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正氣存天地 死亦大唐魂!!!(1 / 2)

【王朝興衰, 時代更迭,曆史之必然。】

【可為何有些王朝的衰落讓人伺機而起,蜂擁而上, 分而代之,甚至讓人稱讚其覆滅行為,而有些王朝的衰落卻是讓人哪怕明知是個死局, 也要拚了命的去竭力維護, 誓死不願背叛呢?】

是啊,為什麼呢......

李世民於心中喃喃道,又不禁苦笑悵然。

又能是為什麼呢......

【天寶十四載十一月初九, 即公元755年, 安祿山借口討伐楊國忠,於範陽起兵造反。】

【同年十一月十五日,唐玄宗李隆基才終於相信安祿山確實率兵造反,背叛了他, 於是召集楊國忠等人來商討對策。】

【結果這時候楊國忠還說:“今反者獨祿山耳,將士皆不欲也。不過旬日,必傳首詣行在。”】

【完全搞不清形式,還覺得造反的隻有安祿山一個人,不過十天, 就能把安祿山的頭顱傳送到長安來。】

【然後李隆基還相信了......】

【大臣們都麵麵相覷大驚失色, 但這兩個人,倒是一個敢說, 一個敢信, 也是絕配。】

漢朝未央宮。

劉徹嘖嘖兩聲,天幕實在促狹,但那安祿山早已擁兵自重, 這宰相楊國忠也確實是“敢說”啊。

最要命的是,那唐玄宗李隆基竟然也敢相信。

莫不是真被長時間門怠政,以及享樂奢靡給掏空了腦子?否則這前後之差距怎的如此之大?!

秦王宮。

嬴政搖了搖頭,直接說道:“不可怠政矣。”

荒廢朝政如此之久,恐怕早不知對外情況究竟如何。

於是隻能偏聽偏信,無多少判斷之力以及決策之能,所以也難怪,最終直接導致情況愈演愈烈的八年戰亂之局。

唐朝李世民時期。

李世民無言以對。

著實是無言以對。

深呼吸數次,才將心底不斷翻騰湧起的鬱氣和怒氣壓製下去。

帝王昏聵,則奸臣當道!!!

李隆基,怎會到如此地步!

【為應對叛軍叛亂,李隆基任命安西節度使封常清防守洛陽。】

【接著任命其第六子榮王李琬為元帥,右金吾大將軍高仙芝為副元帥東征。】

【然而當時唐朝精銳邊軍大多還沒有趕回,於是封常清,高仙芝等臨時在洛陽,以及長安募兵,可是最終所召集的大多是市井子弟,嚴重缺乏戰鬥經驗,甚至都還沒有係統的經過作戰訓練。】

【這其中還要再加上楊國忠的無能操作,所以結果可想而知——雖然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和抵擋了安祿山大軍的進犯,可最終還是讓安祿山於同年十二月十二日攻入了東京洛陽。】

【十二月,東京洛陽最終失守,而在此地的東京留守李憕,以及禦史中丞盧奕因不肯投降歸順,被俘後為安祿山所殺。】

【之後封常清和高仙芝退守潼關,主要采以守勢,堅守潼關不出。】

【潼關地形險要,易守難攻,這無疑是最正確的決定,然而......】

然而?!

李隆基呼吸急促,難道是他又做了什麼嗎?!

不......

李隆基著實不敢再聽下去。

可天幕的聲音仍在繼續——

【然而東京洛陽失守後,當時的監軍宦官邊令誠向李隆基進獻讒言——沒錯,李隆基用宦官來監軍。】

【而這位監軍宦官邊令誠多次因事求高仙芝,高仙芝都沒有答應,所以對高仙芝很有意見,於是向李隆基奏報高仙芝因怯陣而避敵,不敢進兵,並且還損失了大量物資的情況,以此來激怒唐玄宗。】

【同時又對封常清和高仙芝兩人進行誣告和陷害,說封常清認為叛軍過於強大,此言無疑動搖影響了軍心,而高仙芝放棄了陝郡幾百裡地,甚至還偷偷克扣士兵的糧食和賞賜。】

【於是唐玄宗大怒,命邊令誠在軍中將兩人斬首——】

李隆基眼前驟然一黑。

斬首兩員大將,那這潼關又要誰來守?!

