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盛世崩塌 可李隆基,你才最該死啊……(1 / 2)

讓大唐進入全盛時期後, 又導致大唐盛世崩塌的......

唐玄宗......李隆基?!!

“怎麼會?!!”

怎麼會是他!!!

李隆基竟顧不得帝王威儀,直接驚呼出聲,滿眼不可置信。

而其下大臣也儘皆如此, 臉上驚駭詫異的表情幾乎不受控製——

怎麼會......

“不,這不可能......”

李隆基搖著頭:“這怎麼可能是朕......”

【沒錯, 李隆基,締造大唐全盛時期的人是他, 導致大唐盛世驟然崩塌的人也是他。】

【一個無論是粉黑都希望他早死的人。】

【喜歡李隆基的, 希望他早死, 以便得以保留這盛世大唐。】

【不喜歡李隆基的, 也希望他早死, 免得看見被李隆基禍害導致的大唐亂世。】

【總之,李隆基如果早死, 後麵大概也不會出現那麼多糟心事了。】

【可他偏偏在位四十五年, 是唐朝所有皇帝中, 在位時間最長的......】

【正所謂老而不死是為賊啊!】

【李隆基,何故活那麼長時間?就為了親自讓這盛世大唐毀在自己手裡?】

老而不死是為賊......老而不死......

親自毀掉這盛世大唐......

咚咚!!

李隆基隻感覺自己腦袋被人猛地敲了幾下悶棍一樣, 連站起來的身體都忍不住搖晃了兩下。

“陛下——”

高力士驟然一聲低低的驚呼,而後急忙上前去攙扶,滿臉的憂心與焦急:“陛下,萬望要保重龍體啊!”

李隆基根本無心回答,他依舊滿臉恍然並且難以置信。

——先前聽著自己的政績功績有多誌得意滿, 現在遭受的打擊衝擊就有多沉重恐慌......

而且滿心的複雜難言與驚駭羞恥......

怎麼會是他呢......怎麼就是他呢......

為政後期——他到底......都做了什麼?

唐朝武則天時期。

年僅十歲的李隆基剛邁入朝堂,便聽到天幕說——

......又導致大唐盛世崩塌的——唐玄宗,李隆基......

他幾乎整個人僵在了原地。

原本就忐忑不安的心情,此時更是亂成一團。

先前聽天幕之言,震驚忐忑的同時, 也未免存有一絲欣喜與意氣,激動與興奮。

然而現在再聽......隻覺驚駭又莫名,慌亂又羞恥......無論是粉是黑都希望他早死,那“粉”和“黑”,顯然是後世喜歡他與不喜歡他之人,可竟然都不希望他活那麼長時間......所以他那個時候,究竟都做了什麼啊?

十的年紀,已經不小了。

李隆基已然能明白許多事,也能認清許多事。

此時他站在朝堂之上,周圍所有人目光都聚集到了他身上,包括正前方高高在上的祖母,對方也在注視打量著他。

李隆基緊緊握拳,努力讓自己昂首挺胸,目不斜視繼續往前走。

無論後來的他究竟都做了什麼,現在的他,就隻是他而已。

十歲的年紀,少年之姿,隻信服自己,一切都還未可說。

武則天深深看著勉力維持姿態走過來的少年,驀地笑了一聲:“倒是有意思......”

“來到祖母這裡,一起繼續聽聽看天幕是如何說的吧。”

李隆基恭敬拱手:“......是,祖母。”

唐朝,李淵時期。

之前聽著天幕提起大唐還會進入全盛時期,又看見那全盛時期的洛陽長安等究竟有多繁華,哪怕是李建成李元吉等人,也不禁心生感慨,其餘大臣更是連連點頭,麵露欣喜之色,一時間,對李世民的擁護敬意更多。

秦王後代都能有如此表現,大唐交給秦王則該當時理所當然的!

可是接下來......

締造大唐全盛時期的人是唐玄宗李隆基,導致大唐盛世崩塌,直至大唐亂世的人竟也是唐玄宗李隆基?!

這怎麼......怎會如此?!

李元吉驀地嗤笑一聲,望向李世民:“秦王,看來你的後世子孫並不怎麼樣啊?”

李世民還未說話,魏征竟直接開口道:“大王,現有天幕預警,一切都可以避免發生,倒是好事。”

李元吉驟然轉頭,怒目而視:“魏征你——”

太子之位還沒變呢!魏征這背信棄義之人!!

魏征俯身拱手告罪:“臣隻是為大王闡述事實而已。”

李元吉冷笑:“你倒是說說看,你為的是哪個大王?!”

魏征還未言語,對麵房玄齡便開口道:“不管為的是哪個大王而闡述的事實,魏大人所言確是極有道理的,能提前知道未來曆史如何,也能提前做好規劃預警,總好過其他......臣是說,不管怎樣,總好過那不可知的未來走向。”

什麼叫不可知的未來走向?!

