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幾個月回來一次,薑棠已經很知足了。
一想再過五天,顧見山又回來了,薑棠就盼著日子快點過,而不是像之前,想數日子都沒法數。
過了八月,越城就更冷了。
似乎比盛京早冷兩三個月的樣子,晚上在地上潑一盆水,第二天早上就能結冰。
冷倒是小事,薑棠奇怪的是劉揚等人怎麼還沒到,七月下旬走的,這都一個半月了。
讓人去越城看看,才知道劉揚等人直接去了越城,並沒有沒在寮城停留。
一行人剛回來一日,打算在客棧歇歇,再清點貨物,分門彆類也好賣。
這也是個力氣活,有人點有人記,畢竟將近兩千兩銀子的貨物,誰也記不清一樣東西有多少。
一行人都是盛京本地人,盛京冬日雖有雪,可冷也不是這種冷法,這才九月份,風就跟刀子似的。
把一群人吹得像呆群鵝,恨不得成天窩在屋裡不出來。
而梧枝三個姑娘,不得不織手套,多買點珍珠膏,難怪第一次來看著這裡的人臉色發黑,這回再仔細瞅瞅,還能看見黑中帶點紅,感情都是風吹的。
佩蘭實在不想這樣,儘管珍珠膏貴,也買了不少,“下次可以和棠棠說說買點珍珠膏,胭脂水粉,在盛京不好賣,這裡一定好賣。”
跟著跑了兩趟生意,慢慢就知道了,有些東西是必要的,比如糧食、布料。
有些東西則不是,這邊人未見得會買胭脂水粉,但看天氣,還是有用的。
而有些人的錢好賺,有的人錢難賺,女人和孩子的錢就好賺,哪怕窮苦人家,隻要小孩子央求買東西,大人肯定會買。
不過也不是沒見過挑挑揀揀的客人,使勁往下壓價錢,一路上什麼人都見的到。
往外幾個月,比在侯府一年見的人還多。
倒也不是說在侯府不好,沒有侯府的日子,就沒有現在的她們。
佩蘭衝著靜墨梧枝歎了口氣,“這回把貨賣了,年前還夠跑一趟呢。”
跑完過個年,年後繼續。
她們兩個一直都是三等丫鬟,沒有露竹她們存的銀子多,自然想多賺點。
梧枝也希望再跑一趟,多攢點錢好過年,但是她不敢像佩蘭靜墨一樣,提薑棠都喊大娘子。
這回三人帶了不少東西,有首飾布料,梧枝還是買了許多帕子和荷包,若是好賣可以再看看彆的,她這回還幫上忙了,他們去了蜀地,梧枝能認出許多綢緞來,這樣能撿又便宜又好的買。
也是因為往蜀地走了一趟,再加上去彆的地方,耽誤的時間門才長了點。
三人說著話,房門就被敲了敲,店小二道:“外麵有一位叫凝珠的姑娘找梧枝姑娘,可是熟人?若不是小的就回了去。”
佩蘭靜墨覺得這個名字耳熟,梧枝眼睛一亮,“認識認識,我這就下去!”
梧枝轉頭對二人道:“凝珠是大娘子身邊的大丫鬟,你們說大娘子是不是也來了。”
三人一同下去,果然見到了薑棠。
一個多月不見,眾人都換上了秋衣,薑棠穿的最厚實,還披了件鬥篷。
薑棠也住在客棧,她道:“咱們去樓上說話吧。”
到了樓上,小二有端上來熱茶,然後便悄悄退出去了。
四人圍著桌子坐著,原本梧枝不敢坐,但薑棠說坐她就坐下了,不過隻坐了一小半的凳子。
薑棠道:“我也沒想到這邊天這麼冷,辛苦了。”
佩蘭覺著,若是付出的努力和得到的回報不等,那鐵定辛苦,但賺銀子了,自然就不辛苦。
她搖搖頭,也不再是那個隻想著吃的小姑娘了,“我們衣服沒帶夠,進了寮城才知道冷暖,棠棠得給我們送些衣裳,合不合身無所謂,保暖就成。”
薑棠:“衣服我帶了,就在樓上,一會兒給送過來。”
這算是把辛不辛苦這個話頭給繞過去了。
靜墨說起這一個多月跑的地方,先去的莞城,買了些布匹茶葉和糖,然後沿著管道去了蜀地,沒去渝城,而是些小地方,那裡東西好還便宜,而不是經了許多商人的手,價錢翻了好幾倍。
中間門路過城鎮是也會停上一日半日的,反正不虛此行,買了許多價錢便宜又好用的東西。
多了茶葉和瓷器,其餘多買了香料和糖,首飾沒有,雖然上回佩蘭靜墨賺錢了,但劉揚既怕砸手裡,也想給給三個姑娘留點賺錢的路子。
