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6.遼東小江南(1 / 2)

買活 禦井烹香 6611 字 5個月前

的確, 周老七一路北上,最深刻的感覺,甚至還不是遼東的寒冷, 而是北麵人口的稠密, 這遠遠超出了他的想象,在周老七的想象之中,一旦北上過了大河,整個北方都會是冷清寥落, 人煙稀少的景象——這幾年, 北方氣候又冷,災異還不斷, 在雲縣他是切切實實地感受到了從北往南的龐大人潮的,很難想到, 在這樣大規模的人口遷徙之後,留在當地的人居然還有這麼的多,看起來好像根本不受南下人潮的影響似的,城市也依然顯得繁盛,此情此景,真讓人不由得就要問一句了:北方的土地這麼貧瘠,且不說現在了,以前你們都是怎麼活下來的?

若說淮河以北是這般的情景, 還勉強可以解釋,把理由歸結為人口從農村往城市遷移的話, 那盛京以北的情況, 就真讓人摸不著頭腦了,周老七從盛京出城,走了兩天就看到了田壟以及村落——建築以地窩子為主, 而且都還顯得很新,一眼就能看出來,這是兩三年內剛形成的村落,當然這也是必然的事情,因為在建州徹底老實,《盛京共識》簽署之前,官道兩邊就是交戰的第一線,誰會在這裡種田?便是有農戶,也都是在一些隱蔽的林地、山穀偷偷地種幾畝地罷了,根本不會在官道兩側現身的。

可現在,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從盛京往外,地勢非常平坦,的確是易於耕種的,在馬上放眼望去,目光所及之處,幾乎都是被開墾出來的田地,其中阡陌交錯,井井有條,又和敘州是完全不一樣的境況。俗話說,蜀犬吠日,在一地生活久了,有一些印象的確是根深蒂固的,譬如周老七,從他記事起,所見到的田地就是碎的,形態不規則,而且一家的地往往在村外各處,地形也不一樣。

這是山城特有的現象,沿江往東,一路上多是丘陵,梯田就更是如此了,隻能是可著地形來。便是罕見的平地,也往往因為諸多曆史遺留問題,讓田地的形狀變得很不規則——田地的形狀是田壟決定的,在高處往下看,田壟於大地上組成的線條,似乎從來都是彎曲的,繪畫出了各種各樣的形象,這是他所熟悉的曼妙曲線。

而在遼東這裡,一望無垠的平原,一條條筆直漫長的田壟,給他的感覺自然是極震撼的,這樣的景象似乎和自然並不貼合,直的就像是體現了此地的百姓格外不屈的意誌,在和自然結合得最緊密的農業領域,卻讓周老七有了一種在買地的建築中常常見到的,充滿了人類意誌那種反自然的美學感受——他搜索枯腸,許久才找到了‘幾何美感’這個詞,來形容自己的感受。而沿著田壟邊排水渠的官道往前走,大概一炷香的功夫之後,便可以見到零零散散的地窩子了——這裡的人家院子都很大,大概是因為住戶還不算太多的緣故,家門口都恨不得有個兩畝地的曬場,對於地緊逼仄的南方人來說,這又是一重震撼了。

“房子,還沒建起來的,時間還是短了點,再說,建房這是一筆大花銷,再加上都想蓋水泥房,家家戶戶都還在攢錢,暫且先住幾年地窩子吧。地窩子冬暖夏涼,其實挺好的,就是冬天一定要注意,鐵皮爐子的管道不能漏煙,不然的話,無聲無息就死在窩子裡了,這樣的事情兩三年總有一起的。所以現在很多人攢錢會先把炕壘了,這樣灶台在外屋,就又好一些了。”

這裡的村子,組織形式和周老七見慣的農村也迥然不同,基本是沒有宗族可言的,村裡的大小事情全都聽村長和村委會的,這其中村長是被指派來的,雖然他也種田,但畝數很少,上頭每個月都會給津貼,村長的主要工作一直是協調村裡的生產——對,這裡的田地安排也不由百姓自主,除了屋前自己院子裡的地之外,正經田地種什麼是需要聽田師傅的籌劃的,包括播種和采收時間都是如此,村長工作的一大部分內容就是這個。理由也非常的簡單,因為買活軍現在隻收很低的田稅,而且還包購收成,同時,他們還出租耕地機和收割機,也就是說,種田中最費力的功夫已經可以由機器來完成了——但蒸汽拖拉機來一個村的時間是定死了的,所以村民的作物必須統一品種,不然就沒法安排了。

“當然,也可以說自己做,但怎麼做得過來?俺們這裡和南邊不同,南邊一個人伺候四畝地,這算是頂天了吧?再多了真做不過來了。五畝地,那是能累死牛的——”

村長是曾經在南方呆過幾年的山陰農戶,因此對於南邊的農業也是了解的,周老七也認為這個說法很公允——差不多,如果什麼都是一個人的話,五畝地那也是壯漢的極限了,而且其實真沒那麼多地,一家老小五六人,輔佐兩個壯勞力種十畝地,這算是很常見的配置,這樣能乾活的婦孺都上,隻把重活留給壯丁的話,十畝地將將能應付下來。這其中最重的活就是犁田,此外插秧、搶收也都是累人的,犁田這活,如果家裡沒有牛,真的隻能靠人下力的話,為了趕農時真能把人活活累死!

