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不是腦子真的壞了!
這李林甫竟讓言官不再諫言,那以後這朝堂之上,豈非他一人說了算了?
還有李林甫此等作為,恐怕不單單隻是投其所好那麼簡單......
【李林甫其人,“口有蜜,腹有劍”,凡是才能在他之上而被李隆基所重視的,他都會千方百計的將其除掉。】
【不僅忌妒並且陰謀陷害有學問之人,還收買李隆基左右之人,致使李隆基的一舉一動都在其掌握之中。】
【而這樣一來,李林甫就可以隨時采取各種措施,去迎合李隆基的需要。】
【加上李隆基開始不理政事,李林甫陽奉陰違的手段可謂是發揮到了極致。】
【不過李隆基也沒什麼好說的,因為由此,他曾在天寶六載,把天下所有的貢物都賞賜給了李林甫,真的是既眼瞎又眼瘸,活該被人蒙騙,從一個耳聰目明的君王,淪為了一個隻知享樂奢靡的蠢貨愚人!!】
【然而李林甫的為所欲為行事還不止如此——他擔心武將立功之後會躋身相位,從而威脅到自己的權勢地位,所以為了杜絕邊將入相之路,就向李隆基建議,說胡人忠勇無異心,淳樸單純,讓李隆基用胡人為鎮守邊界的節度使。】
【可是李隆基給了胡人兵權,卻又放任他們擁兵自重......】
“此子是不是瘋了!”
李世民此時的臉色已經難看到不能再難看——
兵權旁落,豈不是猶如待宰的......
李世民深吸口氣,到底還是沒能將餘下的字眼說出口。
宋朝趙匡胤時期。
一直聽到這裡,趙匡胤仍是忍不住搖了搖頭。
儘管他早已知曉唐朝如何顛覆,也一直引以為戒,可再聽到李隆基此等操作,也還是禁不住心生感慨啊。
不過大宋定然是不會再出現此種狀況,他會將一切都杜絕於搖籃之中!
想到此,趙匡胤不禁嗤笑一聲,像安祿山那等擁兵自重的情況,絕不會出現在他大宋朝!
可是隨即,趙匡胤又臉色一僵——
天幕之前說過宋朝尤甚......這到底又是個什麼情況啊......
【李隆基自以為是的擺弄著權衡之術,實際不過是將情況推向更糟糕的地步——】
【也因此,身為胡人的安祿山等人得以取得愈加強盛的權力與實力,軍隊驍勇勁捷,到最後,安祿山甚至直接獨掌大兵鎮,兼有十八萬千九百多人的兵力!至此完全具有了叛唐的實力及野心......】
【這可是李隆基一步步的,將安祿山等人的胃口給填滿,甚至喂大的,就這樣,安祿山等人還能憋著不反?】
【——於是擁兵自重如安祿山等人迅速崛起,最終成為了唐王朝的心腹大患。】
李隆基顫抖著嘴唇,臉色青了又白,白了又紅,紅了又青,真可謂是好不精彩,難堪至極。
唐朝武則天時期。
十歲的李隆基也是臉色難看,但此時他隻是皇嗣,一切甚至都還未開始,所以更多的是感到不可思議,以及難以置信——他不敢相信,更是難以想象......天幕所說之人真的是未來的他?!
他可真是恥於與其同為一人!!
【藩鎮崛起,節度使雄踞一方,尾大不掉,勢力大到一度無法指揮調度的情況。】
【李林甫為相十九年,是李隆基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宰相,後期大權獨握,蔽塞言路,排斥賢才,使得朝綱紊亂,又建議重用胡將,使得安祿山等人勢力坐大,大唐政/治每況愈下,可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關鍵人物之一。】
【而在李林甫之後為相的,便是楊玉環的族兄楊國忠。】
【楊國忠此人,更是不堪。】
【他早年嗜酒賭博,品行就不端,其後任相期間,兩次派兵攻打南詔,兩次遮掩敗績,並且偽造捷報上書朝廷,損兵折將無數,最終南詔不僅背叛了唐朝,還投靠吐蕃......】
【除此之外,楊國忠還專權誤國,敗壞朝綱,致使官吏貪瀆,政治腐敗,民怨沸騰。】
【而這期間,楊國忠與安祿山互相傾軋,一直排斥和想要牽製對方,並且因為自覺牽製不了安祿山,便經常向李隆基說安祿山有謀反的野心和跡象,但安祿山是誰,他可是被楊玉環收作了養子的人......】
【而且李隆基對他很有好感和喜愛非常,甚至安史之亂發生時,太原以及東受降城的人奏報安祿山造反,李隆基都仍然認為是有人厭惡安祿山,所以才編造出來這種假話謊言,以至於根本就不相信這種話......】
【所以,就算李隆基曾召安祿山入朝,想要試探安祿山有無謀反的心思,可在此之前,安祿山早事先就得到了楊玉環的通風報信,於是將計就計,裝模作樣說自己一片赤誠之心,由此倒是讓李隆基更加信任他了。】
“收胡人為養子?還有那楊玉環之兄......”
