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2. 半壁江山全數代管? 京城.眾人 連今……(1 / 2)

買活 禦井烹香 5227 字 5個月前

“一一如一, 一二如二——”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八月底, 京城的天氣早晚已經很涼了,體弱的人家多要穿起薄薄的夾襖,便連街頭巷尾, 夾著小木棍來上特科班的頑童們, 也不再隻穿一件肚兜,甚至是乾脆打著赤膊了,各量家境貧富,或者是穿著百衲衣, 或者是穿著整潔的短衫長褲, 腳上也踩了千層底的布鞋, 一早上就大聲地唱著‘一一如一、一二如二’的童謠,蹦跳著趕往教室去了。

“娘,我也想去!”

不乏就有孩子羨慕地看著這些同齡人們, 轉頭或是低聲央求,或是理直氣壯地喊叫了起來——酷暑已過, 前些時日在京城流行的瘟疫,逐漸地也到了尾聲,之前一段時日裡,因為各種原因沒有上學的孩子們, 這會兒也重新感到了學堂的誘惑,甚至還有些孩子無師自通地找到了各種不同的角度來說服家長。

“就讓我去吧, 娘,現在特科掃盲班畢業,便是去扛包都多賺幾個哩!”

“聽說特科班的教室, 到了冬日可暖和了,他們是不缺煤的,爐子燃得很旺!還有蠟燭!”

這條理由,頗為能說服一些家長——雖然特科班並不收錢,甚至還學足了買地的做派,凡是考試優等,多少都有獎勵,但哪怕就是在京城,也並非所有孩子都被囊括到特科班裡去的。

有些孩子是因為從小學習儒學,這會兒也還繼續跟著原本的塾師,不願棄了科舉之道,去考特科——這是有錢的,還有些孩子則是純粹因為家貧,家長甚至無力承擔孩子去讀特科班的一些微小開銷——連一身衣物,一雙鞋都是奢侈,五六歲的孩子,還赤條條地到處跑來跑去,這樣的孩子出現在街頭巷尾,大家倒還不覺得什麼,但若是要去上課,自家也覺得沒有臉麵,因此便找了各種借口搪塞,不給他們去。

此外,也有些頑童不耐煩上課的,家長也完全放任自流,畢竟他們自己的營生,和學問關係實在不是很大——和買地比起來,在京城這裡,讀書識字並不能算是一種必備的技能,隻能算是各種行業中的一種,完全是可以選擇的。不識字,還有很多行當可選,而且活得也還不錯,不像是買地,活死人們多少沾染了六姐的習氣,認為一個人倘若不認字,甚至不會拚音,不能自己拚讀懂得報紙,那就儼然是一種罪過一般。

觀念不同,上學的積極性也就不同了,哪怕在特科識字班最多,條件也最好的京城,孩子們去上課的比例都不能趕上買地,就更不說京畿彆的州縣了——要知道,皇城可就在京城,這裡是保皇派,也就是特科派的大本營,當然是開展特科政策條件最好的地方了,隻要一走出京城,要開始依賴縣衙辦事了,那些特科吏目,要辦起事來比京城可要難得多了!連京城都是如此,彆處也就是可想而知了。

不過,班開起來了,總是會有人去上的,而且,特科班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它背靠著廠衛和皇帝,而廠衛、皇帝有錢啊——這幾年來,買地和京城的奢物貿易,是直接和皇帝內庫結算的,隻有新安的關稅遞解給戶部。這就等於給內庫增加了一個極大的進項,而因為買活軍包運了遼餉,內庫就不用持續補貼官庫了,又是節流,又是開源的,這幾年,皇帝的內庫隻怕是一百多年來最豐裕的時刻了。

買活軍為內庫帶來的,遠不止是豐厚的進項,還有極強的主動性——在此之前,彆看內庫掛了個內庫的名頭,但其實有一多半的開銷,還是要被戶部挪用走的,皇帝和官吏們在內庫上的博弈,自來便是激烈。一方占據了大義,恨不得把內庫給搬空了,‘君無私產’,另一方卻是看透了‘君無私產’背後的門道——這要自己不留點錢,還怎麼差遣人辦事?這君無私產,錢都去戶部了,真當是去了該去的地方嗎?還不是被你們各層官吏給搬回家裡了?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

但是,哪怕心底是門清,麵對各種索要,皇帝也不能都挺著不給,多少都要給一點的,花出去十兩銀子,能有一兩辦到事情上,便算是不錯的了。可自從買活軍崛起之後,內庫這裡,便感到腰板直起來了——不是因為有錢了的問題,而是哪怕麵對戶部官吏的索要,內庫這裡都不是沒有話回——辦事真有你們說得這麼難嗎?真要花這麼多錢的話,還不如歇了算了,外包給買活軍來做如何?

就比如說河政,和遼餉一樣,也是個無底洞一般的大頭開支,往昔每年都是要內庫撥錢的,否則便是荒廢,而內庫的錢從哪裡來?便是從被大臣們罵得狗血淋頭的礦稅、皇莊裡來,稍加思索,其實很快就能發現這裡的貓膩——皇家等於是吃力不討好,出麵盤剝百姓,得的利還要分給朝廷去做河工,然後又在其中被各層官吏層層盤剝,最後河工還是一攤爛泥……惡名是皇帝擔了去,最後得實惠的還是官吏,這皇帝豈不成了冤大頭,白給官吏們張羅了嗎?

可若是以前,再不服氣,也得認,因為除了朝廷之外,還有誰能組織起河工修築呢?現在那就不同了,再彆拿河工來說事!要是河工好,何至於年年決堤,大河年年都有水災?要知道,現在皇帝的耳目,可比從前要靈通多了,不但有國朝旬報,開闊見聞,就是買活周報也時常會說起流民們在北方的所見那——各地下買去討生活的流民們,都是要組織起來一道走的,由買地的船隻沿岸護航,這流民們走到哪裡,消息可不就傳播到哪裡了嗎?河工到底修得如何,也就瞞不過人去啦!

錢沒少花,修得這麼差,這裡頭的罪過,細追究起來,夠死多少人的了?去年,由南河鎮守太監首倡,先斬後奏,竟是和在南河境內開設的買活軍辦事處聯手,雇傭他們來整修河工,一筆包了銀子,餘下事情,全由買活軍來辦——買活軍辦事處,在商都是有一片很大的地方,給他們安置整編那些準備去到江南,從江南下買的流民的,這些流民經過簡單的掃盲,立刻就拉出去安排在河工上做活,報酬也是給足了的,如此前後四個月,活兒乾得很俊,錢一分沒有多花,不過是往年南河道河工銀子的十分之一!

這消息一出,大河沿岸,各地的鎮守太監都是蠢蠢欲動,而地方衙門則更加尷尬,內庫這裡,又少了一大筆開銷,這會兒可是有錢得很那。尤其如今這皇帝,也不好修仙問道,也不好營建園林,內庫中的錢糧,除了想建一些水泥小樓之外,大多都還花在特科體係的搭建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