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恥.屠殺者必須死(1 / 2)

買活 禦井烹香 10529 字 5個月前

莫祈平說的並不是完全的客套話, 他和馬麗雅所屬的知識教南洋委員會,在買活軍的機構分類中,是被分為統戰機構的, 可以想見將來他們的晉升基本就在這條線上打轉了,這條線上還直接串聯了神秘的情報局,以莫祈平的為人, 他一定仔細鑽研買活軍統戰線上的大人物。

譬如說地位超然的錦衣衛黃謹, 還有現在的紀律委員會幾個姓謝的孤兒, 謝要好是其中最有名的一個,畢竟是情報局長嘛, 此外還有謝善良、謝誠實等等——莫祈平覺得,如果這些孤兒的名字都是賢人六姐起的話, 隻能說六姐的水平沒有比菲力佩主教好多少。

這些彬山孤兒院出身的謝姓人才, 和莫祈平實際上走的不是一條路,他們的忠心是無可置疑的,能力反而還在其次,在謝六姐的安排中,他們常做的也是一些簡單卻又重要的文書工作。能在統戰線上真正執掌大權的,還是在風起雲湧的局勢之中湧現出的能人異士。

譬如說,這個夏祿隊長,莫祈平對他就很留意,他認為夏祿是天生的統戰人才,他不但非常善於‘忽悠’,立下了不少功勞, 而且此人相當低調,正所謂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夏祿在‘延平郡王出逃案’中嶄露頭角, 之後就沒有什麼人在意這個前任王府管家,但實際上,據莫祈平所知,買活軍打通新商路,包括在外地設立私鹽隊辦事處等等大舉動背後,都有夏祿的身影,夏祿在運河沿岸,巴蜀大江一帶的統戰工作中,都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這個人很善於把自己的思想無聲無息地種到彆人的腦袋裡去,成名作延平郡王出逃案,就是很好的例子,莫祈平做過了解,運河沿岸的城市中,《買活周報》、掃盲班教材、買式發型、買式生活習慣……這些買式東西的傳播,並不完全是自發的,而是有一定的步驟,一開始,是價錢不貴,充足發放的報紙,隨後城裡便會開始哄傳某個本地大人物,為《買活周報》中某個話本故事神魂顛倒,甚至鬨出了一些無傷大雅的小笑話。

甚至於還會有人將買式的戲劇,影射到了本地的大戶身上,這樣激起了民眾對於買活軍文娛作品的興趣,接下來,過一段時間,買活軍的戲班子便進來表演了。莫祈平在南洋委員會培訓期間,也讀到過夏祿的筆記,這篇筆記被謝六姐當作課本發放下來,供大家學習,這其中就提到了這種安排的原因。

【百姓對世界的認識,就藏在他們讀到的故事裡,故事就是我們的先遣部隊,就是我們進入百姓心底最有用的武器……】

從這個角度來說,宗教傳說也是一種主題故事,莫祈平很認可夏祿的話,他也很好奇在過去的一年中,夏祿給澗內的華人都說了什麼故事——現在,澗內抗洋的故事,將要被記載在史書之中了,夏祿又立下了一件大功,毫無疑問,他的前景一片光明,莫祈平覺得自己有必要和他搞好關係,所以他把握路上的一點時間,真誠地向夏祿討教了起來。

“我在澗內倒是沒說什麼故事。”夏祿的回答是出人意料的,“隻是分析了一些事實——澗內的氛圍已經不需要故事去培養情緒了,他們都很清楚自己的處境,我也沒辦法去蠱惑什麼,人在生死關頭其實總是很清醒的,他們的選擇也實在不多,在六姐拿出島船之前,澗內的氣氛其實相當悲壯,他們是打算豁出去了,做好了玉石俱焚的準備,島船現身的那天開始,他們才敢相信,這一戰真有無傷而勝的可能。”

當然了,在此之前,華人們也知道自己沒有彆的選擇,除了買活軍之外,誰會為他們出頭呢?就算他們願意奴顏婢膝地向弗朗機人祈求一線生機,也不能改變呂宋島上根本的利益衝突,弗朗機人又要用華人,又擔憂華人們動搖他們的統治。

