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 第 78 章 突厥來犯。(2 / 2)

大唐第一太子 時槐序 12134 字 10個月前

而占田製也慢慢變成均田製。這點在先前還不顯,可自打前朝末帝昏庸無道,民不聊生,使天下人口銳減,導致李唐所麵臨的是一個土地多耕者少的局麵,如此他們便能將大片土地重新分配。

若李承乾隻是弄些西紅柿西瓜等物也便罷了,他們看看熱鬨嘗個鮮也行。可他還弄出了土豆,弄出了筒車與水車。

土豆促進產量,筒車水車提高效率。這兩者作用不可謂不大。

彆的先不說,單就提一條。世家名下便是有田,也是需要佃農耕種的。

如果天下百姓都有自己的農田,且這些農田所獲取的糧食足夠他們吃用,甚至能讓他們衣食無憂,他們還會來為世家耕種,辛辛苦苦一年除了要交朝廷的賦稅,還需給世家一部分,自己隻能獲取稀少的回報嗎?

不會。因為他們已經不需要依附世家生存。他們有更好的生存環境。那麼到時候世家空有田地又如何?

世家們麵麵相覷,同時發現這其中的偌大問題。

“要我說,你們也太杞人憂天。就目前的情況,還遠不到這個地步,若真如你們所說那般嚴峻,我們名下田地為何還有人耕種,那些田裡勞作之人莫非是你還是我?

“現今李唐建立不久,朝中皆是開國功勳,自然顯得世家在朝野話語權減弱。但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難。李唐想要治理好國家,保住天下基業,使得政權永固,代代相傳,單靠這些開國功勳可做不到。

“世家之所以為世家,確實最重要兩點在於占田蔭客與九品中正,但沒有這些。我們還有食客門客,還有數百年的底蘊積累以及浩如煙海之藏書。這點那些庶寒可比得過?更彆提百姓了。百姓幾人能識字,能幫李唐安邦治國?

“天下有才能有學識之輩,世家占幾何,庶寒占幾何?如今李唐初立,功勳者眾,世家不出才讓人覺得我們弱上幾分。

“李唐可用科舉網羅人才,我們亦可收門生故舊。這些人是世家培養,自然要依附於世家而存。再有世家世代通婚,關係人脈盤根錯節,底蘊磅礴,可不是這麼點東西就能輕鬆擊垮。

“更加之,土豆雖說畝產三五千,卻唯有李承乾一人種出。即便是事實,但你我皆知,在一地能出成績,不代表在處處都能出成績。且看看吧。”

是啊。他們世家的底蘊猶在,怎是能輕易取代。且看看吧。

於是,眾人的目光同時轉向今歲種下的土豆田。

土豆分春種與秋種,今次春種也並非一起育苗,而是根據當地氣候決定,最晚的在二月下旬移栽入土,而最早的在正月十五上元節之後,可說是李世民登基第一件做的事。如今過去三月有餘,這批土豆已然迎來收成之日。

某村落。

一位中年嬸子在門口浣洗衣物,剛好瞧見住後頭的年輕媳婦背著個大籮筐走過來,:“嬸子,你們家籮筐在嗎?借我用一用。”

“你背上這個挺大,一個不夠?”嘴上問著,人已經站了起來,從屋內取出籮筐遞給年輕媳婦,“給,這是做什麼去?”

“謝謝嬸子,晚些時候來還你。這不是地裡的土豆成熟可以收了嗎。昨天收了三分地,還沒收完呢。家裡就一個籮筐,來回運太不方便了,就想著今兒借一個。”

“那你這兩個也不夠。”

“沒事。我家剛子已經跟春嬸借了一個過去了。嬸子,聽說你家土豆地收完了?收了多少?”

嬸子豎起三根手指,笑得見牙不見眼:“三千多斤。”

“我記得你家是種了八分地吧?八分地三千多斤,那可不少了呢。”

“哎,這算什麼。”嬸子一指東邊,“楊子他們家同樣八分,收了四千呢。”

年輕媳婦搖頭:“他們家壯勞力多,打理得好。”

“你們昨天收了三分地有多少斤?”

“一千五六吧。”

“那不跟楊子他們家差不多?嘖,你們還就兩口子呢。你們夫妻倆真能乾。我這陣子經常瞧見你們家剛子往田裡去。伺候土豆地跟伺候娘老子一樣。”

年輕媳婦歎氣:“這也是沒辦法,我們家沒彆的營生,就靠地裡的產出。這土豆可不容易得,咱們村還算好的,每家都分了些,我聽說好多村子都沒分到呢。像這樣的神豆,既然有機會種,自然要精心,可不能有閃失。”

“誰說不是呢。所以你們的付出現在看到回報了,小兩口種出來的土豆收成能敵得過楊子他們家,頂頂強呢。都比我們家好。你們真厲害。”

年輕媳婦很高興,卻沒有接受“厲害”之言:“這算什麼,你是不知道有些村子據說畝產五六千斤。”

“五六千斤?那不是跟太子殿下當初種的差不多?”