這話在暗指什麼?!

當他聽不出來是嗎!!

而再聽其他大臣出言附和,甚至還有安慰秦王之語,李元吉驟然憋紅了臉色,卻是什麼話都說不出來了。

——此等沆瀣一氣之臣,他也不屑與其爭辯!!!

再觀唐朝另一時空——

李世民表情都僵住了。

他是怎麼都沒有想到,造成大唐驟然出現亂世之局的,怎麼還是他之前稱讚和感歎過的玄宗李隆基?

而大唐由盛轉衰的轉折點——所謂的安史之亂又是怎麼發生的?

李世民不禁喃喃道:“這到底發生了什麼......”

【安史之亂,起始至公元755年12月,到公元763年2月結束,總共足有八年之久。】

“八年!!”

李世民驟然吸了口氣:“八年之久的戰亂內耗!要損耗多少國力?!大唐怎麼可能不由盛轉衰!!”

【守業更比創業難,破壞更比建設易。】

【自唐太宗李世民起,這一代代守護和建設的大唐盛世,就在這八年裡徹底崩塌了。】

【安史之亂,其中“安”和“史”指的是唐朝李隆基時期的將領——即安祿山與史思明。】

【這兩人在背叛唐朝後,發動了與唐朝爭奪統治權的內/戰,所以此次戰亂被稱為“安史之亂”。】

【在此之前,唐朝幾乎有百年之久未經曆過戰亂了,當時海內承平日久,所以直至戰亂發生的時候,百姓累世不識兵革,近幾代人都沒有見過戰亂,於是在聽到有人起兵造反,發動戰爭時,無論遠近的百姓,幾乎全部都震驚無比。】

【而就是這場八年之久的內/戰,使得唐朝8000多萬的人口再次大量喪失,國力也迅速內耗且銳減衰落!】

“安祿山......”

“史思明......”

李隆基咬緊牙關:“是這兩人——”

【雖說安史之亂的直接原因,是安祿山和史思明的叛變造反,但究其根本,也絕對少不了李隆基這個始作俑者的鍋。】

李隆基的臉上驟然火辣辣的疼,登時再也說不出話來。

【大概是自認為使得大唐進入了全盛時期,李隆基就開始誌得意滿起來——】

【簡而言之就是,他覺得自己已經做到位了,開始滿足了,開始飄了。】

【於是,他覺得自己可以開始享樂奢靡了。】

先前的確開始有意氣風發,並且誌得意滿感覺的李隆基:“......”

他想為自己辯白辯解,可一個字都說不出來。

【李隆基為帝的前半段的確勵精圖治,也提倡節儉之風,可後半段,大概是覺得這全盛時期的大唐,已經足夠他揮霍和糟踐了吧,節儉之風不再有,明君之相漸消,已然忘乎所以,被享樂奢靡所侵染,淪為一副昏聵又驕奢的模樣。】

【開元二十五年,即公元737年,李隆基因所寵武惠妃進獻讒言,將個兒子——即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儘皆廢為庶人,並在之後被無情殺害,而後同年十二月,武惠妃病死。】

李隆基聽得簡直心驚肉跳,啞聲道:“武惠妃......”

還有他的個兒子,怎麼......

【武惠妃曾構陷於王皇後,致使王皇後坐罪廢為庶人,幽禁冷宮,而她女兒鹹宜公主的駙馬楊洄,則很是擅長揣摩武惠妃的心意,對太子李瑛多次毀謗,再之後武惠妃便勾結權臣宰相李林甫,構陷於太子兄弟人——】

【她設計派人召王入宮,說是宮中有賊,遂請求他們幫忙,而太子兄弟人也答應進宮幫忙。】

【可是武惠妃卻接著告訴李隆基,說太子等人要造反。】

“武惠妃!!!”

“還有......宰相李林甫?!駙馬楊洄?!”

李隆基瞬間陰沉著臉望向堂下,一人直接跪趴了下去。

現在的宰相還是張九齡,而並非李林甫。

然李林甫現今也是位高權重之能臣。

又牽扯出多人,李隆基隻覺得心跳如擂鼓,耳中嗡鳴不斷。

【想當然,李隆基最後廢了太子人,將其都貶為了庶人,還處死了太子妃薛氏之兄薛鏽。】

【而再不久後,已貶為庶人的人便接連遇害。】

【天下人都為太子等人的死感到冤枉,可是李隆基呢?】

李隆基心底驟然咯噔一下。

【因武惠妃陷害了太子等人後,就害了疑心病,恐慌恐懼,以為總看到人的鬼魂,所以竟一病不起,最後各種辦法都用儘了,也還是全都不管用,所以同年十二月也病死了,隻能說是害人終害己,一報還一報。】

【然而在武惠妃病死了之後,李隆基非常的傷心,還追封了武惠妃為皇後。】

【不過她謀害皇子之事人儘皆知,後來又被唐肅宗廢去了一切皇後祠享。】

【但儘管如此,李隆基的這個做法,也真是沒得說,確實寵啊,也難怪武惠妃死後,他能將楊貴妃再寵天上去。】

楊......楊貴妃......

