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第 44 章(1 / 2)

女文豪 三春景 4919 字 3個月前

“奈何早不看此書!”

就在讀者紛紛向報社寫信提問的時候, 有一些讀書人如此大聲疾呼。

《宦海》這本書在這個時代而言是非常貼近現實生活的, 選取的切入點‘科舉’也絕對是國民話題。自身的特點決定了這部能夠引起更多的議論,這種現實題材本身就自帶這種優勢。

不過, 科舉是國民話題不假, 那麼真的是每一個人都了解科舉嗎?恐怕不見得。

連翹自己就深有體會的一點,在高考之前,關於高考的種種她能說的頭頭是道, 貌似是個專家。可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等到高考完畢之後和一些同屆考生交流經驗才知道, 原來本省還有那麼些加分的辦法。以及, 大學某些院係對高考是有特殊要求的......

至於說高考完畢之後就更不要說了, 不用提那些小細節,就是大方向上的變化恐怕也不知道——等到連翹讀了幾年大學, 大家說起晚幾屆的考生高考有個大變革,她還一臉懵逼。

完全不知道咩...

在媒體傳播迅速的現代尚且是這樣,在古代就更彆提了。

普通人對於科舉的概念是什麼,無非就是‘狀元遊街’‘文曲星下凡’等等, 至於說科舉考試到底怎麼考, 考題怎麼出,答題者有哪些小技巧?他們哪裡知道!

實際上這些問題不隻問倒了家裡無人科舉的人, 就算是有人科舉,若不是個書香門第, 本就有長輩科舉, 恐怕也是一知半解——後世還有那麼多高考小技巧呢, 除了普及率最廣的幾個,其他難道大多數的考生知道?

連翹的視角其實有點不同,她是借助後世研究者對上千年科舉的總結,結合這個世界古代科舉的一些特點寫出的《宦海》,說明了主人公林崢的‘隨身老爺爺’是如何教導林崢科舉的。

現在還沒有進入正式科舉的情節,所以技巧大多集中在學習小技巧。至於真正的科舉應考技巧,隻是偶爾大而化之、一鱗半爪地說幾句,然而就是這幾句就已經把大家弄的心癢癢的了,急切地想要知道到底如何。

為什麼胃口吊的這麼高?除了因為大家對這個很有興趣之外,就是前麵學習技巧真的很有用了。

連翹上輩子總共接受了十六年的學生教育,特彆是前十二年,堪稱‘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素質教育不敢說,應試教育絕對是她的拿手好戲——嘖嘖,隻可惜,經過了大學四年,自廢武功,已經不如高考前夕多矣!

這也不是她個人的勝利,是時代的勝利!一代代的學子用自己的血淚汗得來的寶貴經驗呐!

這些經驗有多有用?

舉個例子,對於學習,總有一些記憶法和重點法。通過這些辦法,能夠加快記憶、牢固記憶,至於說劃重點的本事,那更是基本功...什麼?沒有點亮這個技能,那就問問你的九年製義務教育過到哪裡去了!

至於說古代讀書人讀書的方法,一個詞形容,讀死書。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是他們的說法,聽起來很勤奮,然並卵。從效率的角度來說本身就是極大的浪費,從最終效果來說也很難說比有技巧的讀書法更好。

很多人從小讀書就是背書,先生不解釋意思,隻是讓學生按照他教的背下來。等到四書五經背下來了,學習才進入下一個階段,講解意思。

從背書開始,到最終主攻科舉程文的具體寫法結束。中間沒有技巧,老師的教學方法也說不上科學,最終的結果嘛——

隻能說七分看天賦,三分看努力了。實際上每一個從科舉大軍裡殺出重圍的學子幾乎都可以說得上領悟能力驚人,自學能力強悍。

連翹記得,在更早時候,兩漢魏晉時期,當時的知識更加珍貴,於是老師更加不能說什麼教育能力了。當時老師們對於一個內容往往隻教導一遍,說的也不一定詳細清楚。如果有學生希望老師再教一遍,得到的不會是老師對其勤學好問的讚賞,隻會是斥責,嚴重一點的甚至會逐出師門。

你為什麼要再問一遍?是上課開小差了,還是一遍沒聽懂?如果是前者,被罰是活該。如果是後者,被罵依舊是活該——這麼笨,活該被罵!都說了一遍了還不知道,要你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