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下南洋嗎?(1 / 2)

買活 禦井烹香 5404 字 5個月前

“去南洋啊?”

暖濕的海風吹來, 在幾乎讓人窒息的熱浪中帶來了一股潮濕——不能說是清涼,就連水汽在這樣酷熱的天氣裡似乎都被蒸發了,這樣的酷暑,在這些年來已經逐漸被人習慣了, 小冰河時期, 天氣極端, 熱得很早, 冷得也很快, 這會兒熱得呼吸不了, 可才過了七月,天氣一下又會冷下來, 如果是在從前,窮人恐怕都還沒掙到錢去贖冬衣那!

現如今,活死人的日子倒是好過了,不過,當鋪——現在叫做質押庫的生意也還是挺好, 百姓們依舊習慣在夏日把冬衣送到質押庫去, 哪怕換來的錢暫時用不上, 至少也比白放在自己的衣箱裡強,有些窮慣了的人家,不太會保存冬衣, 放在箱子裡也不記得打理,再拿出來時,上好的棉襖受潮發黴了, 豈不可惜?倒是送去當鋪,他們多年來的習慣,質庫裡要放生石灰除潮, 養貓防鼠,還要定時巡邏,小心火燭,怎麼不比放在家裡要放心些?

換來的鈔票,百姓們有些存到了錢莊裡去,現在,人們很習慣於去開個存折了,因為鈔票不比銅錢、銀子,雖然沒有折色的風險,但是在保存上要比為金屬貨幣更小心,若是受潮了,被蟲咬了蛀了,這損失遠比銅錢鏽了更大。

所以,把成捆的鈔票埋藏起來,無疑是很不明智的,如果不是儘快花掉,那還不如存進折子裡,需要時再去取,每次取款隻收一點點手續費,這點損失在百姓們看來不值一提。總的說來,新的貨幣政策還算是受到了大家的歡迎,當然,這也是因為買活軍的幣值一直以來都很穩定,至少糧食和雞蛋的價格幾乎是定死了的,鈔票哪怕什麼都買不到,也能買得到飽腹的食物,這就已經比銅錢要強得多了。

有些百姓,也會把到手的鈔票花掉,用來修一間水泥房子,或者在自家後院裡打一口井,又或者是將自己的房子裝修一下,重新打些隔斷,去介紹所張貼了招租的告示。總之,買活軍來了以後,大部分人的生活的確都變好了,但對於百姓們來說,用錢的地方也還是很多,便連全家冬衣的錢也要算計一著,在這幾個月內挪用一下,等到冬日再掙出來贖了衣服,倘若這幾個月,家裡有了什麼變故,那麼就不免要陷入無衣過冬的窘境中了。

下南洋的消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對於一些人家是很有誘惑力的,此時,泉州城裡便有個中年夫子,習慣性地撚著已經不存在的胡須,感歎了一句,“南洋,這兩個字,已是許久沒有聽說嘍!”

“叔公,這麼說,咱們家還真有一支遠親在蘇門答臘啊?”

和他談天的年輕人也沒有胡須——買活軍既然不喜歡人們留長發,為的是汗臭和寄生蟲,那麼胡子當然也就成為一種被排斥的東西了,再加上鋒利的刀片現在比以前要便宜易得了,買活軍這裡,鐵器比以往要多得多,所以男人們大多都把胡須剃掉,隻留下短短的胡茬。

不過,年輕人是很習慣於這種清爽感覺的,可以不必為了穩重的形象而養須,讓他們感受到了一種叛逆的快感,因此他們連胡茬都不太留,每天早上勤快地用皂角刮臉頰,隻是年輕人,毛發生長旺盛,半下午才是這會兒,已經又密密長出了一層毛茬子。

就像是胡須一樣,年輕人的野心也很躁動,“也不知出了五服沒有,在蘇門答臘那裡,又混得怎麼樣,無論如何,他們要我們過去,總不至於是坑害我們吧?叔公,您難道曾見過那一房的親戚嗎?”

“見倒是沒有見過,但曾經他們帶過信回來,說是在那裡置辦了一座莊園,已經種上水稻和甘蔗了,還說那裡一年三熟,日子倒還算得上是好過,隻是鐵器不好得,當地的土人時常前來滋擾,若是我們能牽線買些鐵器,他們能用香料來換。”

老夫子歎了口氣,“隻那時候,咱們這裡管製鐵器是最嚴格的,誰給他們弄去?幾十斤鐵,也當不了什麼用,再說我們家原本老交情的船家,也是運道不好,出海了就沒回來,隻有他們知道五房的莊園在島上何處,因此,就此失去了聯係,若不是他們還記得祖宅的地址,托人帶了信回來,再過幾年,族裡還記得他們的老人,也就死光嘍。”

這樣的事情,在閩南沿海一帶是屢見不鮮的,要知道,下南洋也分了好幾種,實際上,在災荒年間,有能力下南洋的人家,其實家底也不會差到哪裡去,真正差的人家,早就餓死了,又或是賣身做了奴隸,去了人市。

可以試著去南洋闖蕩的,至少都是大族出身,和走私海船有一定的交情,而且能夠組織得起一些人手,才能成群接班地到陌生的海島上去——幾個人走投無路,上船沒頭沒腦地去南洋,那不叫下南洋,那叫賣豬仔,也可以說是自尋死路,最好的結果也不過是在原本就下了南洋的華人大戶那裡做管家,差一些的,被土人捉去做了盤中餐,那也是不稀奇的事情。

正談話的這一家子,家中既然有親戚去了南洋,那麼,在本地一定是不算混得很差的,他們雖然比不上閣老李家那樣煊赫(那樣的家族,族人也沒必要出海),也不像是海商宋家如今這樣春風得意,又或者是世代行醫的雷家那樣有名聲,不過,黃家在泉州也算得上是大姓了。

他們家至少在泉州繁衍了一千多年,已經逐漸分為三支,其中這一支紫雲黃氏,多為農戶,也有些讀書郎,最多是考到秀才,數百年前倒也有過舉人祖宗,隻是那已太遠,便不論了。在買活軍攻來以前,黃家人有種田的,也有在城裡做小吏目,做兵卒的。

黃老夫子這個秀才,在城裡開了私塾,主要是教族裡的孩童和街坊鄰居開蒙,學問也還算是不錯,也是族裡受人敬重的讀書郎了,在碼頭做力工的黃二郎,素日裡對他這個叔公也是很敬服的,得閒了時常來走動,也偶爾蹭一蹭老叔公的課聽,希望能多學幾個字,在力工裡也好出頭些。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