“是呢。據說是之前種過大豆的地。”

嬸子一拍大腿:“村長與裡正也說了,要注意增肥,還得輪種,最好是跟豆子類的輪種。成,這批收成,我們之後也種大豆。大豆既能做醬做豆腐,還能做豆皮腐竹千張,便是咱們不做,還能賣給彆的村子。我聽說很多村子收。這樣明年我們的土豆也能五六千了。”

另一個嬸子走過來:“你們就知足吧。還五六千呢,但就現在的產量就已經很多了。彆總想著跟彆人比。你們想想,從前我們敢期望地裡產出這麼多糧食?彆說什麼三千多,四千斤,還隻八分地。就是一畝地有個四百斤,我們都要偷著樂了。”

嬸子與媳婦連連點頭:“所以說土豆好啊,要不怎麼說是神豆呢。”

二人這才瞧見對方手裡提著一桶土豆:“你這是……洗這麼多,吃得完嗎?還得留種薯呢。你可彆都給霍霍了。”

“種薯留著呢,都按村長裡正說的方法存著。今兒洗的這些可不是用來吃的,我打算做成土豆粉條。朝廷後來不是還教了用土豆做乾粉條的方法嗎?我試試。若做好了,還能賣。

“太子殿下還是中山王的時候不是在坊間弄了個辦事處?那辦事處還在呢,我們家那口子問過了,他們那收土豆乾粉條。”

嬸子與年輕媳婦一聽也動了心思:“成,改明兒等你做好了來教教我們,我們也試試。就算不賣,自個兒也能吃。這土豆吃得次數多了有什麼意思,弄成粉條加點醋也能換換口味。等辣椒熟了,還能添點辣椒了。”

於是三人話題一轉,又說起土豆的吃法來。

無獨有偶,隨著土豆一波波收成,這樣的事情不斷在各個村落上演。人們臉上都洋溢著幸福愉悅的笑容。但世家可就不那麼開心了。

土豆豐收了,各地都豐收了!

這代表什麼?代表他們最初的“且看看吧”不必再看了。

艸,真想爆粗口。世上怎麼會有這麼逆天的糧種,還偏偏被李承乾得到了呢?

此前勸慰他們的人說:“無妨,隻是一個土豆而已。土豆雖然三個月可收成、產量驚人卻不能持續耕種,對土壤肥力耗費較大,需得輪種。

“有這些限製,便代表土豆永遠無法如稻麥一般。應對饑荒能行,平日偶做飽腹也可,但取代五穀,讓天下百姓衣食豐足卻做不到。況且最重要的不在土豆。”

確實如此。眾人點頭。

那麼關鍵在哪?在世家的人脈關係,在世家的浩瀚底蘊,在世家的人才皆備。皇家有意打壓他們,這點自李淵之時便可看出,而李世民上位後表現得越發明顯。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端看最後博弈的結局誰輸誰贏。

對此,李承乾一無所知。與他而言,剛剛年滿六歲,即便夢裡也才九歲,還沒有完全接觸曆史,對大唐沒有全貌了解,世家便是站他眼前,他可能也會疑惑:誒?你們誰?

所以這會兒他正躺在床上開心地打滾。

無他。自從百姓們的土豆開始收成後,他的係統後台就一直可見+1+2+3的經驗值與金幣值增長,雖然這些土豆他的參與度低,每次的漲幅都很小,但架不住每天的次數多,天天如此啊。

嗷嗷嗷,太美了,太美了。果然還是推廣農物更賺錢。這可比他累死累活一顆顆挖土強上太多。

李承乾握拳,悟出一個真諦。以量取勝,輻射全國才是王道!當然,自己耕種這塊也得時不時搞一搞,不能完全放棄。雙管齊下,他的經驗與金幣才能更高。

於是,李承乾來到莊子上,親自收土豆。在將莊子上的土豆收完後,終於看到他的後台金幣突破了五千,甚至達到了六千。興奮,激動,轉圈圈。

眼見經驗與金幣還在漲,再想想全國還有那麼多土豆沒收,而且西瓜也馬上就要成熟了。今年他不隻推廣了土豆,還推廣了西瓜跟辣椒呢!

所以這六千金幣……嗯,乾吧!

李承乾打開幸運轉盤,點擊抽獎,雙手合十許願。來個糧種,再給我來個糧種。我可是答應阿耶,要幫他搞定糧草的。係統,你給我爭氣點,你要是這回滿足了我,我以後再也不叫你垃圾係統了。

係統:……

轉盤轉啊轉,慢悠悠停在——紅薯。

李承乾直接跳起來,係統終於讓他如願一次。是紅薯,紅薯啊!又一大高產神器。

——叮,恭喜宿主抽中紅薯種薯,獎品會在半個月內發放,請宿主注意查收。

李承乾:???

延遲滿足,半個月,係統,不愧是你。

李承乾居然一點都不意外。經曆過兩次之後,他已經麻了。半個月就半個月吧,他又不是等不起。隻是想到上回西瓜與土豆發放的形式,李承乾渾身一抖,這回……這回不會又鬨幺蛾子吧。好怕怕。

係統,你正常點吧。就像辣椒一樣,那樣發放就很好,彆搞太奇葩。我還是個寶寶呢,我怕我的小心臟受不住。你也不想你的宿主英年早逝……哦,不,幼年早逝對不對?

就在李承乾既期待又忐忑,胡思亂想係統還能有什麼騷操作的時候,一道八百裡加急軍報傳入京師:突厥來犯。

李承乾:!!!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