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花木蘭的阿娘37(1 / 2)

長安是多朝古都, 遠可追溯到西周周武王時期,近也有西晉晉湣帝、前趙劉曜、前秦後秦合計七位帝王在位時期。如此與王權息息相關的古都,哪怕因為地理位置夾在北魏與劉宋之間、不會被北魏與劉宋當作都城, 其所有權還是關係著北魏與劉宋的麵子。

在夏國還沒有為拓跋燾滅掉以前, 夏國也曾參與過爭奪長安。在夏國被滅後, 離長安也不算太遠的前夏國都城統萬城就成了拓跋燾積極囤兵、對著長安虎視眈眈的重鎮。

拓跋燾一直沒有真正出兵長安是因為腦袋上還懸掛著柔然這麼一把利劍。且劉宋絕不會輕易將具有太多曆史意義的古都拱手讓給蠻夷。

宋文帝劉義隆始終有心北伐,奈何當初繼承了他父親高-祖武皇帝皇位的人不是他, 而是他的長兄劉義符。身為高-祖武皇帝的第三子,宋文帝劉義隆能坐上皇位是因為群臣聯手廢掉了他的長兄, 繼而擁立他為帝。然而劉義隆一繼位, 先殺權臣再奪軍權, 在群臣高門間落了個過河拆橋的惡名。

這些年來明麵上群臣與高門都臣服於劉義隆,實際私底下劉義隆沒少受群臣與高門的掣肘。群臣希望劉義隆優先發展劉宋腹地、也是各大家族聚集地的南方, 像長安這種較為北麵的城市也就得不到多少的發展。

劉宋甚至沒好好給長安修過城牆——若是北魏有膽子搶走長安,這種斷壁殘垣式的城牆也無法為魏軍提供什麼良好的保護。魏軍今天搶走長安,劉宋明天就能用鐵蹄踏破長安的城牆。如此一來劉義隆還能有出兵北伐的口實,就算群臣還是阻止他北伐,想來也不會再阻止他囤兵於長安等靠北的城市。

畢竟丟了長安這事對劉宋文人來說就是打臉。

葉棠與木蘭占據的第一個城市就是長安。消息傳回劉宋後宋人紛紛不解,壓根兒不知道這“花木”是什麼地方冒出來的什麼玩意兒。聽聞花木是魏人,宋文帝劉義隆的第一反應是:好家夥!北伐的機會終於來了!這可是魏人先動的手!打!一定要打回去!

偏生探子又說花木是北魏的叛徒,整個北魏現在都恨不得殺他而後快。宋臣們一聽:這不行啊。我們去收拾了那花木,豈不是用自己的人力物力幫了北魏去除了一個心頭大患?

消息傳回北魏,魏軍中傻眼的人不少。

這見過與人私奔的將領, 沒見過帶著宗親情-人私奔, 結果跑去占城為王的將領。這花木是不是腦殼就是個篩子,腦漿都流光了呀?他知不知道他橫在北魏與劉宋中間,那是相當於一下子招惹了北魏與劉宋兩邊?他隨時隨地都可能被北魏或是劉宋給滅掉!

拓跋燾卻是覺得木蘭做得很好。

他這般大張旗鼓地暴露了自己與那無香子的行蹤, 他阿弟也就有了明確的目標。如果他阿弟劍指長安,想來五六年內是顧不上與自己鬨矛盾的。

而且花木實際是他的人,這相當於說長安已經到了他的手中。可因為明麵上花木是個為了女人而背叛可汗的北魏叛徒,所以劉宋不會輕易替人做嫁衣,去幫北魏除掉叛徒,收回長安。

隻是這也是有時間限製與前提限製的。

劉宋隻是不想輕易替人做嫁衣,可如果發現北魏始終不對花木這個叛徒動手,則劉宋人會懷疑花木是否真的是北魏叛徒。如果花木在兩國之間坐大,劉宋人的耐心也會輕易被消耗掉。

那麼在劉宋人前來奪回長安之前,拓跋燾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暗中幫著花木壯大,支持花木自立為王。待劉宋人的耐心消耗殆儘,讓花木率軍抵抗劉宋人,最好再奪下劉宋幾城。北魏則以盟友的身份接受花木的求援,繼而加入戰場。

如此一來,花木日後可以“歸順北魏”的方式回歸拓跋燾旗下。在立場上,北魏是為了幫助盟友才與先出兵的劉宋短兵相接的。北魏就是征服了劉宋,日後在曆史上鮮卑拓跋也不是侵入並踐踏漢人家園的侵略者。

想到自己的阿爺、拓跋嗣一生最大的願望就是讓自己一統大陸,並作為沒有瑕疵的天可汗君臨於世,拓跋燾大筆一揮,又悄悄撥了一筆糧草給木蘭。

他想了想,又準備再給木蘭一些人馬——花木需要人手,他也不能不防花木在外生出異心。將有用之人派到花木的身邊一方麵可以讓花木更好的發揮,另一方麵也能監督花木的動向,看他是否真的始終忠於自己。

拓跋燾翻開當年戊六的人事記載,又在紙上寫下了幾個名字。

……

收到密信的木蘭看完密信後當即就把密信給燒掉了。想到密信上賀賴野等人的-名字,木蘭輕歎一聲,歉意湧上心頭。

她何嘗不知自己將計就計,與阿娘“私奔”會導致賀賴野等人在軍中無法立足?可除了將計就計,她又有什麼更好的選擇?

如今可汗想將賀賴野等人派往自己身邊,定然是打算利用賀賴野等人牽製自己。

先不說賀賴野等人是純粹的魏人,對北魏有著非同尋常的感情與忠誠;賀賴野等人的家人都在北魏,賀賴野等人若是想背叛北魏,必須先考慮一下是不是能忍痛讓自家人都被處死。

就算她能說服曾經的同袍脫離北魏,她曾經的同袍們又能為了她連血親的命都不顧麼?

可汗明麵上說派這些她最熟悉的人給她當左臂右膀是最合適的。實際想的卻是她與他們同袍一場,看在同袍之情上,她定是不忍為了封口而殺死同袍的。倘若她真的為了背叛北魏、背叛拓跋燾連同袍都殺,她的人品也可見一斑。之後便是拓跋燾不去刻意操縱北魏的輿論,她也會因聲名狼藉人人喊打喊殺。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