竟然又來了個楊貴妃......

這人還能一添再添嗎......昔聞太宗身邊儘是能臣武將,而他身邊的這些人......

可楊貴妃此人?

他後宮之中好像沒有——

【兒子死了沒什麼感覺,寵妃死了倒是追封為皇後,還又給自己找了第二春——】

【楊貴妃,原武惠妃之子——壽王李琩的妃子。】

【在武惠妃病死之後,李隆基日夜寢食不安,覺得後宮裡的美人雖然多,但卻沒有一個能使他滿意,然後聽人說武惠妃的兒子,即壽王李琩的妃子楊玉環很美貌絕倫,豔麗無雙,於是......】

【於是當然是把兒子的媳婦召進宮,當自己的媳婦寵啦。】

【至於所謂的禮節什麼的,他是皇帝,他說了算,就是這麼霸道強寵。】

李隆基驟然腦袋一懵,隻覺得眼前一陣暈眩......

天幕語氣戲謔又不屑,簡直猶如千斤重錘,狠狠擊在了他的臉上身上!!

而此時,他已經不敢再看朝堂之上了——

那裡站著的可不止有諸多大臣......

【關於李隆基和楊貴妃的爭議有許多,後世作品中,經常將兩人比作真愛,可事實當真如此嗎?】

【不過是文學影視作品多為了美化罷了。】

【畢竟設身處地想一想,當時李隆基都多大年紀了?而楊貴妃又多大年紀了?你會心甘情願愛上一個都能做你爹的老頭嗎?再者說,楊貴妃和壽王李琩成親後的日子,又不是過得不幸福不美滿。】

【結果李隆基先是讓楊玉環出家為女道士,然後又下詔讓楊玉環還俗,將其接入宮中,後正式冊封為貴妃。】

【嗬,男人,果然在麵對女色上,真的是慣會耍弄心眼子,這招掩耳盜鈴用得好啊。】

【隻可惜自古以來無權做主的女人了。】

李隆基......

李隆基已經不知道該作何表情,隻覺得臉皮異常發熱發脹,幾乎無言以對,也更是無顏以對堂下諸人。

其他時空眾人更是不知道該擺出什麼表情,尤其是唐朝時空聽著的人。

這一係列操作下來,怎麼說呢......雖然類似事情不是沒有,但聽著天幕用這樣的語氣敘述,就是覺得......丟人至極啊。

【提到楊貴妃楊玉環,就不得不提她的族兄楊國忠。】

【安史之亂,也少不了楊國忠的影子。】

很好,又新添了一人......

【安史之亂究竟是怎麼一步步的積累矛盾,直至驟然爆發的?】

【我們從李隆基的這幾個操作中,不難看出他後麵已經被享樂奢靡之風侵染腐蝕,腦袋已經不好使了,驕奢淫逸,揮霍無度,再加上一些大臣投其所好,說什麼就信什麼,於是奢靡揮霍的時候,竟然就從不過問經費來源。】

【還有在李隆基對政事倦怠後,就將政事交給宰相處理,可張九齡是個直臣,李林甫卻不是。】

【張九齡認為看見不對的地方就要諫,皇帝不聽更要諫,但李隆基已經就想著放鬆身心,以犒勞自己十年如一日的辛勤付出了,能願意和喜歡聽張九齡的勸告和建議?】

【反倒是李林甫也投其所好,私下裡警告那些言官,說如今明主在位,天下大治,負麵的話,諸位應當少說,以彰明主之偉大,否則出什麼事的話,後悔都來不及,於是言官們再也沒有人敢直言進諫了。】

【而之後張九齡等能臣更直接被先後罷官,於是這朝堂之上,便開始由李林甫一人專/政獨/權。】

漢朝未央宮。

劉徹嘖了一聲:“宰相專/權,挑還不挑個好的,怎麼想的?”

秦王宮。

嬴政又想起了已經處死的趙高,不禁冷哼一聲,這李林甫顯然與趙高一丘之貉也。

唐朝李世民時期。

李世民和眾大臣聽到這裡,更是臉色難看,話到嘴邊,簡直不吐不快!!

“既然先前虛心納諫,為何不貫徹到底?!”

“前麵所為如何就先不說了,國之政事,如何就敢直接放手!”

“那張九齡顯然才是賢臣之範啊!”

李世民更是直接氣到拍椅子:“糊塗!糊塗!!”

為君者,竟到後期隻圖享樂?!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