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今日便是你迎娶祭姬的日子。王上如此看重,日後你要好生努力,報效王上。”
嬴非的父親,特意來到秦邑參加長子與祭姬成婚儀式的大駱,感慨地對兒子說道。
“非定不負大王厚望。”嬴非自然點頭應是。
新王對他確實不錯,為他挑選了一位身份尊貴的妻子聯姻。
甚至於,成婚之後,嬴非也不必繼續堅守已經上了正規的汧渭之間的牧場,新王已經將他調往宗周,表露出更進一步重用的跡象。
而這一切,看似進展迅速,實際上距離先王孝王駕崩,不過短短三年而已。
至於三年裡他是怎麼一路升職加薪娶美姬的,這就是一個發展離奇的故事了。
三年前,先王在位第八年,因病驟崩,追諡孝王。
孝王之前,大周天子皆生前稱王號,就如前朝大商的曆代帝王稱帝乙、帝辛等日名一般,大周天子也直接以文王、武王、成王等王號自稱。
曆代先王皆行生前稱王號以彰品行、功績的舉動,到了孝王,卻與眾不同了。
畢竟是唯一的非嫡長繼位的天子,行事不循先王之例,或者不能享受某些正統天子能享受的,也屬正常。
孝王之諡,代表朝臣卿士以及諸侯,都認同這位天子的功績。
隻不過,認同功績是一回事,不讓孝王子繼位,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經過孝王八年的勵精圖治,提拔嬴非養馬,施行馬政,又委任申侯或聯或禦犬戎,終於讓大周恢複了穆王、共王時代的榮光。
既然如此,那麼當初被部分諸侯、卿士認為品性同其父懿王一般過於仁柔、無以擔負大周重任的王子燮,也能重新本就屬於他的王位了。
王位的傳承,在孝王之時發生了紊亂,兩係各有支持者,交接傳承當然不像宣傳出來的那麼溫良恭儉讓。
但是嬴非消息閉塞,知曉的隻有那些大貴族們願意放出來讓天下人知曉的消息,既然如此,他也不必硬去質疑,破壞大周王室尊崇禮法的表象。
更何況,孝王提拔了一批包括嬴非在內的人才,王子燮重新登位之後,如榮伯、厗伯父這種孝王因根基不穩而大為倚重的卿士、武將——畢竟傳統的王室三公重臣如周公、召公,都是世襲,自然更遵循周禮正統——在朝中原本擔任的是三公九卿級彆的高級官職,如今隻好將尊位重新讓給原本的那一批卿士朝臣。
但是,在榮伯這種本有封國的諸侯國君之外,像嬴非這種低級官吏,新王反而特為簡拔,表現出一副要延續孝王善政的意圖。
嬴非為王室養馬,省去了王師作戰無馬可用的僵局,除了穆王之時造父曾為其養馬,近些年王室馬匹要待諸侯進獻,原本懾於大周王師之威而有進獻貢物的戎人,在懿王之時,莫說進貢,都差點攻至國都!
像他這樣於大周有利的低級官吏,孝王簡拔了一批,他們對朝中高級卿士的影響本就不大,新王繼續任用,更是讓人稱頌其德。
嬴非作為孝王選拔的賢才的典型,又養出了祥瑞——孝王駕崩後,這祥瑞的源頭又兜兜轉轉被追溯到了王子胡出生的時候,自然,這又變成了新王一脈正統性的明證——便被當成了典型。
如果不是嬴非自己心裡清楚,新王和他有默契,自己也算半個新王的人,就這種看重的力度,鐵定為新王的看重暖心,再感性一些,說不定還要視為知己者死。
但是一旦明晰了這裡頭有默契,嬴非就不像其他人那麼淳樸易感動了。
當然,有一點還是要誇一誇新王的。
說到做到,說要為嬴非介紹聯姻對象,就真的替他在朝中開始物色。
基於這個時代貴族們早已遵循的同姓不婚原則,嬴非要成婚,他的妻子隻能在姬姓、薑姓、姞姓、姒姓等貴女裡選。
周王出手,那麼給他的自然是上上之選。
自從有了封邑,又有申豹作為中間人後,申薑對嬴非的排斥就不那麼明顯了,而申國方麵,對嬴非與薑姓貴女的聯姻也沒什麼不願,他保底也能娶個薑姓申氏的貴女,或者與申國同為薑姓四嶽又在畿內的呂國貴女。
周王為他安排的對象,比他的保底還要高不少。
非但是姬姓諸侯國,還是地位重要的朝中重臣之女。
現任祭公之女,周公之胤,一下子就讓嬴非和朝中不少大卿士拉上了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