李世民猛地喘了口氣,聽得簡直血壓升高——
寵妃,寵臣,放權至此,兵權旁落,如此無德無才之人竟還能出任宰相......
這楊國忠莫不是因為......
【李隆基是真的寵楊玉環,為了討楊玉環的歡心,專門為她服務做衣服的都有七百多人。】
【而那句著名的“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也是因為楊玉環——就因為楊玉環喜歡吃荔枝,所以為了讓楊玉環能夠吃到新鮮的荔枝,李隆基便下令讓人用快馬快速運到長安,走的是從嶺南到京城長安的幾千裡專屬貢道。】
【自從有了楊貴妃,李隆基的奢侈之風越來越盛。】
【朝中大臣投其所好,不斷巴結逢迎,楊玉環的姐姐們也由此各自被封為韓國夫人,虢國夫人,秦國夫人,她的族兄楊國忠就更是平步青雲,一路坐上了宰相的位置,其他兄長自然也有封賞,都做了朝中的高官。】
【而楊國忠,因為楊玉環的受寵,一時權勢堪稱無人能及,兄妹二人在當時可當真是輝煌無比。】
【顯然,在楊國忠的專/權下,整個已經戳滿了窟窿漏洞的唐朝,終於開始混亂起來——】
【最終加之楊國忠與安祿山的矛盾逐漸更加尖銳激化,所以使得安祿山在天寶十四載十一月發動了以討伐楊國忠為名,實則為行奪取皇位之實的叛亂,也因此,這兩人之間的矛盾鬥爭,是直接導致安史之亂發生的導火索!】
李世民臉色難看的閉了閉眼睛,隻覺得有些暈眩。
他就知道......他就知道!
這一步步的,簡直是毫無意識的,甚至閉目塞聽的,任由各種人拿著利劍在大唐之上肆意妄為!
而這戳的豈止是大唐的天下,也是他的心啊......
李世民不禁雙目泛紅,是氣得,也是急得,更是恨的!
【問題不是一日就積累起來的,混亂也不是一天之內就全部發生的,可唐玄宗李隆基始終沉溺在溫柔鄉中,毫無改弦更張之意,對於唐朝之下所發生的危機更是絲毫沒有察覺!】
【甚至他還反而對外發動了一係列的戰爭,加之受當時朝/政/黑暗腐敗風氣影響,邊鎮將領多貪功求官,想借軍功謀求高位,於是對外多次肆意挑釁,最終致使邊境戰亂不斷,而李隆基的好戰,無疑是對此火上澆油,以至於邊境衝突日益升級,先後戰死,病死的唐朝士兵多達二十萬人。】
【除此之外,唐朝內部矛盾也是逐漸腐敗激化。】
【地方割據勢力壯大,安祿山等節度使把持兵權,內部如李林甫,楊國忠之流更是霍亂朝政,專權獨斷,排除異己,加之楊玉環得寵後,整個楊家都可謂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所握權勢滔天,聲色犬馬,過著極其荒/淫/糜爛的生活。】
【而這無疑加重了當時百姓的負累重擔,使得暗地裡的矛盾也不斷加劇。】
【當然,這一切的始作俑者,無疑是唐玄宗李隆基。】
【無論是邊疆節度使的擁兵自重,還是楊家諸人的權欲熏心,亦或者是李林甫和楊國忠之流的專權獨斷,敗壞朝綱等,都絕對少不了李隆基的放之任之,甚至直到戰亂發生時,還不能驀然驚醒!】
【在他執掌下的大唐盛世之景,已經完全遮蓋住了李隆基的耳目,讓他誌得意滿,自鳴得意,依舊被大唐盛世的假象光環所籠罩著,甚至尤覺得自己的一切決定,一切政策都毫無問題可言!】
【所以到天寶十五載,公元756年,叛軍最終占領了洛陽,而同年六月,叛軍又長驅直入,開始攻陷唐朝的都城長安,也是由此,安史之亂進入最高峰——在長安淪陷之前,身為皇帝的李隆基隻能率眾敗走,倉惶又狼狽的逃亡......】
“嘶......”
