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危險的烈疾時疫,若不是甄家也在這地界上,知府不敢丟下甄家跑路,知府自己都想拖家帶口的棄城而逃了。畢竟丟官總比丟命強。
既然不能跑,自然隻能把染病的人趕出城,集中在一個莊子上圍起來。又擔心對染病的人不聞不問,他們會鬨事,又派了官府的衙役去看守那個莊子。畢竟染病的人中還有些官吏子弟和豪門的豪奴,也擔心這些人家將來會對他心生埋怨,又強製召集了幾個無權無勢的大夫去給染時疫的人看病。
在這種人心惶惶的時刻,幾乎各家各戶都謹守門戶,小心翼翼的生活。因為發現隻有城中的人染病,而城外的鄉下地方卻無一人染病,還有不少人家拖家帶口的去鄉下的莊子上暫住。哪怕是沒有鄉下莊子的平民人家,也多有暫時到鄉下的親戚家避禍的舉動。
像林如海這樣的官員,每日裡還要去衙門處理公務,自然不能拖家帶口離城去郊區鄉下。
而甄家彆看是江南的土皇帝,但那是因為甄老太太曾經是皇帝的乳母,甄家又出了一個甄貴妃和兩個尊貴的皇子,這才人人都給甄家麵子和方便。
實際上,甄家人身上隻有虛銜,並沒有實際的職務。就像是榮國府的賈璉一樣,身上的捐官就是個虛銜,沒有具體職務也沒有絲毫的權利,隻是在外麵行走有麵子,算是個官身罷了。
當然甄家的虛銜和賈璉的虛銜又不同。
賈璉的虛銜就真是虛的,除了麵子上好看之外,沒有人會把他當一回事。
而甄家的虛銜,因為前有甄家老太太和皇帝的情分在,後麵甄家還有兩個皇子。這在外人看來,甄家這進一步則有可能因為出個皇帝外孫而一步登天,而退一步兩個皇子外孫就是兩個郡王親王,也可保富貴無虞。
這種情況下,就算甄家人身上沒有爵位官職,都是些虛銜,也沒人會小看甄家。
因為甄家是虛銜,不需要日日去衙門點卯辦公,所以倒方便了他們跑路。一家子老小,再加上每個主子帶了七八個下人,那真是浩浩蕩蕩的出城避病去了。
其實城中不少人都知道,疫病最早就發生在甄家的下人身上。也就是甄家人沒有當回事,後來發現這病傳染的很厲害,也是把染病的人趕出去了事,卻沒有想著要向官府通報一聲,這才導致這疫病越傳越廣,最終蔓延至全城。
這要是放到無權無勢的人家身上,官府少不得要調查問罪,至少要盤剝一番。
放到彆的官吏身上,也會有禦史彈劾。
唯有放到甄家這種皇帝極度偏愛的人家身上,所有人都當作視而不見,輕飄飄的將此事放過去了。誰都不會用雞蛋去碰甄家這塊石頭,哪怕像是林如海這樣的正直官員也是如此。
但所有人心中都有一杆秤,甄家平日裡囂張跋扈,除了甄家自己的黨羽之外,其他人誰不反感呢?
現在甄家惹出了事,甄家自己施施然的跑了,留下的官員不得不與這一城人同生死共命運。對甄家怎麼會不暗中惱怒。
畢竟不是每個官員都正直有操守,因為甄家的橫行霸道,導致江南的吏治敗壞,有操守的官員反而不多,多是那種貪權好利的官員。這種人怎麼可能不怕死,又怎麼會心甘情願留在這裡。可惜在這種情況下,一府之尊的知府都留下來了,他以下的官吏又怎麼敢得罪上官呢。若有官員棄官而逃,那就不隻是丟官棄爵可以了結的,畢竟得罪了上官和同僚,在這些官員的奏本之下,在皇帝那裡還有可能罪加三等,說不得就成了這次疫病的替罪羊了。
所以這種小人因為想走而不能走,反而比那種沒想著躲災,一直認真辦差的官吏內心裡更恨甄家連累了他們。
林家“染病”的下人也不少,林如海和賈敏因此分外緊張自己一雙兒女的安危。好在染病的人都送出城隔離之後,林家上到主子下到奴仆再無一人染病,這才漸漸安定了下來。
黛玉五歲了,而林璟三歲了,他們都不住在父母身邊的耳房了,而是安排了賈敏院子的東西側間作為他們的居所。
原本林璟七歲之後就會離開內院,在外院有自己獨立的院子。而黛玉再大幾歲之後,在內院也會有自己的院子和繡樓。他們也就是年幼時在賈敏的院子裡再住幾年。
現在賈敏不放心兒女,就把一雙兒女挪到了自己臥房的耳房裡,要時時能看到才能安心。好在玉和林璟都很小,現在還不講究什麼“男女七歲不同席”的規矩,睡在一張床上也無妨。
因為疫病的原因,已經開始上學的黛玉和剛開始啟蒙的林璟也停了課。
因為他們的西席賈雨村也“染了病”。
這自然是林璟乾的。
賈雨村作為一個貪酷的官吏,為了薛王兩家,瞎判了葫蘆案。為了賈赦想要幾把扇子,又弄死了石呆子。他遊走在權貴之間,誰更有權勢就依附誰,對付的全都是無權無勢的平民百姓。這樣的官員有什麼存在的必要嗎?
所以雖然賈雨村和林家沒有什麼恩怨,林璟也在他身上下了點藥粉,讓他病一場,再也做不了官員。否則即使林黛玉不去賈家,也難保哪天賈雨村求了林如海寫出推薦信,然後借勢重新做官。那樣的話,賈雨村做官時造的孽,難免也有林家的一份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