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當丫鬟的第三十四天(1 / 2)

薑棠輕聲道“見過燕小娘子。”

燕茗雙小雞啄米似的點頭,聲音壓得極低,“姐姐,是我是我,那日姐姐救了我,我都沒來得及說謝謝。謝姐姐的救命之恩。”

燕茗雙回頭看了眼排隊的客人,牢記著安陽郡主的話,不能惹麻煩,不能在她母親麵前再提這事,所以知道這鋪子是□□娘子的,就日日過來。

在她母親那兒隻說嘴饞,心裡悶得慌,這才想出來玩的,未曾透露過半分。

她日日過來看,可算見著了。

燕茗雙飛快指了幾樣,“我要這個還有這個……那日你做的點心可真好吃。”

鋪子是□□娘子的鋪子,誰救的她就向誰報恩,她不必照顧陸錦瑤的生意,少買幾樣就成。

懷兮麻溜撿了點心,眼觀鼻鼻觀耳地稱重,薑棠這邊算錢收銀子。

薑棠笑著道“你身體康複了就好,下回在水邊可得小心些。總共一兩四錢銀子。”

燕茗雙的眼神特彆像薑棠以前看過的小動物,水汪汪的,“我聽姐姐的,以後不去了,改日再來看姐姐。”

燕茗雙買了點心,也不擋著後頭的人,讓門口守著的車夫把馬車挪遠一點,彆影響鋪子生意。自己帶著丫鬟去了後門,走到門口,燕茗雙道∶“你在門口守著,我進去四娘子商量生意。”

陸錦瑤就在後院,檢查了後廚乾不乾淨,現在看著還行,開業不到一個月,自然哪兒都乾淨.她敲打道“角落容易藏汙納垢,用過的碗盆都要清洗乾淨,萬不可因為想省事就偷懶。一旦被發現,你們自己想想後果。”

三個點心師傅和兩個幫工婆子齊聲應了好,話音剛落,就聽見了敲門聲。

婆子忙開門去看,是一個穿著華麗相貌精致的小娘子。

燕茗雙道“我是燕國公府的小娘子,四娘子可在,我想進去商量一門生意。”

婆子聽陸錦瑤在裡麵道“讓她進來。”就把人請進來了。

在門口看見燕國公馬車時陸錦瑤心裡就隱約有猜測,不是彆人,是燕茗雙。

她把燕茗雙請進後院的廂房裡,並未客套,直接問道∶“燕小娘子想商量什麼生意?”

燕茗雙從荷包裡拿出五十兩銀票,她本想從陸錦瑤這兒把薑棠買了去,以後好好對她,若日後薑棠不想當丫鬟了,再給她贖身也不遲。

但是她連自己的丫鬟都護不住。

銀粟沒了,被她母親打了二十板子趕去莊子,又沒請大夫,就死在那兒了。

燕茗雙覺得把薑棠買過來不成,她還未出嫁,連個宅子都沒有,母親怕她出事,總是盯著她。把薑棠帶去燕國公府,並不是個好去處。

薑棠在陸錦瑤這裡,還算好過。

思來想去,薑棠最缺的應該是銀子。

陸姐姐,勞煩你把這個交給她,燕茗雙道,給銀子不是覺得銀子就能買救命之恩,隻是覺得給了她銀子她能買自己想買的東西,那日也謝謝陸姐姐。”

是陸錦瑤一直照顧薑棠的。

陸錦瑤點了下頭,臉上露出一點笑,“她救你並非圖你報答,當時那樣危及,她想也不想就跳下去了。”

燕茗雙“我知道。沒彆的事的話,陸姐姐我就告辭了。”陸錦瑤把燕茗雙送了出去。

她心裡想著,吃一塹長一智,經過落水這事兒之後,燕茗雙也長大了。

但是,不是所有的道理都需經過生死才能明白。不管是自己的命,還是彆人的命。

在這兒待了一上午,薑棠認出了各府的丫鬟小廝,偶爾也有穿著華麗的貴女過來。幫了一個時辰的忙,薑棠去五香居對麵的茶坊要了一壺茶,坐了兩刻鐘。做生意要知己知彼。

不愧是盛京城最大的點心鋪子,生意就是紅火。

一條街上都飄著淡淡的點心香氣,不是霸道的奶香,而是微微勾人的甜意。

像是熬好的鳳梨餡兒、桃子醬……聞著好像睡在了暖融融的春意之中。西式點心有西式點心的好,中式點心也有中式點心的美味。光看客流,五香居每日的利潤得是錦棠居的□倍。

看著太好吃,薑棠沒忍住進去了一趟,出來的時候荷包裡就少了三兩銀子。

回到錦棠居,懷兮忍不住笑她,“你呀,還真是……五香居這是出新點心了?”