“逃亡!!”
最終竟到了逃亡的地步?!
劉徹簡直複雜難言,從盛世到亂世,從明君到昏君,這唐玄宗李隆基當真是讓人瞠目結舌,難以置信啊。
衛青眉頭也是緊皺:“難道這大唐就沒有其他得用的將領嗎?”
一代帝王竟然要淪落到放棄都城逃亡,簡直是奇恥大辱啊!
秦王宮。
嬴政等人也是緊鎖眉頭,尤其是蒙恬王翦等將領,最看不得此種境況景象!
叛軍逼近,就要倉惶敗走?
怎麼就落得個逃亡的下場?!!
“這唐玄宗李隆基怎麼回事?”
王翦沉著臉:“棄都城而逃,也虧是做得出來!”
蒙恬更是直言:“膽小如鼠之輩。”
棄都城何異於棄國而逃,怎麼都得殊死一戰才是!
就連扶蘇也是聽得眉頭緊蹙——
這盛世大唐,即使驟然衰落混亂,也不見得就毫無抵抗之力吧?
緣何到這種地步啊?
唐朝李隆基時期。
聽到這裡,李隆基臉上已然毫無血色可言了。
他搖晃著身體,甚至幾乎喘不過氣。
“陛下!!”
“陛下——”
高力士急喊了兩聲,連忙給李隆基順氣:“陛下,一切還可避免啊,一切還可避免!”
李隆基急喘了兩口氣,卻幾乎無言以對。
堂下眾臣見此情狀,也不由得出言安撫。
至少對他們來說,現下的唐皇李隆基,還未曾到之後那等昏庸昏聵,並且隻知享樂奢靡的地步,哪怕在眾臣心底,卻依然對天幕所說的一切而感到悲憤悲痛,可他們到底都身為臣子,隻能暫且先按下心中所想與各種思量考量等。
不過敗逃都城長安之後呢?
還有大唐究竟為何沒能抵擋住那叛軍之勢啊!
【大概因為長時間荒廢政事,所以導致李隆基在安史之亂發生後,不僅多次騷操作失誤,決策昏頭昏腦,還加之楊國忠的錯誤操作等,於是致使原本完全可以在兩年左右平定的安史之亂,竟前後足足曆時了八年之久。】
【也是由此,大唐的盛世光輝,從此便一去不複返。】
眾臣:“......”
張九齡實在忍不住開口道:“陛下,天幕所說這些人,必要提前扼殺!”
說完,又實在忍不住繼續開口道:“還有陛下之責......”
未儘之言心知肚明,張九齡深深躬身俯首下去,其意不言而喻。
李隆基深吸口氣,像是找到了台階下,終於能啞著聲音開口道:“卿快快平身,朕自當自省己身,而天幕所提之人......”
【安祿山,史思明等叛亂者都該死,李林甫,楊國忠等危害社稷者也該死,但楊玉環等,我不知道該怎麼確切的說。】
【楊玉環無辜嗎,她其實算不得無辜。】
【楊氏兄弟姐妹五家,可以說楊玉環是“五楊”集團的重要成員之一,而當時唐朝內部派係林立,互相傾軋,爭權奪利,楊玉環作為其中的重要人物,其起到的作用顯然不小。】
【她確實算是參與了唐朝內部的權利爭鬥。】
【李隆基率眾逃離長安之時,也帶上了楊玉環及其家人,這一路到了馬嵬坡前,將士們饑餓疲憊不已,六軍具憤怒不休,陳玄禮認為是楊國忠作亂才導致安祿山謀反,於是請李輔國去轉告太子想殺掉楊國忠的意圖。】
【而這個時候,恰逢吐蕃使者正率領二十多人圍堵楊國忠,向楊國忠抱怨沒有食物可吃,於是有官兵趁機喊道——“楊國忠與胡虜謀反!”楊國忠聽後懼怕,連忙騎著馬欲逃到西門,結果最終被眾人殺死肢解。】
【楊國忠死後肢解,腦袋還被槍挑著豎在了驛站的門口,而楊家其餘人也儘皆被殺死,當然還有楊貴妃——】
【高力士勸說李隆基要保軍心安定,所以必須將楊貴妃殺死,於是李隆基隻能忍痛命令高力士在佛堂縊死了楊貴妃。】
“好!殺得好!”