“這些弗朗機人,他們的人數太少了。”

夏祿說,“所以他們隻能選擇不斷的削弱多數民族,這就是為何域外的韃子進關都一定會濫殺的緣故,人數太多的話,他們完全統治不過來,不幾年就會被多數民族完全消化。明白這一點之後,澗內的族長就完全放棄幻想了,澗內已有一萬五千人,隨著壕鏡開關,呂宋將越來越繁華,華人勢必會越來越多,弗朗機人是無法跟上華人增加的速度的,他們的老巢遠在萬裡之外,周期性的屠殺會是必然的結果。”

他用一種超然的語氣談論著這個話題,似乎並不在乎兩個弗朗機人的臉麵,但他們都很泰然,馬麗雅甚至還點頭附和,“種族屠殺是殖民主義必然的副產品。”

“是,這也是我們買活軍征伐西洋的大義所在。”

美尼勒城並不算很大,教堂就在港口不遠處,這是幾乎所有港口城市共同的特點,重要的建築物總是挨在一起。他們很快就來到了教堂跟前的空地上,這裡現在擠滿了弗朗機俘虜,他們排列成隊,被麻繩拴著雙手,木柵欄把他們框在中間,這些人滿是愁苦地看著教堂之前的買活軍。

柵欄之外,站著黑人和華人,人數還在不斷的增多,甚至有不少人爬上了附近的屋頂,眺望著教堂二樓的窗口,在教堂門口,有一些人被反剪著雙手,嘴裡塞了白布,跪在台階頂部。看來這是有一場公開行刑了,莫祈平從衣著判斷,呂宋總督不像是馬士加路也總督,他沒有選擇自殺,而是被俘虜了起來,留在今天進行特彆處決。

“啊……”在他身邊,馬麗雅發出了輕輕的低呼聲,“安東尼主教……”

莫祈平忽然發現,十幾名教士也被押在了台階上方,這讓他震驚不已:難道沒有參戰的教士也要被處死嗎?這可和壕鏡的做法完全不一樣!

但是,沒等他發問,教堂前已經傳出了震耳欲聾的歡呼聲,不論黑人還是華人,都歡呼著‘六姐’這個音節——一個身影在教堂二樓的窗口露了一麵,很快,身穿軍裝的謝六姐大步走出了教堂門洞,她手裡還拿了一個白色的仙喇叭。

“安靜。”

喇叭有兩個,謝六姐用一個,她身邊的兩個通譯共用一個——謝六姐說的每句話,都會被翻譯為弗朗機語和斯瓦希裡語,所以她的演講速度很慢,莫祈平還可以理解兩次——甚至是三次,考慮到將來的事業發展,他向船隊中的黑人學過幾句斯瓦希裡語。

“今天在這裡,我要給你們上一堂課,告訴你們屠殺和戰爭的區彆,以及,我們為何要嚴酷的懲戒屠殺。”

莫祈平沒想到謝六姐在呂宋的第一次公開講話,居然會是一堂公開課,他有些愕然——某種角度來說,這個女主的雄才大略令人欽佩萬分,她在一些事上相當有遠見,看人的眼光也非常不錯。

另外,謝六姐還是個戰爭天才,她訓練士兵的方法讓莫祈平歎為觀止,更彆說那套軍體拳了,這在訓練有素的士兵身上,就是高效又簡潔的殺人術——如果謝六姐真的來自未來,那麼莫祈平隻能說,看來和平也並非是未來的主旋律,至少戰爭這門技藝在未來更加爐火純青了,以至於謝六姐隨手拿出的東西,在這個時代都顯得非常的先進。

但是,有些時候她的行為又是讓人費解的,謝六姐似乎是個非典型的統治者,她很難預測,她有一種奇怪的虛偽和坦蕩——一方麵她很虛偽,另一方麵她又坦然地承認著自己的虛偽。

就像是現在,莫祈平覺得這堂公開課其實也沒什麼必要,台下的聽眾有多少人能懂得她傳遞的思想呢?弗朗機人們隻有劫後餘生的慶幸和對未來的失落、恐懼,黑人,莫祈平不是瞧不起他們,這些從外地被運來的黑奴能懂得什麼呀!

