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 第 84 章 飛鷹大隊。(1 / 2)

大唐第一太子 時槐序 16018 字 5個月前

兩日前。渭水之畔。兩軍隔岸對壘, 未曾出戰,卻叫罵不迭。

“我家可汗勇猛無敵,萬夫莫當。我突厥大軍二十萬眾, 個個精銳, 勢不可擋。怎是你們區區李唐能奈何。”

“我呸!你家可汗勇猛無敵, 萬夫莫當?我家聖人還所向披靡,威震八方呢!有本事讓你家可汗出來,跟我們聖人比比,看誰能勝過誰。”

“我家可汗是何等人物,你們以為你們是誰, 說出來就出來。你們配嗎?”

“我配你個頭, 連站出來跟我家聖人比一比都不敢,就這也敢稱勇猛無敵。”

“你們不必嘴硬。我告訴你們,你們若是識相, 就看清現實。我突厥此次南下,勢在必得,一路行來,無往不利。踏平渭水, 衝破長安指日可待。”

“呦,無往不利?你們怕不是忘了在涇陽怎麼被尉遲將軍打得丟盔棄甲, 就連你們的大將阿史德烏沒啜都被生擒, 如今他還在我們這呢。你管這叫無往不利?”

突厥士兵咬牙啐了一口:“不過是小勝, 也值當你們得意炫耀。你們睜開眼看看清楚,你們若厲害,能讓我們順利來到渭水?少在這逞口舌之利,說得強硬有什麼用,得真本事強硬才行。”

“行, 那就看真本事,來啊,打啊,你們真本事強,怎麼列陣渭水不動。”

“我們不動是因為我們可汗仁慈,願意給你們一個機會。告訴你們聖人,讓他獻出長安,俯首稱臣,我們可汗願意放過你們,讓你們李唐做我們的屬國,年年朝貢。”

“放你娘的狗屁,一個縮在龜殼裡麵裝孫子,都不敢出來跟我家聖人比一場的可汗,也配我們俯首稱臣!艸,娘希匹!格老子的!”

大唐軍營傳來一片謾罵之聲,粗話臟話頻出,直接翻出頡利可汗十八代祖宗。

此類罵戰自兩軍對壘開始就沒停歇過,雙方言語極其激烈,但罵得再狠也隻是罵,沒有一方出戰。

主帳中。

程咬金握緊雙拳,手指關節咯咯作響:“他娘的,天天這麼罵,還不如直接打一場痛快!照我看,乾脆拚了。”

秦瓊壓住他:“不可意氣用事。突厥這麼做或許為的就是我們忍不住衝動出擊。”

程咬金自然也明白這點,因而隻是嘴上說說,未有實際動作。但道理歸道理,他還是氣啊。帳中又有誰不氣呢!

“不對。突厥有二十萬大軍,此番突然發難,火速南下,一路殺來,動作極為迅猛,何曾在某處多做逗留,有過半點多餘的舉動?他們直奔京師,目的之強可見一斑。

“既有這麼強的目的與決心,為何偏偏到得渭水,距離京師已然不過幾十裡之地突然停下,不直接動手,而要如此迂回?”

眾人側目望向說話的房玄齡:“房公的意思是,突厥並非想刺激我們,而是有彆的目的?”

房玄齡搖頭:“刺激我們也是目的,但恐怕隻是目的之一。”

既有之一,那麼之二呢。這個之二是什麼?房玄齡不知,也沒法在毫無線索的情況下憑空猜測。

所有人都蹙起眉來,杜如晦言道:“既然不知便暫且不論,單就說我們已知的目的。他們如此叫罵,我們忍得一日兩日便罷,莫非要一直忍?這般做豈非讓他們以為我們是怕了,是實力不濟,兵力不強,所以唯有龜縮,不敢動手?

“突厥此舉既是刺激,又何嘗不是試探?倘若讓他們知道我們不敢動,不能動。他們會如何?會更為猖狂,會更為囂張,開戰之心更為強烈。換位試想,倘若我們知道自己占據絕對優勢,攻破長安宛如探囊取物,我們還會退嗎?”

不會,絕無可能。這點眾人皆知。

“再者,可一可二不再三,再三隱忍也會導致我軍士氣低落,倘若軍心不穩,到時突厥猛攻而來,我們又要如何去戰?”杜如晦拱手拜向上座,“聖人,我們不能毫無作為。”

可顯然出戰亦不行。突厥二十萬眾,而己方兵馬不過數萬,不足其四分之一。此刻還隻是雙方僵持,以叫罵攻擊,一旦主動兵戎相見,突厥舉兵襲來,他們擋得住嗎?

既不能不動,又無法應戰,那當如何?