唐朝李世民時期。

李世民真的抑製不住怒火了——

宦官監軍!進獻讒言!

洛陽失守,退守潼關,竟還要就此斬首堅守潼關的兩人?!

是覺得還有將領能頂替是吧?!

【這汙蔑這命令著實來得可笑又可悲。】

【注意,是要在軍中將兩人斬首。】

【而監軍宦官邊令誠給出的誣告理由是什麼?一個動搖軍心,一個克扣士兵糧食與賞賜。】

【請問當時軍中將士都在的情況下,就行如此汙蔑誣告之事,甚至還要當眾斬殺兩人,難道這不可笑不可悲?!】

【封常清先被斬首,而高仙芝從外麵回來,見此情況急忙下馬說道——】

【“我退,罪也,死不敢辭。然以我為盜頡資糧,誣也。”】

【又對監軍宦官邊令誠道——“上天下地,三軍皆在,君豈不知?”】

【而後再次對身後的將士們說道:“我有罪,若輩可言;不爾,當呼枉。”】

【軍中將士齊齊高聲呼喊:“冤枉!”】

冤枉!冤枉!!!

上有天,下有地,軍中將士儘在眼前,是非功過都可究!

可李隆基一道聖旨,直接定了兩人死罪!!

【建功立業誰不想,打敗叛軍還有重賞,可退守潼關和堅守潼關不出,也是不得已為之。】

【然而如此情況下,李隆基卻隻聽監軍宦官一麵之詞,就下令將兩人斬首,這等操作,隻能說,李隆基到底還是沒真正認清楚此時大唐的情況,腦子依舊不清醒,昏庸又昏聵!】

李世民重重拍著座椅扶手,豈止是昏庸昏聵!

【將士們的高呼喊冤之聲,也終歸是抵擋不過皇帝的一道旨意,於是繼封常清斬首之後,高仙芝最終也被處死。】

【但潼關還得有人守著,於是唐玄宗決定起用因中風而身體不能行動,隻能病廢在家休養的隴右節度使哥舒翰為兵馬副元帥,令其率軍20萬,鎮守潼關,就算哥舒翰多次說自己身體有病,李隆基也沒聽他的。】

【而那二十萬士兵,因為是臨時招募來的,所以嚴重缺乏戰鬥力。】

【再加上哥舒翰因病不能管事,於是將軍中事務,騎兵以及步兵等交給旗下三人掌管,而這三個人為了爭當指揮,致使軍令不能統一,而軍隊不齊心,紀律差,就更加沒有鬥誌了。】

聽到這裡,劉徹直接又是疑惑臉——

讓帶病甚至身體不便行動的將士領兵,到底是怎麼想的啊!

【不止是如此,先前也說了——潼關地形險要,易守難攻,所以堅守潼關是重中之重,而哥舒翰率兵進駐潼關後,也確實立即叫人加固了城防,深溝高壘,以此閉關固守。】

【然而......李隆基再次輕易聽信了讒言。】

【這次是因為楊國忠——】

【楊國忠聽聞有人勸說哥舒翰,因安祿山起兵反叛的理由是他,所以想讓哥舒翰率領全部精兵去殺死楊國忠,也是由此,楊國忠擔心哥舒翰算計謀害自己,於是胡亂的進言勸說唐玄宗,催哥舒翰出潼關去收複陝州,以及洛陽兩地。】

“奸臣!!”

衛青旁邊,霍去病不禁怒罵道。

潼關地形險要易守難攻,若此計成真,潼關恐怕就要失守了!!

而再想收複回來,也難了。

【當時還有間門諜欺騙唐玄宗,說叛軍沒有防備,可以進攻,於是唐玄宗就相信了,下詔命哥舒翰進兵討伐。】

【最可恨的是什麼——是唐玄宗下詔命之後,哥舒翰其實有向唐玄宗報告過。】

【他說安祿山剛在洛陽稱帝,又長期領兵作戰,不會一點準備也沒有,這應當是用來引誘軍隊的計策。】

【也說隻有等叛軍從遠處過來,才有利於速戰進攻,而此時軍隊應該堅守在潼關,而不應該輕率出關去討伐叛軍,這樣才是上策,更況且各地的軍隊還沒集中,應該先觀察局勢,所以實在不能立即去進兵討伐。】