至於澗內的華人,他們的思想應當還很老舊,買活軍的很多概念對他們來說都實在太新了一點。謝六姐的課似乎是上給自己聽的,不存在任何實際價值——

但莫祈平很快就更改了自己的看法,因為他看到了台上正在拍攝的張宗子,莫祈平意識到,他的思維還是太老舊了一些,視野也還還是太狹窄了一些,有些事情並非隻是做給現在的人看,而是為了在曆史上留下自己的痕跡。

就像是山頂的京觀,它很快就會被燒毀(傳染病和氣味的考慮,所有京觀都留不久),但搭建它的人力物力也並非白費,這座人頭高塔,還有那飄揚的長聯,以及石碑上醒目的字跡,都會化為圖像,成為版畫,被買活軍發往全天下,進一步加深華夏這概念的建築,或許其中有一些還會漂洋過海,給裡斯本的大人物帶來心梗般的惡意衝擊。

六姐的智慧,在時代的醞釀之下更加香醇,又像是大海一般淵博,令人完全無法窮儘,每一次都有新的收獲……

莫祈平對於謝六姐的仰慕是極為真實的,因為他每一次都感到自己又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他認真地聽著那進展緩慢的授課,這裡麵有些概念是莫祈平自己也能捉摸出來的。

“戰爭,也不算是什麼太好的事情,不過它是難以避免的,因為戰爭是政治的延續,而政治則是人和人打交道不可避免的產物。我們可以這樣認為,戰爭是兩個政權的爭吵,資源很有限,沒有人能全部拿走,政治協商行不通,那就開始比劃肌肉,讓彼此看看自己的力氣到底有多大。”

這個比喻是很切實際的,人群發出了輕輕的笑聲,就連弗朗機人們感興趣地抬起頭來,看著謝六姐。謝六姐繼續說,“戰爭最大的目的,就是重新劃分利益,人們都想得到和自己實力相符合的利益,所以通過戰爭來取得共識——這是戰爭的目的之一。”

“戰爭的目的之二,是為了消耗多餘的人口,資源不夠了,發動戰爭,殺死一些人之後,飯就夠吃了,於是,戰爭就這樣結束了。”

“很多時候,人們發動戰爭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要完全消滅另一方,而是為了在血腥的對話中確定新的秩序,戰爭中的雙方都有自己的理念,他們希望對方能按照自己的理念行事,這就是理念之戰,有時候你們歐羅巴人叫做聖戰,因為移鼠教是你們的理念,不過,純粹因為理念而發動的戰爭是很少的,因為理念的衝突,大多數時候服務於利益的衝突,起源仍然是資源的匱乏——這種理念戰爭,會在自己的理念得到推廣後結束,信教的活下來,不信教的死去。”

“這裡,我說了好幾種戰爭,它們的開始與結束,大家是不是已經發現了戰爭和屠殺的不同呢?”

問題在聽眾中得到了零星的反響,但大多數人都是一臉困惑,莫祈平高高舉起手,謝雙瑤點了點他。

有人小跑著遞來了喇叭,莫祈平接過喇叭說,“戰爭有結束的條件,屠殺沒有。”

“沒有錯,戰爭有結束的辦法,理念戰爭,你可以選擇遵從對方的理念,人口戰爭,消耗的人口達標就會停下,資源戰爭,達成新的分配辦法就可以停止。而且每一場戰爭,失敗者都有一部分人可以不必死,遵從對方理念的人,幸運地活到人口達標日的人,願意割讓資源的人。這些人是可以不必死的,那麼,大家現在知道,為什麼二十年前發生的排華屠殺,叫做屠殺而不是戰爭嗎?”

“因為二十年前,華人沒有任何辦法讓屠殺停下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