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新兼職(下)(1 / 2)

買活 禦井烹香 6319 字 6個月前

“這才多會呢, 這風就割臉了!不塗麵油真是不行,感覺在臉上一刮就是一道小口子,淌血一樣疼。”

“可不是?那口罩都恨不得戴到眼睛底下了, 哎,我說他嬸子, 啥時候貨郎再來賣麵脂, 您喊我一聲的, 啥都不買,麵脂不能不買, 買活軍那的東西就是好, 煤油也罷了,那礦脂當真是神效,說是比獾子油還好使, 什麼凍傷裂傷, 抹上幾天準消——煤油燈用不起,這礦脂倒是能買得起一點兒, 當凍瘡膏用。”

“可不是,這煤油燈日日夜夜的燒,燒沒了也就沒了, 礦脂雖貴,省著用能用好幾年呢——這也是買活軍憐老惜弱的, 您是不知道, 上回我聽那貨郎說呀, 礦脂在買活軍使館超市裡, 調和了什麼香露、薄荷、冰片,用蚌殼裝了,叫珍珠霜, 一蚌殼要賣三五兩銀子,其實和賣給咱們這東西都是一樣的原料,給咱們可不就便宜多了?這要不是想著咱們老百姓,還不都做成珍珠霜去?”

“倒是,買活軍做買賣倒的確周全,就是……”

兩個老嬸子不往下說了,而是借著白日裡窗邊的光線,仔細地數起了毛衣的針數來,自從買活軍發明了毛衣這東西,北方各地的婦女,手裡就永遠少不了毛線活,自家的織完了,還可以去領外頭的活回來做,多少都能貼補點家用。

這冬日裡天也短,北方人貧苦,平日也沒有去菜市的習慣,起來洗漱了,對付著吃了早飯,有相熟的那就拿著自己的板凳、笸籮,懷裡揣著饃饃,不請自來了,今日在你家,明日去我家,除了彼此說話解悶之外,為的其實就是節省柴薪,家裡人都外出時,自家屋子裡不燃火盆,兩人聚在一起踩一個火盆能暖和些,等到傍晚,家裡人快回來了,這才彼此各自回去燒起炕來。

在這樣的節省之下,一戶人家一天取暖的煤塊,可以控製在五斤,如此,三個月下來,最少最少也要一千五百斤的煤才能對付下來,這是個不小的數目,其實也就是說,要是在北方,一年攢不下買煤的錢,那熬的過一個冬天,熬不過第二個冬天,總有一年會凍死。這也就是為何說北方人堅韌能吃苦了,因為在北方,不能吃苦,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那都早凍死了,活下來的那都是精打細算,有門路會過生活的人家。

像是這兩個嬸子,白日裡還能盤腿在炕上,那都是胡同裡家境非常不錯的了,證明白天炕裡也不熄火,雖說這溫度還不至於要脫棉褲,但白日不熄火,一天少說也要耗煤十斤,以今年的煤價而言,這實在是殷實人家了——如此奢靡,且還有一點原因,那就是他們家有孩子。兩個嬸子手裡織的都是給小孩兒穿的毛衣,小孩兒還小,一件毛衣沒一兩個月就要拆開補線重織,所以針線活是停不下來的。

“下雪不冷化雪冷,這兩天冷過去了,還能再暖和幾日,再要下雪,那就是幾天幾夜的大雪了。”

說話的秦嬸子,這幾年家境要略差些,多是她登門來毛嬸子家裡,雖說午飯自帶饃饃,無非是吃幾口毛嬸子家的鹹菜,但她是好強的人,凡是小寶的活兒,都搶著幫做,並不提要什麼謝禮。這會兒數著針又叨咕起來了,“唉,也不知道南城如今怎麼樣了,有句話正對景了——大雪紛紛落,我住柴火垛,看你們窮人怎麼過!咱們也就是比住柴火垛略好些,還改不了操心彆人這毛病。”

“您這話可就過了,也就是這兩年略難些,等過上幾年把賬還了,照舊的過好日子去。”

“這賬可哪有這麼好還啊,便是還上了又如何?家裡嚼口大,照舊緊巴,就說這柴火吧,今年是狗子一個,我還能老著臉皮帶到老姐姐家裡來練字,過兩年,狗子添弟弟妹妹了,還如何能帶出來?家裡就隻能沒日沒夜燒炕,昨兒我聽狗子爹在那算呢,按這幾年的煤價,一年怕不得往裡燒進去十兩銀子?”