李隆基拍著高力士的手,眼眶泛紅:“殺得好啊——”
【可最該死的難道不是李隆基嗎?】
【楊家死有餘辜,楊玉環不管是作為內部爭鬥的工具人也好,還是主動參與其中也好,最後她的死,自當也是必然的結果,這無可厚非,但其中最該死的,難道不是唐玄宗李隆基嗎?】
【這一切的一切,始作俑者難道不是唐玄宗李隆基?】
【可最終結果呢,馬嵬兵變,楊玉環被縊死,倒成了為亂世頂罪的罪魁禍首了。】
【唐玄宗李隆基,可真是好笑可笑,還有臉為楊玉環之死心痛,你合該這時候就跟著楊玉環一起去了才對。】
【好像楊玉環死了,一切由你而起的混亂戰亂,盛世傾頹,都能一筆勾銷了是吧?】
【我也不知道是大臣們不敢殺皇帝,還是依舊對李隆基忠心耿耿,這種單把過錯推到其他人身上的行為,尤其是全部推到女人身上的行為,而不管始作俑者如何,一堆人假假做戲,可真是叫人惡心至極。】
【女人,無論先前緣由如何,最後果然都隻能淪為政治的犧牲品,成為男權社會肆意傾軋的對象!】
【可李隆基,你才最該死啊。】
沉默,震驚,複雜......
連張九齡都渾身僵住不說話了。
李隆基更是麵皮漲到通紅——
剛才他們那種算不算也是在“假假做戲”?
在天幕這樣的說辭下,簡直猶如狠狠的嘲諷貼在了眾人臉上!
一時間,李隆基又是完全說不出話來了。
漢朝,劉邦時期。
呂雉緊緊握著雙手,為天幕最後那幾句話而心跳如鼓。
她有許多話想說,卻不知該從何說起。
女人......
女人隻能如此嗎!
唐朝武則天時期。
武則天的心情也是尤為複雜,可這其中,還有一絲心跳加速的意味!
因為她聽出了天幕之言的另一種意味——
天幕並非完全將過錯推到女人身上,甚至批判了這種行為!而如此斬釘截鐵說出最該死之人絕非楊玉環,而是李隆基,這是哪怕在她治下也絕不可能的現象啊,所以這後世......
這後世究竟如何?而女人之於其中又是如何?
那她創武周而稱帝,於後世之言又該是如何?
一時間,武則天心跳不由得又快了幾分。
而她觀朝堂部分大臣的複雜臉色,隻覺得一抹暢快之意從心尖浮起!
唐朝李世民時期。
聽天幕說到這裡後,李世民等眾大臣也都陷入了沉默之中。
罪魁禍首,始作俑者......
這大唐盛世由此衰落,究竟是誰導致的,確實無可辯駁啊。
而那楊玉環......
李世民搖了搖頭,隻能深深歎了口氣,也是複雜難言。
【唐朝還沒到了山窮水儘的地步,加上是叛軍作亂,李隆基再昏聵昏庸,也不是殘暴無能,所以那些大臣當然隻能儘可能的,選擇將影響唐玄宗的一切因素,都給抹殺扼儘才是,這是當時男權當道下的必然選擇,無奈也可歎。】
【但大唐落到這一地步,甚至兩年左右就能結束的安史之亂,之所以戰亂八年之久,還是那句話——】
【唐玄宗李隆基功不可沒。】
【安祿山等人叛亂,唐朝卻並非沒有可作戰的將士。】
【也並非沒有那個軍力和經濟的優勢。】
【但一步錯,步步錯,就如安史之亂的發生......】
【而抵擋叛軍,平定安史之亂,結束戰亂,也讓唐朝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李世民驟然心臟一緊,緊緊盯著天幕——
所以於安史之亂期間,究竟都發生過什麼?究竟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