但在遼東,地多人少,人均的畝數就是不是這麼少了,村長說,“我們這裡一個壯勞力照顧二十畝地是常見的——自己做?做死你都做不過來的,而且,田稅是照著畝數收的,若是包購的產量達不到,還要罰款,撂荒最不劃算不過了,所以俺們這裡都是聽田師傅的安排,讓蒸汽拖拉機來整地、收割,還有人力的插秧機,都是安排著來的,譬如蒸汽拖拉機今天裝了犁把頭去犁了他家的地,大家都去幫忙,用人力插秧機來插秧,今天把他家的活乾完了,明天就都去你家,這樣成熟的時候也是一片一片的,拖拉機乾活就好安排。期間施肥、除草什麼的,才是各家自己來照顧。”

村裡也有幾戶人家相幫著乾農活的,為此也都會商量著插秧,但如此多是親眷幫襯,遼東這樣,大家都是素昧平生,按著村長的安排,一個村彼此相幫的情況非常少見。周老七不免也有大開眼界的感覺,他逐漸意識到,遼東雖然前百十年聲名不著,好像在建州崛起之前都是個荒僻地方,但其實土地並不貧瘠,甚至於——一到這裡,看到了本地的情況,再聽了關於蒸汽拖拉機的描述,周老七立刻就意識到了,這種龐大的機械,非常適用於如此廣闊的平原,反而是在地勢和緩起伏的南方,至少在大江沿岸,是少了點用武之地呢。

【土壤也肥沃……】他在自己的筆記中記道,【這裡的泥土是黑色的,非常的肥,我捏了一些,稠得都拉絲了。據說本地產的耐寒水稻,口味極佳,農戶們自己都舍不得吃,他們除了包購的份額之外,還能把自留的份額用高價賣掉,這裡的百姓最多隻留個五斤十斤的過年吃,其餘時候寧可吃獅子口那裡運來的便宜南洋米。】

【這遼東大米,和南洋米完全不是一個品種,據說煮粥的時候,香飄十裡,上頭的粥油濃稠無比,香冽非常,有藥到病除的功效,新煮好的遼東米飯,什麼都不配,沾一點秋油都能吃三大碗……這也是六姐給的品種,真可以說是有仙米之稱。才剛出產了兩年,名頭已經非常響亮了,每年京城都爭相采買,一斤米甚至高達一兩銀子!】

【我問艾黑子有沒有吃過,艾黑子說沒有,他也想嘗嘗,就是搞不到,還說要是他們在的時候,就有這個米,他們還打什麼仗,入什麼關,專職種大米就行了……衛拉特的兩個王子也非常想嘗嘗,但是我們來晚了一點,他們的秋收已經結束了,村裡的人家就各自留了個五六斤打算過年吃,我們也不好意思硬是強買。好在以後就在這一塊常來常往,應該還是有機會能吃到的。】

【我對艾黑子說,通古斯也未必不能種這種水稻,艾黑子也深以為然,他說等建新的人再多一點,他們也打算請田師傅來教種田,以後光賣米都有貨和南邊交易,我想,苦葉島、蝦夷地,是不是也可以種這種水稻呢?應該可以是可以的,但是現在那邊的人還是太少了,不像是盛京外這塊,人煙稠密,簡直可以說是小江南了,這片平原,田地連著田地,竟沒有什麼拋荒脫空的地方,都是一個個村子,真不知道這些人都是打哪來的!】

【我四處地問了問,經過好幾個村子也都在問村長,發現農戶來源很複雜,幾乎都不是本地人——有遼東的漢人,先經過東江島,然後到高麗兩道去安身的,現在遼東好了,他們故土難離就又回來了。也有山陰、山陽和直隸的漢人,的確這幾年,北方天候不好,災害多,但氣候災害似乎局限於華北,遼東這裡受的影響不大,關鍵還是土地太肥沃了……前些年遼東在打仗不說,剛一停戰,尤其是山陰,活不下去的百姓就開始‘闖關東’了,山陰和關東做買賣是多少年的曆史了,雖然前些年砍了一批晉商的腦袋,但砍不斷的是兩地的聯係,他們對遼東是熟門熟路的,過來之後立刻就開始種田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