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十分的生氣,不僅把主考官抄家流放,主考官的兒子定了死罪,所有參與舞弊的考生,不管有沒有參加殿試,或者在殿試裡是什麼名次,都被革除了功名,朝廷永不錄用,此外還有廷杖之類的懲罰。
國家的掄才大典出了這麼離譜的事,簡直讓皇帝和朝廷顏麵無光。所以這一屆哪怕是那些沒有參與舞弊的進士和同進士,也難免受到皇帝和朝廷的冷待。
上一屆科舉中,探花柳世安等幾個年輕有為的考生十分受皇帝看重,經常召到身邊考校一番,眼看著就是前途無量。
這一屆也有狀元,榜眼,探花,以及才華出眾的進士們。
可是皇帝覺得鬨心,簡直不想看見他們,也沒有召到身邊仔細觀察考校的意思。就隨他們自己在官場裡拚搏。能拚出來,算是他們自己的本事。被埋沒了,也隻能算他們運氣不好。
每三年就有一榜三鼎甲,近三百個進士和同進士。
也許對考生自己來說,考中進士就是人生的大跳躍,從此飛黃騰達不是問題。
可對皇帝,對朝廷來說,他們真的沒有那麼重要。
這些考中的讀書人,還是需要經過多次的大浪淘金,才淘出對真正朝廷有用的人才。
所以皇帝冷待一屆科舉進士,那真的不是什麼大問題。
柳石也明白了柳世安不讓他參加這次會試的原因,他是絕不會去參與舞弊的。可就算是沒有參與舞弊,隻要被皇帝有意的冷待,那就絕對前途艱難了。
以後選官什麼的,報出資曆,你是哪一屆的進士,很可能就因為皇帝不喜歡這一屆的進士,那你就沒戲了。
朝廷的官職有限,等著候官的進士和同進士多著呢。你就算是有關係,也可能要去窮鄉僻壤的地方遠遠的外任,免得留在京城礙著皇帝的眼。何況柳石這樣毫無背景和關係的人呢?
參加這一屆會試的有才華的考生隻能算是運氣不好,而柳石的好運氣,則是柳世安帶來的。
柳石第二個兒子出世的時候,柳世安升了官,被皇帝從翰林院調到了戶部。柳世安還為他親娘請封了誥命。
至於其妻李氏,隻要柳世安不主動請封,那朝廷也不會特意給她一個誥命。
李氏在柳世安家就像一個多餘的人,可是有同僚給柳世安送美妾和丫頭,柳世安也沒有收。他好像也沒有納妾的意思。
柳秀才雖然隻是個鄉間的秀才,可是他是個很正統的讀書人,十分不喜歡那種納妾蓄婢的風氣。哪怕他們都不喜歡李氏,也默許了柳世安不與李氏親近,可他們也從沒有想著要納妾來誕育子嗣。寧可將來從族中過繼子嗣,來延續香火。
柳石覺得挺理解柳世安的。柳世安才華橫溢,可以說占足了天地間的靈氣,他愛好琴棋書畫,懂得欣賞美,有很高的審美品味。
如果李氏隻是缺乏文化修養,本身卻有靈慧,可堪教導,那想必柳世安婚後會教導她許多東西。就像一塊璞玉,最終被雕琢成美玉,然後夫妻倆琴瑟和鳴,舉案齊眉。
哪怕不能有精神上的交流,如果李氏心地善良,孝順長輩,安心做個賢妻良母,那柳世安也會做好丈夫的本分,給妻子足夠的尊重和愛護。
可李氏的本性著實是一言難儘。她虛榮,貪慕富貴,隻能共富貴而不能共患難,心裡隻有權勢地位而沒有幾分情義。你都很難說,她對這世上的哪個人有感情。就算是對親爹娘,你也看不出她對他們有幾分真感情,而像是隻把他們當成娘家靠山。哪怕她有了孩子,恐怕也是把他們當作自己擁有家庭地位的籌碼。這麼個人,和她接觸多了之後,你都能感受到,她就沒有感情那根弦,她不會真的把任何人放在心裡,就隻管自己享受富貴。
柳石見過的人多了,從前也見過這種不管是對父母還是對兒女都沒什麼感情的人,他們做事的標準就是利益,隻要保證了他們的利益,那沒什麼是不能犧牲的。
如果說柳世安的精神世界是一個美麗的花園,那李氏的精神世界大概是一片荒漠。
麵對這樣的妻子,柳世安怎麼會委屈自己。
不過柳世安顯然也沒有要給自己找一個紅顏知己的意思。養一個寵妾,然後寵妾滅妻,這顯然不符合柳世安的道德標準。
不過對於柳世安這樣的正統儒生來說,哪怕他的家庭生活並不如意,他還是可以在書籍裡,在字畫琴曲裡,找到精神上的滿足感。何況現在柳世安很受皇帝重視,正要在朝廷裡做出一番作為,所以家庭小事也就能不放在心上了。
柳石的第二子取名柳昂。
柳石的爺爺忙不迭的讓柳石送信回族中,把小曾孫的名字記錄在族譜上。他們這一脈有了第二個孩子,簡直就跟鐵樹開花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