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章 此間樂,不思歸(下)(1 / 2)

買活 禦井烹香 5185 字 5個月前

葉昭齊和信王, 如今都還是在讀書的,隻是到了中級班後期的學分,便不太會有同學能全部修完了, 多數都是擇選自己感興趣的方向去修,要麼考專門學校,要麼拿獎學金去讀高級班——買地這裡,對於一般正常升學的蒙童來說, 掃盲班和托兒所其實是合而為一的,孩子在托兒所裡大概五歲左右,便會給他們升到托兒所的大班去,在大班接受掃盲教育, 一年下來, 掃盲班差不多畢業了,六歲起通過考試,便可以去讀初級班了。

初級班這裡,一個不聰明也不算太笨, 掃盲班正常讀完,但沒有彆的教育來源的蒙童,大概是可以用五年到六年讀完的,主要是因為買地這裡,一天隻上半天的課程, 餘下半天他們要幫著家裡乾活——如果是家裡條件好的, 這半日去上補習班, 那麼他升學的速度就比較快, 三年學完初級班也不在話下。

像是信王、葉昭齊這樣的學生,本身入學時年紀就比較大了,自製力比孩童強得多, 而且也有很好的舊式教育的底子,初級班對她們來說,最難的還是數理化中的理化部分,所以初級班他們讀起來是很快的,用一年時間來攻關理化便可。他們是並肩升入中級班的,成績也在伯仲之間,信王剛來時,沒考過葉昭齊,之後雖然也沒成功考過頭名,但有數次都很接近昭齊的分數,兩人彼此較勁,互相也很熟稔,隻不過那時候往來不多,因為互相視為‘敵人’,又有男女之彆,也是剛來買地不久,沒有完全浸入風氣的緣故。

再往下,等升入中級班之後,這種較勁的意識,便要淡化得多了,主要是兩人都逐漸開始接觸實務,信王的攝影事業如火如荼,而葉昭齊也參與到劇社的創作中,這段時間,她自己還寫了兩冊話本——其中一冊以女子逃家曆險為題材的《逍遙遊》,頗為受到市場歡迎,為她賺了一大筆錢不說,連信王都看得入迷,化名讀者,給她寫信,分析作者的謀篇布局,句句切中肯綮,誇得如花團錦簇,又極言誇獎他喜愛的文中角色,為她討要待遇,竟得到了葉昭齊的回信,兩人一人在明,一人在暗,還通信了一段時間,現在仍然偶有書信來往。

不過,這事情昭齊本人是不知道的,兩人升入中級班之後,雖然還時常在學校遇到,但所學的方向已經完全不同,不再比較分數,關係反而緩和了下來,按照敏人的觀念來看,他們算是多年同窗,這關係有時候比一般的朋友要更親近一些,幾乎可以算是半個親戚了。

而隨著兩人在買地呆的時間越久,逐漸被潛移默化時,買地的民風也正在急劇地變得更加開放起來,五年前,街上還少有同行的男女,便是夫婦上街,也是一個在前,一個在後,外人麵前很少交言,現在呢?便是未婚夫婦也可以大膽地走在一起,男女交談,簡直是家常便飯,便連女子公然著短袖上街,這樣的事情都因為天氣逐年變熱,而顯得越發自然了,信王和葉昭齊見了麵,也不同從前一樣互不搭理,很可以公然地說幾句話,也不會有人誤會什麼了。

“我是專門回來報道運動大會的,”見信王站住腳,昭齊也就揮了揮手裡的仙手機,遞過一個略有些挑戰的眼神,信王也是心領神會——昭齊這是還沒忘記兩人一起去壕鏡時,她一路眼饞信王的手機之事。當時信王不好借給她,主要是這東西也並非他自己所有,現在她倒不用眼饞了,自己也搞了一個。“這樣的盛事,自然是要印到《萬邦報紙》上去的。”

她突然換著說起了弗朗基語,指點著人群告訴信王,“我們編輯部好幾個記者都來了。”

不錯,昭齊這次南下壕鏡,是去籌建買地的《萬邦報紙》編輯部的,她文學能力出眾,有一定的社會影響力,而且上了中級班之後,便選修了數門語言課,跟隨通譯一起學習弗朗基語、紅毛番語,拉丁文和英語、法語。當然,不是每門語言都能流利聽說——在雲縣,除了和通譯之外,平時說外語的機會很少。但昭齊語言天分很高,學了兩年,現在看幾種語言的書信,已經沒有什麼問題了。自己纂寫文本,固然說不上文采飛揚,但至少能讓洋番看懂沒太大問題,算是典型的啞巴外語。

信王雖也對外語有興趣,但他又癡迷於攝影,又還喜歡理化,兩人的科目已經不再重合,信王隻會一些弗朗基語——弗朗基畢竟是和大敏打交道最久的外番,他也跟著昭齊看了過去,說起了弗朗基話,“都是哪國人?全是弗朗基人嗎?”

在密密麻麻的人群中,迎著許多好奇的眼光,彼此用另一門語言交談,使得旁人便是想要探聽也聽不懂,這是一種讓人很有些得意的感覺,兩人目光相逢,彼此一笑,昭齊換說回漢話,道,“來了兩個馬麗,現在她們的漢話說得很不錯了,還有一個英吉利的商人,他還不太會說,你看,他在那呢,和黑大漢正攀談。”

不錯,雲縣最近的景象,確實是比較特殊的,那就是在華夏百姓中,混合了很多洋番,而且百姓們還一副司空見慣的樣子,就是這會兒,在麻繩攔起的觀賽席裡,就有不少洋番工作人員,黑色、白色的都有,那黑大漢還用英吉利話向那曬得滿臉通紅,全是雀斑的中年商人解釋著什麼,葉昭齊道,“喬治完全無法理解為什麼要比較爬樹,到處問人,他覺得這有點荒謬。”

她似乎不太喜歡喬治,語氣十分耐人尋味,信王倒正好現學現賣,“爬樹怎麼不比呢?運動會的每個項目都是有意義的,爬樹就很貼近百姓的生活啊——鄉間的農戶哪有不會爬樹的,不爬樹如何摘果子?隻怕比起賽跑,農戶更喜歡看爬樹呢,若是爬得又快又穩,也可以跟著學學手勢、發力麼!”

這是剛才來路上,小內宦和他說的,也是有板有眼,似乎很符合買地一貫的邏輯,葉昭齊聽得很入神,掏出本子唰唰地記了幾筆,“得寫下來——這要寫到報道裡去的,項目的擇選標準,貼近民生,道統的先進與優越……到時候看那英國佬怎麼說。”

信王聽她念念有詞,心中也是一動,暗道:“是了,難怪《萬邦報紙》要放她過去,她雖然外語永遠不會和洋番一樣好,但洋番也不會和她一樣,用這個角度做報道啊……”

原來這份《萬邦報紙》,是三個月以前,應留在壕鏡的三個馬麗請求而編纂而成的,自從壕鏡、新安兩港開埠以來,已有兩年時間,萬邦商船悉數彙聚於此,他們多數對於買活軍是很陌生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