【而且不止是哥舒翰,當時唐朝的將領郭子儀,以及李光弼也是極力請求哥舒翰固守潼關,不要貿然出兵進攻。】

【可唐玄宗和楊國忠呢,不僅不聽,還接連派宦官逼其出兵。】

【結果就是哥舒翰被逼無奈,隻能慟哭著出兵,最終在靈寶被安史叛軍打敗,以至全軍覆沒,而哥舒翰也做了俘虜。】

【而也正是因為這場被當作反麵教材的伏擊戰,因為唐玄宗李隆基錯估形勢,再次聽信楊國忠讒言等一係列騷操作,最終使得哥舒翰等將領被俘,造成了人地兩失,甚至讓這場平叛戰爭就此急轉直下的嚴重後果!】

原來那原本兩年左右可平定,卻最終長達八年之久的戰亂竟是這麼來的!

李隆基,李隆基......

這大唐由盛轉衰的始作俑者,罪魁禍首,豈不就是他......

李世民聽得簡直怒火勃發,恨不得將其取而代之!

“陛下——”

房玄齡等人立即勸道:“萬望不要動氣啊,陛下!!”

“朕怎能不動氣——”

李世民深吸了口氣:“此子簡直......簡直該死!!”

難怪後世之人評價他,若是早死就好了。

若是在大唐全盛時期就此死去,如何能有其後這麼多令人又恨又無可奈何之事!!

唐朝李隆基時期。

李隆基簡直不敢相信,自己就那樣兩次輕易聽信了讒言,接連致使兩員將領被斬首,進而起用哥舒翰,再次迫使哥舒翰無奈出兵進攻,最終又致使潼關就此失守?!

潼關!

那可是潼關!!

【洛陽,潼關,這兩個重鎮。】

【洛陽已經失守,如今潼關也在李隆基的錯誤決定下,最終也是失守淪陷。】

【如此,安祿山指揮叛軍突破這兩個重鎮,直取長安!】

【而在這之前,其實在洛陽淪陷的時候,安祿山因封常清和高仙芝有力固守潼關,一直久攻不下,已然有了回撤的打算,可惜李隆基接連兩次聽信讒言,根本就不仔細調查,加之又自以為是,錯誤估計,最終隻能自食惡果——】

【在安祿山叛軍進攻長安之時,以帝王之尊,異常倉惶且狼狽的率眾而逃。】

【都城長安,也就此失陷!】

果真是一步錯,步步錯......

自己竟是這樣一步步把大唐衰敗的嗎......

李隆基隻覺得一股氣血上湧,隻勉強壓製了下去。

可眼眶還是被激得通紅,隻覺心亂如麻,眼暈耳鳴,又再次不敢看其下大臣將領,他無顏麵啊。

【君儲逃亡,安史之亂進入最高峰,隨即馬嵬兵變,楊國忠楊貴妃等人被處死,而再之後,李隆基最終逃到成都,太子李亨逃到朔方,在靈武即帝位,即唐肅宗,由此,李隆基被遙尊為太上皇。】

【然而李隆基還是留戀皇位的,貪戀皇權帶給他的享樂與奢靡,隻是當時李隆基已經不得人心,隻能被迫交出皇位。】

【但當是時,皇帝與太上皇同時並存,又分屬兩地,可謂是各相爭鬥,以將皇權牢牢握在手中——】

【仗還在打著,也不妨礙起內訌,今天我把你那裡進行滲透與乾預,以此減弱影響力,明天你使我這裡親信撤離,逐漸喪失政治權利......總之,一直到這對父子同月相繼駕崩,這樣皇帝與太上皇並存的格局才最終方告解體。】

李隆基已經被打擊得臉色慘白,毫無血色可言——

初步聽時,還深覺就自此當太上皇罷,免得再搞出什麼來,結果......結果他當太上皇竟也還不死心?!

都致使大唐落得了此種地步,此種結果,李隆基此時也實在不禁想捫心自問,他究竟是怎麼想的啊!

唐朝李世民時期。

長孫無忌深深皺眉:“這樣的情況下,後方還如此不定,那前方戰亂......”

杜如晦直接搖了搖頭:“就算八年最終能夠將戰亂平定,想必這其中定然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是也,天幕之前也說了的。

而一部分代價如何,他們也看到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