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後又召了太醫,細細診了脈。此後幾日,八福晉郭絡羅氏甚至誰在了婆婆臥房的貴妃榻上。就怕她一個想不開,再度嘗試走絕路。
誰聽了,不得歎一聲良妃愛子心切,八阿哥至賢至孝?
隻康熙不如何在
乎,一心惦著他的寶貝太子。跟群臣們打好提前量之後,他就召見胤礽與諸皇子與文武群臣入宮。
開口就憶及往日崢嶸。
言說他初次出征,便留皇太子協理朝政,舉朝都誇獎於他。
後來出師寧夏時,太子聽信匪人之言,才讓他愛惜稍衰,還因此而將幾人依法處置。因此外人稱議皇太子不孝,所行不善。其後皇太子不知悔改,有類狂易之疾,遂命拘禁……
反正最是小人進饞,後來是魘鎮惹禍。
太子清清白白一個。
要不怎麼前頭皇太子也有暴怒捶撻傷人之舉,卻並未致人於死,也沒有乾預國事呢。如果人真的被殺了,哪有無姓名罪證的道理呢?
因為這些都是魘鎮所致,也是被人造謠。
皇太子被關押起來時,若不是他委任心腹侍衛加意防護,皇太子都容易被人所害。到京後太子居於鹹安宮,他也想起這茬兒來。凡是看守之人都責令小心防護。以至於聖躬違和,每每想到皇太子事都極為痛惜。所以稟奏皇太後,皇太後懿旨也說她老人家亦惜之。
工具人兒的太後,此前未說一句,如今所言倒被奉為圭臬了?
曾經看管過的廢太子的阿靈阿心中腹誹,萬般慶幸自己事到臨頭時福至心靈,沒有真趁機坑害胤礽。否則這家夥東山再起,他還不得被秋後算賬?
唔,給大阿哥點蠟,給所有舉薦過八阿哥的同僚點蠟。
朝堂之上,康熙感歎完之後,廢太子胤礽的表演隨之而來。隻見他雙膝跪地,滿眼赤誠:“皇阿瑪諭旨至聖至明,凡事都是兒子不好……”
好一番認錯後,便是詛咒發誓,言說不改諸惡,天亦不容。自言不再有希望,朝臣等也斷斷不可再望他為皇太子。
康熙又歎,言說遍觀史冊,古來太子既廢,便沒有生存者,過後人君無不追悔。自從胤礽被禁後,他也是日日不能釋懷。染病以來,召見一次,胸中疏快一次。
然後就是對皇子們的點評:“朕之諸子,多令人視養大。大阿哥養於內務府總管噶祿處,三阿哥養於內大臣綽爾濟府上。惟四阿哥,朕親自撫育,幼年時微覺喜怒不定。現在他卻能體朕意,愛朕之心殷勤懇切,可謂誠孝。”
原本,按著康熙的意思,是要把所有皇子都褒貶一通,再突出一下胤礽的好。
側麵強調一下,他當初廢太子是為了家國社稷,不得已而為之。如今發現錯誤及時改正,也是為了天下社稷而複立太子。
結果這喜怒不定四字,直接讓胤禛的老搭檔皺了眉:“皇上若說彆個皇子阿哥,奴才未曾深處,倒也無法置喙。但四阿哥與奴才共事多年,奴才以為深知之。”
“幼時如何暫且不論,自打他過戶部以來就一直兢兢業業。不管是戶部清欠,還是後頭推廣土豆等,都可以說居功至偉。便連當年隨征噶爾丹時,若沒有他陪同,咱們冠勇侯都無法守株待兔呢。 ”
被點名的虎威撓頭笑:“莊親王這話說得確實。皇上也知道,那時奴才還是個半大孩子。阿瑪奉命率軍圍堵叛軍之時千叮嚀萬囑咐,皇上您也格外交代。唯恐我這說來未來將星,實際小屁孩兒的我半路折損在沙場上。”
“虧得四阿哥平易近人,肯聽我這個小人兒意見。否則的話,奴才可真就連戰場都去不了,更彆說一槍攮死噶爾丹了。 ”
而當時,若不是他瞎貓碰上死耗子,噶爾丹那廝可就又逃跑成功了。
若如此,說不定皇上為徹底解除後患還得禦駕親征。
槍炮一響,黃金萬兩。
那其中的勞費可就太多太多,從這個角度來說,莊親王所言也算句句有理。
四阿哥確實居功至偉。
胤禛雖不如何交際群臣,但畢竟有明晃
晃的功績在,誰都抹殺不了。
因此上莊親王挑頭,冠勇侯隨即跟上後,不少朝臣也連連點頭。最喜歡看胤礽尷尬的大阿哥更大誇特誇,對胤禛好一通讚譽。
足足誇了盞茶時間,然後才對自家皇父拱手:“再如何經天緯地之才,也是從奶娃娃長起來的,哪家孩子小時不尿炕?亞聖都說人恒過,然後能改。四弟如今秀出群倫,皇阿瑪就彆計較他當年小事了。”
生生被打斷,又被勸誡的康熙:!!!