李世民站起來:“朕去!”

尉遲恭秦瓊程咬金等人立時跪下請纓:“臣等與聖人同去!”

“不。”李世民抬手阻止,“朕隻身前往,去渭水之畔會會頡利可汗。朕都已親自出麵,他總不會還龜縮帳中,不予露麵。”

然而麾下誅將怎會讓一國之君以身涉險。

“聖人不可。對麵就是突厥大軍,倘若他們不講道義突然發難如何是好?聖人要去可以,臣等必須跟隨,再帶上我們的精兵良將。”

李世民搖頭:“朕對頡利可汗也算有些了解,這是個聰明人,聰明人遇事總喜歡深思兩分。倘若朕帶著兵馬前去,他恐不會在意;而朕若孤身前往,他反而會多忌憚幾分。”

他看向眾武將,“你們居於後方,多帶旌旗,必要時舉旗呼應。”

房玄齡身形微頓,瞬間明白他的意思:“聖人是想用疑兵之計?”

旌旗是軍中標誌,旌旗越多也就代表兵馬越多。當然單純幾麵旌旗是騙不過頡利可汗的,但倘若再加上彆的布置呢?

房玄齡言道:“疑兵之計可用,但過於危險。”

他們賭的是頡利可汗一定會生疑,可如果對方偏不呢?那麼李世民此去危矣。

李世民態度十分堅定:“長安乃都城,為我唐根基,朕不能讓他們踏過來。朕這些年四方征戰,何等凶險不曾見過,也不差這一回。如今我軍已陷入困境,與其左右為難,不如放手一搏。大敵在前,最忌瞻前顧後,舉棋不定,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此行,朕必去。”

這等道理房玄齡如何不懂,他沒有再勸,撩袍跪下:“聖人要用疑兵之計,要攻頡利可汗之心,不便帶兵馬,卻非不可帶任何一人。臣請與聖人通往。”

緊接著是帳中眾人一一跪下:“臣請與聖人通往。”

請纓者眾,但這些人自然是不能都帶的,甚至過分勇猛者都不能帶,譬如此前剛殺了突厥上千騎兵,活捉敵將的尉遲恭。

李世民思慮再三,帶上了房玄齡高士廉周紹範李孟嘗安元壽,六人六騎,共赴渭水。

********

河畔。

李世民與頡利可汗隔岸相對,開口直斥:“我唐與可汗早有盟約,為何背信棄義,舉兵來犯。”

雙方都知,彼此確實有盟約,但這種盟約實在單薄,毫無分量。但此刻不妨礙李世民用這點站在道德正義麵進行斥責。

頡利可汗毫不在意:“當年我們盟約之時,是你父親在位,你兄長為儲君。而今是你上位,情形完全不同,這盟約自然就不算數了。而且你李世民弑兄殺弟,逼父讓位,此乃大逆不道,有悖人倫天理,十惡不赦。我不過是替天行道。”

李世民神色一沉,房玄齡立刻反駁:“胡說八道!當初乃前太子逼宮謀逆,聖人是帶兵勤王,撥亂反正。是太上皇主動改立聖人為太子,也是太上皇主動讓位。太上皇還在長安宮中呢。好你個頡利可汗,顛倒黑白,信口雌黃,汙蔑聖人,其心可誅!”

頡利可汗輕嗤:“這種話騙騙彆人就算了,實情如何,你我皆知。再有,李唐也不過是從楊氏手中奪取的江山,若說盟約,當年我們突厥與楊氏也是有盟約的。作為盟友,替他報個仇奪回江山又有何妨?”

此話一出,李世民等人都要氣笑了。又是替天行天,又是為楊氏奪江山,你怎麼不說你是正義之子呢。

李世民冷嗤:“朕此番前來,是秉承著仁善之心,欲建和平,不喜紛戰,本想與可汗談一談,但顯然可汗是不想談了。”

頡利可汗未作回應。

其子疊羅支輕聲道:“這有什麼好談的。長安即將到手,還談什麼。父汗,李世民就帶了這麼幾個人,其中還非全是武將,尉遲恭程咬金等人更是一個都沒見,這是個好機會,不如讓兒子率一隊人馬過去,把他給殺了。國君身死,主帥已亡,唐軍必定大亂。”

頡利可汗譏笑:“若讓你隻帶幾個人去往唐軍陣前,你可會去?”

“不會,我又不是瘋了。”

兩軍對壘,帶這麼幾個人前往對方的地盤,是不想活了嗎?對方若是動手,必死無疑,我方大軍就是前來援助都趕不及。

頡利可汗一嗤:“所以你認為李世民瘋了?”

