著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多年的艱苦努力,是幾代人咬緊牙關創造出來的。
集中力量辦大事,也唯有集體才能做到。
沒有什麼“一包.就靈”的奇跡。
看看周邊鄰國,六十年代水稻畝產三四百斤,二十一世紀了還是老樣子。這就是差距,從未有過創新,也從未有過農業改造,就像時光停滯了,停留在了落後的農耕年代。
圍繞著農業,國家做了很多安排。
按照原定計劃,城鎮人口要繼續減少,上半年減了700萬人,下半年要減少450萬人。機關單位也在精簡,該合並的合並,該裁撤的裁撤,計劃精簡94萬人。(注2)
這個力度非常大,進一步減輕了農村壓力,也緩解了城市糧食供應緊張問題。
而減少的城鎮人口,大部分回了農村。
國家給了補貼和安家費,從此靠種地養活自己、養活家庭。有無奈,也有怨言。可為了長遠發展,不得不為之。
*
到了七月,一年一度的高考開始了。
跟去年不同,今年高校進行了合並,大、中專院校減少了一半,招生規模也大幅度縮減,競爭壓力很大。
好在柳冬生足夠優秀,軍事院校提前選拔,就被挑中了。體檢合格、政審合格,隻要文化課過關,就能被錄取。
一連考了三天。
柳冬生下了考場,很有把握。
按照他預估的分數,即便不上軍校,也能被其他院校錄取。可他的理想是當一名軍人,就像父親那樣運籌帷幄,決勝千裡。
報完了誌願,柳冬生給田小苗寫了一封信。
他想跟小苗分享這一切。
田小苗收到信,正趕上期末考試。
她對柳冬生一點都不擔心,鐵定能被錄取,就是不曉得是什麼院校、什麼專業?初選是保密的,就連本人都不曉得。她很好奇,可想著部隊上的紀律,隻能在心裡猜測一二。
對教育戰線做出的調整,田小苗很惋惜。
近幾年,農村入學率達到了百分之九十幾,這個數據很可觀。公社一級都建了中學,還有高中、技校等,還有各種大學、職工院校。學習周期拉長了,鋪得麵很廣,出現了占用勞動力過多的問題,不得不壓縮規模。
因為窮,很多想乾的事兒,卻乾不了。
站在後世很難理解,可身處這個時代就明白了。
可不管多困難,該做的事兒一樣都不少。
就在去年,我國與南部鄰國談判,劃定了邊界,解決了領土糾紛。而跟西南高原接壤的某國想借機占便宜,不斷蠶食,侵占我國領土。不教訓不知道天高地厚,一場自衛.反擊戰即將打響。
這場局部戰爭,後世很少提及。
我方摧枯拉朽,氣勢如虹。對方打落了牙齒往肚子裡咽,一下老實了很多年。
無畏艱險,不斷前進。
這種精神,這種意誌,唯有這個年代才有吧?
*
轉眼放了暑假。
田小苗又參加了社會實踐。她是個大人了,得做點什麼。
田大旺和孫梅英去夜校補習。
結業考試後,一個拿了高中文憑,一個拿了初中文憑。紅彤彤的畢業證,來之不易。可隻要堅持,總會有結果的。
五一和三子也開始了早鍛煉。
田大旺領著,兩個娃娃跟著跑步、打拳、背書。這是部隊上養成的習慣,多年未曾改變。隻是困難時期,為了節省體力,才稍稍做了變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