有千萬個不是想說,結果還未開口,他家四兒子就已經一臉誠惶誠恐地跪下。
言說自己德薄,再經不起莊親王伯、大哥與冠勇侯及諸位大臣的多方肯定。隻是自幼蒙受皇恩,一心想著為皇阿瑪分憂,為大清效力罷了。
還沒等著康熙誇他兩句,說自己偶然提及,無非是勉勵之意呢。
胤禛就認認真真地磕了個頭:“早年承蒙皇阿瑪訓斥,此十餘年以來,皇阿瑪未曾降旨申飭兒子再有喜怒不定之處。應是兒子省改微誠,已荷皇阿瑪洞鑒。如今兒臣年過三十,居心行事大概已定。喜怒不定四字關係到兒子生平。還請皇阿瑪垂愛,將諭旨內四字免記。”
胤禛一直兢兢業業,處處為他分憂。
且不爭不搶,沒有任何不臣之心。回京後,跟胤禔一道看管廢太子跟老十三,也沒少照顧他們。
廢太子之後,所有人對此事噤若寒蟬。
鮮少有人肯出麵力保之,也就是胤禛還念著手足之情,很給胤礽說了幾句好話。
方方麵麵說來,四阿哥都是康熙眼中的好兒子。
這會子見自己隨口一語,就讓兒子如此重視。康熙還難得起了點慈父心思,親自上前把人扶起:“這十餘年來,確實未見你再有什麼喜怒不定之舉。朕前頭偶然提及,無非也是愈加勉勵之意。”
然後吩咐起居注官,此語不必記載。
胤禛千恩萬謝之間,胤礽卻隻垂眸,不讓任何人瞧見自己眼中冷意。
老大賊心不死,前頭那喇嘛事必然與其有所乾連。畢竟,那廝都能信那張明德的鬼話,試圖用那狗屁的異能者來戕害他了不是?
老八也是個狼子野心的,竟然能勾動許多朝臣保舉其為太子。
老四忠誠於他?
或者吧。
諸兄弟間,他跟老三與自己最好,可他背後的勢力也太大了些。真能甘心一直不起心動念,將這個賢王做到底嗎?
氣氛既然已經被打斷,康熙也就不再點評諸皇子。
隻囑咐廢太子:“朕今日放了你,你應該深念朕恩。旁人說你不好的,你不許記仇。前頭拘執你的時候,就算你身邊的宦官侍衛也有說你不好的。都是因朕審問,所以他們才奏,你不得再歸咎其人。且凡規勸你的人,都是你的恩人。順你行事的,才是坑害於你的。 ”
胤礽屈膝跪下:“皇阿瑪所言極是,兒子必聽之信之,絕無違拗。”
康熙又讓胤礽改掉以往毛病,傾心信任他揀拔出來的諸臣。若能遵諭而行,不但是朕的福氣,也是你的福氣,天下的福氣。
若人怙惡不悛,重蹈覆轍,那就是在自尋死路。
說到這裡,康熙便又涕泣,言說若胤礽能敬慎奉行,他就再也不提前事。
群臣:???
所以,前事一筆勾銷,太子還是太子唄?
事情都已經明朗到這種程度,群臣可就不敢再不給當今跟未來天子麵子了。一個個趕緊為請複立太子事上書陳奏,結果卻都被留中不發。
這一次倒不是康熙矯情,還要演什麼三請三辭,實在眾望所歸,盛情難卻。
而是他自打老年喪子之後,心情就一直鬱鬱。接著又遇廢太子事,每日裡怒火衝天,
夜不成寐。再加上張明德案、魘鎮事、選舉新太子事……
父子離心,兒子們相互殘殺,還做了旁人家棋子。
一波波的打擊接踵而來,就是年輕小夥也扛不住,更何況康熙都五十好幾了呢?
那聖躬違和幾字不是誇張,他真病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