薑棠道“是條頭糕和蜜棗酥。’

蜜棗酥和棗泥半點關係都沒有,而是和酥皮,做成棗子的形狀。

懷兮“我去給大娘子買些。”蜜棗酥精致,條頭糕甜嘴,這個好吃。

等懷兮一走,陸錦瑤就把她叫到後院的廂房。

陸錦瑤讓薑棠把門關上,待門關好後,她把銀票往薑棠麵前推了推,“剛剛燕小娘子來過,這是她留下的。她說給你銀子並不是覺得銀子能買下救命之恩,隻是覺得你現在缺銀子。”

薑棠第一眼看見的時候還以為是獎金,沒想到是燕茗雙給她的。其實燕國公府送來藥材過。她救人也沒想過拿多少錢。

陸錦瑤∶“給你的你就收下,但切莫和外人說你救了燕小娘子的事。”

這也是為了薑棠好,燕國公府門第顯赫,薑棠隻是一個丫鬟。自己關上門說也就罷了,在外拿救命之恩說事,會被人說協恩圖報。

薑棠點了點頭,“奴婢明白。”

陸錦瑤道“那等懷兮回來就回去吧。”

出來半日,陸錦瑤也累了。

餅乾陸錦瑤想等六月初再賣,正好一個月,生意差不多穩定了。算起來也就還有十來日。

這事兒自然得聽陸錦瑤的,夜裡回下人房休息,薑棠數了數自己的銀子。已經有一百兩了,算上值錢的首飾和藥材,估計能湊夠二百兩。

等攢夠一千兩,或是再多一點,就能贖身了。

到時候買間小宅子,小一點沒關係,至少有個落腳的地方。想著手裡的銀子,心裡至少有盼頭。

五月二十六,賑災大臣抵達滇南,二十七那日,就已把烤好的壓縮餅乾分給滇南的難民。不過一日的量,一人一塊。

剛分下去,也不知吃著如何,得等難民吃完再說。

場麵觸目驚心。

江河兩岸的莊子田地已經被大水淹了個乾淨。水是黃色的,高山上搭著簡易的棚子,老百姓就在這裡避難。

最開始吃的是逃難時從家裡帶的乾糧,雨是五月初下的,這都快一個月了,早就吃完了,現在才吃到正經的乾糧。

燒點熱水,泡著吃,滋味還不錯。

天氣陰沉,顧見舟頂著雨跑了一趟又一趟,送乾糧,送乾淨的水,顧見舟看了百姓住的地方,潮濕,破舊,雜物都亂堆著。

從小長在永寧侯府,這些景象是顧見舟從未見過的。倒不是嫌地方臟亂,隻是心疼這些百姓。

除了忍饑挨餓的,還有病了的,臉色蒼白,一直高熱,但這邊連大夫都沒有。隨行帶的藥物分出去了大半,顧見舟隻留了應急用的。

顧見舟想救更多的人,可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以他的資曆,見一眼賑災大臣都難。

賑災大臣是戶部尚書,連著幾日都在和下麵的官員議事,滇省的知守,各地的知府知縣也都在此。

顧見舟隻是一個翰林修撰,這種事還輪不到他。

僅僅因為他是翰林修撰,也有部分原因是他是永寧侯府的公子。權貴和寒流一向涇渭分明。就算中了狀元也無用。寒門子弟隻會以為他是靠著家中才當的狀元。

顧見舟把腦子裡這些事拋之腦後,既然那邊用不到他,他就去幫百姓做些事好了。

挑水劈柴,煮石灰水把棚子裡角角落落都撒一遍,燒熱水給老人和孩子喝。除此之外,顧見舟還去河邊看了看,河水已經漲過河岸,處處都是泥黃色的水。

顧見舟看的書多,有關水利的看過幾本,現在不是疏通河道的時候,隻能等雨停。

在天災麵前,人的力量太過渺小。

五月二十八日,吃過餅乾的災民狀態恢複了一些,晚上,餓極了的災民已經能下來走動了。

戶部尚書立刻給盛京寫了封信,言明滇南的情況,又著重寫了壓縮餅乾的利處。————每人隻吃一塊就可一日不餓,可用在軍糧上。

這封信百裡加急送回了盛京。

五月三十日,安慶帝下旨,命人從各地收購紅薯芋頭白菜,送往離西北最近的寮城。同時有二十個宮廷禦廚與運糧車同行。

彼時,京郊三萬大軍已到西北。顧見山這陣子忙的腳不沾地。

離得太遠,他根本不知道任何和盛京有關的消息。把乾糧的事和徐將軍稟明,徐將軍給了一個字,等。

還把鍋巴鍋盔拿走了一半。

鍋巴隻剩兩斤,鍋盔已經吃完了,剩下的鍋巴硬的像石頭一樣。顧見山就當磨牙用。

他以為能忘記的。

但離開盛京快一個月,每回吃鍋巴都能想起她,身上添了兩處傷,有時疼的厲害,腦子裡就不停地想。

顧見山覺得,把東西都吃完就不會想起來了,但就剩兩斤,舍不得吃。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