這回進的貨多,馬車都多了兩輛,就是不知道好不好賣。
佩蘭小聲道:“我們這一路上……遇見不少商隊。”
大一點的幾十人近十輛馬車,小一點的幾個人。
他們這算是中等的。
這麼多貨物……
佩蘭覺著越城沒這麼多的人,就看這個客棧,裡麵就住了不少商人。
可是哪兒有那麼多胡族人買東西呀。
薑棠安撫道:“東西可以慢慢賣,我租了個鋪麵。這邊鋪麵不少,能租的不多,好多都是沒主的,要想用得買才行。”
能租的沒幾個,薑棠搶占了先機。
三人眼睛一亮,很快就反應了過來,不用他們賣,就節省了很多時間門。
這些時間門,完全可以再去跑一趟。
而很多貨物是不好擺在大街上賣的,需要快點出手,有一個鋪子,比什麼都好。
甚至說,若是有人不能出手,薑棠完全可以把那些貨吃掉。
佩蘭短時間門成長起來的商人嗅覺覺得這個鋪子買的極好,這邊租金肯定也便宜,不用擔心虧錢就是了。
佩蘭:“那可真是太好了。”
薑棠道:“我也想問問你們今後的打算。”
她看了眼來了條縫的窗子,在屋裡都能聽見呼嘯的風聲,“天冷了,這時候跑商辛苦,你們是想繼續做下去還是……等開春暖和了也行。”
這事兒三人沒仔細想過,薑棠問之前皆是默認還跟著劉揚跑。
可的確是天冷了。
佩蘭道:“我想想吧,然後再告訴你。”
天冷了,這兩趟賺的銀子趕上乾十年了,休息一下也不是不行。
薑棠道:“也行,你們好好休息。我去隔壁看看,若是鋪子開業,你們也把東西放那兒寄賣吧。”
隔壁是劉揚幾人,另一邊則是幾個鏢頭,有意地讓三個女子住中間門,省著有不長眼的人。
薑棠離開沒一會兒就有人送來了被子和厚衣服,還有不少吃的。
後頭沒三人什麼事,隻看鋪子什麼時候開業。
薑棠又去見了劉揚,她先說了鋪子的事兒,“我是這樣打算的,先放著,慢慢賣,咱們比彆人能熬。你也是東家,我想聽聽你的意思。”
劉揚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薑姐姐,彆的倒還好,可是無論是什麼地方,都隻賣幾樣東西。這成大的雜貨鋪了,有人來嗎。”
他擺攤也是一樣一樣拿出來賣的,就算是雜貨鋪,也都是小件兒。
又有布料又有瓷器,這樣能成嗎?
薑棠道:“這個得花時間門分門彆類,然後定期補貨,專有人看著,開始先試試,不成的話看哪樣貨賣的最多,隻做一樣的生意?”
薑棠隻能說先試試,到底行不行她也不太清楚。
劉揚頭一回當東家,沒想到還得出主意,“那就試試,到時候什麼賣的好,我多進些。”
陸錦瑤和安陽人在盛京,也出不了什麼主意。
這邊眾人又歇了一天,就搬東西去鋪子了。
鋪子後頭有幾間門略顯破舊的屋子,正好可以做庫房,理清這些貨物就用了兩日。
鋪子放著一天就花一天的租金,開業那日也請了五個身高體壯的人看門,省著有人趁亂偷東西。
開業那天門外擠滿了人,有胡族人,也有商人,一臉驚奇。
南來北往的商販自認為隻是過客,把貨物出手之後立馬離開,沒想到竟然有人在這兒開個鋪子。
鋪子裡麵人擠人,各種各樣的商品明碼標價,而像綢緞布匹會裁下來一小條,省著給摸臟了。
其餘的東西有人看著。
有人想這怕不是雷聲大雨點小,熱鬨是熱鬨,可沒幾個買的,但是,那些東西等著算賬的有不少呢。
鋪子是九月初開業的,十月上旬,陸錦瑤和安陽收到了從西北寄來的信,然後顧府的人往永寧侯府和安王府送了銀子。
一家六百兩,一家三百兩。
信中寫明,本錢未動,繼續做生意,這些全是分紅。
給安王府的還有一塊極好的玉石,是薑棠給安陽的新婚賀禮。
安陽十月中旬成親,信裡薑棠說她趕不回來了。
這騙子。
安陽繼續往下看,她看到了一則好消息。
薑棠在信上寫,她本來打算來的,但是半個月前診出身孕,真的來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