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7.立誌城的奠基(2 / 2)

買活 禦井烹香 6758 字 5個月前

也是因為這些老海狼都是多年的異鄉客了,城裡會說東瀛話的人為數不少,李魁芝自己就會說嫻熟的東瀛話,才能和鬆前藩的使者溝通,他撕毀國書,拿喇叭喊了一番東瀛土話之後,守軍又取了火銃來,齊射一輪——這時候小炮還沒吊上城牆呢,就這樣,鬆前藩的武士也是麵色大變,竟不敢來犯,悻悻然退去,在那之後便再不提驅逐的事情了,反而派了商船來,想和立誌城開展貿易。

“生意是無不可做的!”周老七一聽,立刻表態,萬義也非常認可,頷首道,“這個自然,我們買地的活死人全都是這樣的想法——不管怎麼樣,生意是無不可做的,我們倒怕他們不和我們做生意呢!”

兩人相視一笑,也都是看出了彼此的未儘之意——對於高生產力地區往低生產力地區滲透來說,真不怕低生產力地區學去什麼,反而怕的是沒有接觸,隻要有接觸,以買地這裡的種種政策,想要反向滲透過去,那真是太容易不過了。不說彆的,在這高寒地區,第一個取暖,第一個夥食,這就是核心痛點!能解決這兩大問題,就連哥薩克蠻子都能溫馴下來,更何況是東瀛地區這些矮小羸弱的土著?周老七可是見識過羅刹人、哥薩克人的戰力的,進了立誌城港口之後,他就留心觀察,在港口那些顯然是異族的蝦夷人和東瀛人,其戰力和羅刹人哪裡能夠相比?料想也不會有多野蠻的,想要歸化忠心,那就更是容易了。

“有了城牆,鬆前藩不敢妄動,這幾年來,城內著實也吸納了不少人口,”果然,萬義下一步就開始說起他們是怎麼吸納蝦夷人的了,也和周老七猜得差不多,這屬於萬變不離其宗的事情,不可能建新那裡是一個邏輯,到了蝦夷地又是另一個邏輯了。“最主要的一點就是我們的農作物收獲是真的高,這點讓蝦夷人非常羨慕,他們農耕技術很不發達,以漁獵為主,過冬必然艱難。第一年,我們起土豆的時候,就看到林間有好奇的蝦夷人前來窺伺,這些人倒也是老相識了——我們一開始登陸的時候,就在他們的村落附近,我們就給他們食物,讓他們來幫著乾活,他們中也有人會說東瀛話,而我們也學著說蝦夷話,就這樣很快就熟稔起來,彼此能夠交流了。”

為什麼登陸點附近有蝦夷人,這個就是外行的問題了,選定了的建城點肯定是依山傍水,又有暖流彙聚,適合定居的所在,也自然會吸引一部分土著前來定居。而且一般來說,土著人是不太敢襲擊大船下來的乘客的,除了對陌生事物的敬畏之外,還有就是的確也打不過,對戰力的判斷也是很直觀的。尤其是海島土著,天然一般都比較矮小,光體型就不能匹敵,因此,一開始不會立刻爆發流血衝突,買活軍這裡拿點食物,很容易就換得了個很好的開局。

至於說語言,對這幫老海狼來說還真不是問題,李魁芝自己就會說多門語言,再學個蝦夷語又能多難?因此,蝦夷人很快便把這幫建城的華夏大人當做了天神般的人物,一有閒空,就會過來遊蕩,看看有沒有活兒能幫著乾。

“我們也是弄了個狡獪,一開始沒主動提出教他們種地,而是讓他們來幫著收成,第一年特地還種的是土豆——土豆在高寒地區表現是真好,第一年起土豆子的時候,那些蝦夷人眼睛都瞪大了,還有人當即就跪拜起來的!”萬義本身就是農業主官,這也是他的一樁得意事了,因笑道,“就看著這一窩子一窩子的起呀!和起不完似的,那大土豆都有兩個拳頭大,小的也有雞子一樣大,一窩一窩的,一畝地就夠三五個人吃一冬天的了!”

“等到中午的時候,就現煮著吃,再一嘗,好家夥,滋味不差!不必說了,就和我們說,不要工錢,想求種子,他們也種——這些蝦夷人也是可憐,蝦夷地這裡能活的本土作物真不多,都是和苦葉島的同族一樣,到了冬天就吃存下的肉,殺海豹吃。澱粉在他們這裡是好東西,都是拿著皮肉去和東瀛人換糧食吃的,他們這裡沒有耐高寒的水稻種、大麥小麥種……但獵物能打多少?沒個定數的,每年冬天下雪以前,能打回多少獵物,就決定家裡的老人能不能活……”

周老七跟著也歎了口氣,天下的疾苦真都差不多,他很快又振奮起精神來,“有了土豆,要把他們從山林間吸引出來就沒那麼困難了吧?”

“可不是?第一年就有數百人願意出來在立誌城周圍開墾荒地,聚居耕作了,我們派人出去,幫著選農田,伐木開荒,剛好用木頭建柵欄,防止猛獸進村,建屋子,開田什麼的。這裡有個特點,田都在柵欄裡,數量並不多,為什麼?因為野獸是真多!那野豬,嗷嗷跑,要沒有柵欄,每年來田裡吃幾頓,這損失不容易承受,而且婦女小孩也不敢下田!蝦夷人現在也不是就以農業為主了,他們就是種一季土豆,保證冬天有糧食吃,平時還都是進山狩獵,打獵回來和我們貿易換錢!”

說到這裡,萬義也有些愁容了,他略交代了一下其他農戶的來源:立誌城收取的農稅很少,而且毫無疑問吏目的服務意識要比彆處強烈太多了,消息傳開之後,鬆前藩也有很多大和農民跑過來,想要跟著立誌城混,就這樣,立誌城短短三五年內,城內外的人口加在一起已經有六、七千人了,發展速度真不算差。但同時,一個全新的問題也浮現在了城主管理層麵前。

“周主任,你是買地的吏目,見識定然高過我們。”說到這裡,萬義也就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疑問,向著周老七拋擲了過來。“其實城主他的發瘋,雖然也有矯情的一麵,但卻也未嘗不是心中迷茫的體現,立誌城發展到現在,有幾個問題是繞不開的,您瞧瞧,您這裡有什麼見解——”

“第一,就是人口,我們這裡的華夏人口實在是太少了,而且普遍不能吃苦,不願意離開立誌城去鄉下。可我們立誌城能裝得下多少人那?長此以往的話——立誌城豈不就頭重腳輕,成為蝦夷人的城市了?這裡的尺度,可不好把握那!”

“第一就是產業了,要說農業的話,蝦夷地這裡野獸實在太多太多,實在不是發展農業的好地方,我也不敢鼓勵蝦夷人去牆外種田,這要鬨出人命,不就成了城裡的罪過了?可農業有限,光靠漁獵,我們沒有太多產品去和本土貿易啊!不像是建新能開礦,我們這裡一時半會好像找不到礦,光靠那點毛皮、藥材,隻怕真不足夠,可沒有產業,我們又怎麼吸引有才能的買地活死人過來呢?”

“這幾個問題,互相循環,現在好像已經形成一個死結了,周主任,你是有見識的人,而且還在建新住了好一陣子,建新和我們,處境應當是差不多的罷?他們應對這個問題,有什麼心得,能教教我們不?”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