“十兩那多了,五兩是差不離。”毛家媳婦也從廚房進來了,手裡拿著一個笸籮,裡頭放著翠綠皮紅心的心裡美蘿卜,切成一段一段的,“嬸子快吃幾片,您這聲音都嘶啞了,準是生火受了煙氣,寒冬臘月,蘿卜賽梨,不嫌棄就嘗嘗,我剛吃了一片,這蘿卜不辣!”

再怎麼樣,蘿卜和白菜各家還都是有的,北方家家都有地窖,這兩樣耐窖藏的蔬菜,每逢秋季立冬,家家都大量購買,時機恰當便立刻入庫儲藏,達官貴人吃洞子菜,一般的百姓家冬菜還是可以配著吃的,雖也較難得,窮人家裡還是以粗鹽醃的鹹酸菜為主,但在毛嬸子、秦嬸子這兩家還算不得什麼,秦嬸子便取了一片蘿卜噙了,笑道,“偏了您了,蘿卜就是土人參,這可是好東西呢。”

她一肚子的掌故,毛家婆媳都願意聽,媳婦兒也偏腿上炕,愛憐地把繈褓裡的孩兒擺擺正,逗了逗她的小臉蛋,自己也取了一片蘿卜,聽著秦嬸子絮絮叨叨地講著什麼《本草》、《藥經》裡蘿卜的效用,正要吃時,忽然聽到遠處傳來駝鈴聲,逐漸接近,媳婦兒又坐不住了,“莫不是俺大哥來了?您坐,我出去看看去。”

說著,忙又披衣戴帽子,從套間裡出去——此時北方走遠路,多有用駱駝的,尤其是商隊更愛駱駝,俗語‘九國販駱駝’,意思便是遠生意多用駱駝做,這人能去九國販駱駝,可見跑得多遠,多能兜攬生意。毛家兒媳娘家大哥,就是常領著商隊出門的二管事,因此一聽駝鈴響她就坐不住,總盼著是娘家來人了。

過了一會,駝鈴聲越近,毛家兒媳在院門邊張望了半日,回來卻迷惑地說道,“倒不是我大哥——一夥人運煤來了,那是煤市街的駱駝隊。”

京城的煤塊兒,多是由駱駝隊從西山運送到城外的煤棧,再從煤棧運送到城內煤市街一帶,因此煤市街的駝隊也是有名的。城裡人家買煤,多是自己推車去拉,一車能拉一千斤,一冬也就是一兩車的事兒,駝隊並不來這一帶的胡同。毛嬸子聽了也是疑惑,但因為和煤有關也十分關心,“是來賣的?多錢一袋子,可問了沒有?”

“瞧著凶相,沒敢問呢,他們就在胡同口大街上停了。”

毛嬸子便把蘿卜三兩口塞進嘴裡嚼了,趕忙喝一口熱茶漱漱口,去一去嘴裡的蘿卜味兒,“你小人兒麵薄,我老婆子問去。”

說著,和秦嬸子一起,張羅著穿罩衫,趿拉鞋子,戴帽子,一絲不苟地穿戴上了,兩人互相攙扶著出了院子,便果然見到一行人站在大街上,往胡同裡指點,身後是一支駝隊,那些人身材都十分高大,有男有女,兩個女娘拖著油亮的大辮子,站在人群中央,張羅著排布,又是拿大秤,又是拿喇叭,又是往下卸煤的,看得人一頭霧水,此時沿街人家多少也都有出來看熱鬨的,還有人問道,“這不是木頭嗎?喲,那是你家裡的,還有衛家的大姑娘!”

這都是一胡同的老街坊了,兩個嬸子一聽,也不巴著門了,都往外走,深怕來晚了趕不上新鮮的。“木頭,這是啥意思,整了煤來賣?多錢一袋子呢?”

“嬸子們彆急,這不是賣的,是舍的,您二位有名的富戶輪不上,舍給老弱貧戶,一家二十斤——”

這時候鐵皮喇叭已經拿出來了,木頭交給幾個伴當,都拿著喇叭進胡同去喊,“買活軍發善心,舍煤了,裡坊窮困人家都能來拿,一戶二十斤,不多不少是個心意——也不必多拿了,過幾日還來的。”

二十斤煤,確實不多,也就是毛家一天多的量,不值當在雪裡排隊等著領煤的,但對窮人來說二十斤煤省一省可以用五天了,這樣的好事上哪找去?不一會,胡同裡院門幾乎都開了,窮人忙著出來排隊,殷實人家也多有興味盎然出來看熱鬨的——沒辦法,貓冬、貓冬,冷天大家都貓著不出門,也著實無聊,大冷天不值當排隊領煤,但要在雪地裡站著看熱鬨那還是值得的。

“找誰領煤那?”

“木頭,找你嗎?”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