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7. 虎妞馬翠英 雲縣.馬正德 閨女你是不……(1 / 2)

買活 禦井烹香 6278 字 6個月前

“老馬, 老馬,你快來,校長找你呢——你是遼東來的對吧, 原還做過女金的包衣?你女兒也在呢?都來, 我記得你還有個兒子的, 他人呢, 還在咱們學校裡嗎?”

“他前陣子考上軍隊, 去當兵了!”

雖然才是春日, 但這幾日買地的天氣已經比較暖和了, 馬正德腰間掛著旱煙杆,赤著腳貓著腰,正在水稻育秧田裡忙活呢, 被教務處張主任喊上田埂時, 還有些迷糊,扯下脖子上掛的毛巾,一邊擦手一邊問,“咋地了?這是攤上事了唄?”

“是攤上事了——大好事!”

張主任往田裡瞥了一眼,“這節課上完了嗎?學生們開始實踐了?那你跟我來——女兒也喊上!”

既然是好事, 馬正德也沒什麼好說的,但他是個不緊不慢的性子,並不著急, 而是反問道, “是專要我們姓馬的?還是要遼東來的老農戶?若是遼東的老人, 我班裡還有幾個學生,也一起帶過去唄。”

“我要你們姓馬的乾嘛呀——”張主任也是著急,一拍腦門,“對對, 你班上遼東的農戶都叫一下!人選你來定!瞧我,急著傳話都忘了,那你們一會就往大教室走,下課鈴響之前要到,我這去彆處傳話了!”

說著,他便拔腿往遠方田埂飛跑去了,很明顯要往下個在上實踐課的班級去傳話——張主任年紀太輕了點,才剛二十出頭,平時什麼事都做得挺好的,待人也熱情,就是一點,性子有點兒著急。這也是買地這裡很多吏目的特點,這裡太缺人,吏目普遍都很年輕,辦事效率雖然高,但有時候考慮得就沒那麼周全了。

在馬正德這個年紀,心裡就比較有盤算了,站在田埂邊點了幾個學生出來,讓他們交接一下手裡的農活,又囑咐學生們,“把觀察日記都要寫好,會畫的,給秧苗形態做個速寫,一會再去觀察一下老方式育苗的秧苗,做好對比。明天我要查作業的!”

再急的事情,也半點不耽誤他布置作業,田裡不少學生立刻就苦了臉——這些學生很多都是機靈的農戶被提拔過來的,他們倒不怕乾活,農業專門學校的農活很輕鬆,因為量小,但最怕的就是寫報告了,很多學生雖然能讀,但寫字卻還是弱項。

偏偏想要做田師傅,寫字是必考的,再是唉聲歎氣也沒法逃避——田師傅的前景是非常好的,要比普通半工半農的百姓,日子好過得多了,還有被提拔為吏目的機會,算是半個官家人,這些學生誰也不舍得放棄這樣的好前途。

“爹,你說學校喊咱們,是不是和北麵的戰事有關?”

一路走去辦公室的路上,馬正德閨女馬翠英就問了,這是個典型的遼東姑娘,個高,壯實,說不上好看,一張長臉,但聲氣十分敞亮,天賦有限不算聰明,但踏實肯乾,在農活上能沉得下心來——馬翠英體能什麼都是達標的,可就是數學實在不好,幾次選女兵都沒中。

要做女工人,她個高,手指粗,也不如細巧女子受歡迎:現在很多南方從前的繡娘,有天賦的都去轉做機械維修工和鐘表匠了,除了流水線操作機器的什麼縫紉工之外,其餘廠子裡的工作,除了搬運工之外,其實要求各異,有要求力氣和體格的,也有要求細致和穩定的,也有雙方素質都要有的。

車間裡的車工、鉗工、銑工、磨工、鏜工、刨工,現在還多了個焊工、電工……其中最要求力量的車工,女工會比較少,其餘崗位都有不少的女工,尤其是大型機械的維修工,更是必須要有身量瘦小,而有一定力氣的女工參加,因為她們體格小,鑽機器要比大個子容易得多。

馬翠英這裡呢,個子大,力氣又不比同體格的男人多,而且她月經期反應大,得有個三四天不能下苦力,做車工那也不容易有突出表現,手指粗大,不如南方繡娘的手細發,就算進了紡織廠,那也隻能乾點粗活。

而且,翠英性格直爽,有時候說話不過腦子,思來想去,馬正德就還是讓閨女跟著自己乾,這樣的老閨女還是放在身邊放心點,也不指望她去工廠了,這要真去了,還想混個一官半職?做個田師傅,隻要能出師,前景也不比做工人差了,隻要莊稼伺弄得好,走到哪裡都被人高看一眼,安安穩穩的小日子是完全可以保證的。

還真彆說,馬翠英這一點繼承了父母,確實是伺弄莊稼的一把好手,雖然讀書認字都是馬馬虎虎,讓她做數學題,半天才做兩道,但看農學書籍卻是意外的有耐心,很能舉一反三,把課本上說的轉化到實踐中來,因著愛搞這些,她《買活周報》是必看的,在農業專門學校裡也容易交到朋友——說的都是專業,有共同語言嘛。

馬正德知道,那些小年輕還張羅著想搞個《閩東農學地區報》,總結閩東農業的特色呢,彆看是個憨閨女,在雲縣這裡也不能說是耳目閉塞了,消息挺靈通的,還知道老家內旮旯正在打仗,盛京已經被敏朝收複了……這都是馬翠英告訴馬正德的,馬正德這裡,一心撲在農事上,他還是老農民的那一套,好像本能地就不怎麼關注遠方的消息,哪怕那兒是他的老家,也不願多提多想,這會兒被閨女說起了,方才是想起來。“沒準就是這麼一回事……北麵打仗了,朝廷想問問老家的農情。”

至於買地的朝廷為何會關注遼東老家的農情,在馬正德看來這倒沒什麼稀奇的,即便他不知道女金人打算送土地的事情——雖然已經在雲縣上下都傳開了,但隻要沒上《買活周報》,就總還是有人不知道或者說不相信的。馬正德就是其中之一,不過,這種消息不靈通,思想又比較簡單的農戶,卻也有他們自己的邏輯,他們普遍對於大華夏概念極為接受,認為買地操心遼東很正常——大家都是華夏的政權,華夏的土地不也是買活軍的土地嗎?畢竟,馬正德一家可就是在買活軍如此的關切中,才有從建州的農莊裡一路南下到買地安身的福氣。

“什麼?你說建州把盛京以北,一直到海參崴的土地都送給咱們了?”

也是因為原來毫不知曉,在大教室裡,不少原籍是遼東,和馬正德一樣一心撲在種田上的中年農戶,也是吃驚得說不出話來,“這不是——這不是把他們這些年來侵占了的土地全都吐出來不說,還把老家都全賠進去了?!那……那他們去哪啊!他們也好幾十萬人呢吧?!”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