疊羅支頓住,瞬間低下頭。

旗下大將紛紛側目:“大汗是覺得李世民設了埋伏,此次前來是想引我們過去?”

“那也可能他是故意如此,就是想讓我們以為他有埋伏而不敢動呢?”

頡利可汗蹙眉:“故意如此?以自身性命來故意如此?”

眾人啞然。是啊,此招過分凶險,一個不慎,有去無回。他們尚且心有顧慮,更何況對方還是一國之君。

頡利可汗咬牙:“李世民必有倚仗!”

仿佛是為了印證他的猜想,話音剛落,但聽唐軍軍營傳來響徹天際的歡呼之聲,營地城樓以及高塔崗哨之人突然多出數倍。而李世民後方亦見無數旌旗陡然升起,噠噠的馬蹄聲震動大地,放眼望去,遠處塵土滾滾,漫天飛揚。

突厥大將麵色乍變,頡利可汗更是心中一沉。

是李唐援軍,必定是李唐後援大軍到了,所以李世民有恃無恐,才敢孤身而來,設伏相誘。

他果然有倚仗,這就是他的倚仗。

旗下大將紛紛請纓:“大汗,讓末將前去迎敵。”

頡利可汗按住眾人:“不,暫且不動。”

先前派往長安的人馬一直未有回信,可見任務並不順利,而今李唐又來了援軍,看這聲勢,這批援軍的人數不少。此等情形,想要再戰,必定需付出較大代價。

那麼這一仗他要不要打?是按照計劃進攻,還是應李世民所說“談一談”?該如何辦,他得仔細思量思量。至少……至少要先等長安的結果。

說曹操曹操到,正在此時,親兵匆匆來報:“大汗,派去長安的探子回來了。”

頡利可汗神色一震,立時轉身返回營帳。

這一動作,對岸的李世民等人收入眼底,互視一眼,都察覺出其中反常。不論頡利可汗是信了他的疑兵之計還是不信,出兵還是不出兵,都不該是這般甩袖就走,步履匆忙的狀態。眾人心中疑惑,但都按下不表,決定先行回營在做打算。

此刻,營地內不少士兵個個手握枝條、灰頭土臉,為了製造“萬馬奔騰”的援軍景象,他們把所有可用的馬匹全部用上,不斷鞭策,如此還不夠,又用枝條橫掃地麵,掀起塵土滾滾。若不然,哪來頡利可汗所見之景?

尉遲恭程咬金等人早已等候在側,瞧見李世民,立時迎上行禮:“聖人,不知頡利可汗表現如何,怎生反應?”

李世民正待開口,忽見斥候趕來:“長安派人急報。”

長安急報?所有人的心頭一緊。沒一會兒,長安信使已到眼前,雙膝跪地,言道:“屬下尊太子殿下吩咐前來給聖人送信。”

李承乾發來的急報?李世民接過信件,甫一打開便瞳孔收縮,神色一點點轉變,從最初的憤怒驚駭到中間怔愣蹙眉再到最後的木然無語。

他看向信使:“此事原委如何,仔細說來。”

“是。”

信使從長孫氏與李承乾出宮采收土豆回程路上自武郎將口中得知突厥人來京開始講述,滔滔不絕,幾乎三句話不離“太子殿下”,一會兒太子殿下說,一會兒太子殿下言。儼然已是李承乾骨灰級粉絲,無師自通“承乾吹”技能,且運用得淋漓儘致。

眾人聽得一邊懵逼一邊驚駭一邊震撼,心中後怕不已。他們終於知道突厥罵而不戰的另一目的是什麼了,原來竟然在此。他在等長安的消息!

而房玄齡等人也同時明了,剛才頡利可汗為何舉止反常,必是長安逃脫的那人已然到了渭水。

李世民握著信件的手寸寸攥緊,差點沒忍住把信摔出去。好家夥,這麼大的事,李承乾竟然就囫圇給他寫了個大概,整整三頁紙,就半頁說的是正事,其餘兩頁半全是自誇!自誇!

李世民深吸一口氣,感覺自己有點心梗。這孩子到底知不知道點輕重緩急!要不是還有個信使可問,就信上這點東西,讓他怎麼全麵掌握消息。

程咬金哈哈大笑:“太子殿下乾得好!這要是讓突厥人得逞,我們這一仗還怎麼打!”

是啊,倘若突厥得逞,後果不堪設想。

太子殿下不但阻止了一場敵軍的偌大陰謀,還使得滿城百姓臣服,勠力同心,讓他們有了堅強後盾。這不是乾得好,而是乾得太好了。

所有人臉上都浮現出笑容,信使更為高興:“聖人,殿下說執失思力在他手裡沒用,已讓人送來此地,由您處置。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