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6.從清唱到和聲(1 / 2)

買活 禦井烹香 6211 字 5個月前

的確, 要說起人聲合唱,這的確是洋番的拿手好戲,現如今在買地的藝術從業者中, 來自西洋的畫匠為數不少, 很多都是從身毒的泰姬瑪哈跑過來的, 同樣的,還有很多樂師從本土被運送了過來,這兩種從業人才的到來, 得益於買地的考試檢定辦法——畫匠、樂師, 這些藝術家, 也有相應的考核標準,如果評分達到了一等, 同樣能得到豐厚的政審分, 甚至很多船長都傳說, 藝術人才也一樣有紅圈人名, 隻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哪個幸運兒觸發了名單而已。

這樣的傳說,讓船長們延攬藝術特長人才的熱情, 在不斷上升, 也給這些在歐羅巴身份低微, 大多數人艱難地掙紮在溫飽線上的藝術特長生, 帶來了一條全新的出路。也因此, 在歐羅巴和華夏的交流中,音樂和繪畫是走在前頭的,從繪畫來說,如今民間已經出現了不少富有華夏特色的西洋油畫——或者說,隨著油畫在華夏的傳播, 它從一種富有地域特色的藝術形式,變得更加大眾化了。

就像是火藥、灰姑娘、小美人魚等發明、故事,隨著散播,逐漸失掉了自己的地域頭銜一樣,現在,於華夏提到油畫,它已經不算是全然屬於洋番的東西了,會畫油畫的畫匠,不止是西洋人,華夏的畫師不少人也學會了這種新技法,並且和自己習慣的筆法結合在一起,創作出了水墨油畫。

——這是完全新生的東西,用油畫的技法,來表達水墨的筆觸,所出的作品,兼具了兩種畫派的長處,著色更加生動,但韻味悠然,雖然畫師不算名家,天賦有限,這種畫法,在畫壇名家之中,也沒有得到完全的認可,但在民間,已經受到了百姓們的歡迎。

用這樣的辦法來畫人像,所出的作品,又比原本的條幅更像本人,但也有老式畫作的痕跡,還比真人好看些——這樣的油畫,偶然也有一兩副佳作,在市麵上一出現,就都被高價買走,這些名不見經傳的畫匠,其聲名也逐漸顯達:這些畫匠,很多都是從民間做壁畫、家具畫的畫匠中轉行過來的,他們不是讀書人出身,很難在畫壇闖出什麼名號,畫作也往往被抨擊為‘匠氣’,沒想到的是,這匠氣在油畫上反而發揮了作用。

因為油畫的創作,是比較煩難的,算是體力活,顏料味道也刺鼻,這個苦一般讀書人也經受不住,而且,如今讀書人有太多事情做了,沉浸在書畫之道的人數很少,一來二去,倒是給這些畫匠空出位置來,讓他們逐漸也成名成家了,靠著繪畫的本領,都能過上以前想也不敢想的好日子。

和從前比起來,畫家是賺了大錢的,西洋樂師的日子也過得不錯,他們中絕大多數都去給戲班伴奏了,或者在買地大城市裡,雨後春筍一般湧現的高級餐館中串場演出,同時當然也從事樂器教育,個彆語言天賦好的,已經開始嘗試翻譯西洋的音樂理論書籍,在買地這裡教授樂理學,從事音樂研究——當然,這是在收學生、串場演出的間歇,基於個人興趣而從事的活動,目前來說,買活大學還沒有開設西洋音樂教學的計劃,這讓很多樂師感到有點著急了——尤其是在博覽會上,法蘭西的油畫引起極大反響後,洋番中就有了傳言,據說買活大學的美術係,可能會增加西洋畫這個專業方向呢。

由於樂理的嚴謹性和邏輯性,其和數學本來也就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再加上歐羅巴的貴族,家中為他們從小聘請的家庭教師,往往博學多才,會幾門樂器是很基本的,他們中有很多人也算是半個樂師了,對於西洋音樂在買地,發展落後於繪畫的現狀,的確有點兒在意。這會兒,聽到了人生合唱版本的好幾首歌曲之後,他們的的反應都是類似的,一開始大受啟發,神色帶著隱隱的興奮,很快,表情又變得凝重起來了:本來以為,算是看到了西洋音樂在華夏這裡的發展方向,的確啊,合唱類的表演,是大場麵的不二之選,在買活軍崛起之前,超過五百人以上的觀眾席,就隻有采取合唱的形式,來進行樂曲表演了,這裡的道理,是不言自明的。樂器的話,最好也要有一些聲量大、穿透性強的樂器壓陣。唯有如此,才能照顧到外圍的觀眾,確保他們聽到的聲音不會太過含混。

比如定音鼓、大提琴、管風琴,都是為了大場麵發明的,華夏這裡,也有嗩呐、鼓、號這些樂器,買活軍崛起之後,雖然有了喇叭,但人聲經過鐵皮喇叭,雖然得到擴大,卻喪失了音色,廣播喇叭又有嚴重的乾擾。在表演活動上,還是要回到人聲合唱這個路子來——而這無疑是華夏文化的弱點,這些洋番來到華夏之後,還沒怎麼看到漢人進行分聲部合唱呢。

不是說一群人一起唱,那就算是合唱的,一群人一起大白嗓地喊唱,那叫尋歡作樂,合唱是一種需要訓練的表演方式,就洋番們的觀察,華夏百族之中,隻有一些韃靼人在吃飯的時候,會有點兒半主動地把自己的歌聲分成高低兩個聲部,但聲部之間,有點兒各唱各的意思,不能通過和聲、速度、節奏變換等等技巧,進行主動融合。

這種聲部的區分,更像是一種本能,遠沒有歐羅巴的理論那麼豐富。他們的合唱團,尤其是各種教會培養的唱詩班,在這方麵可算是出色當行——這不是,一在文藝彙演上看到合唱班上來排位,很多人就意識到了,這可謂是西洋樂師的一個機會啊!從買地這裡,衙門和中樞的威望來說,凡是被謝六姐首肯的東西,就沒有不流行的,這合唱都在國宴的文藝彙演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在民間必然很快就流行開來,到時候,不論是借此開設西洋音樂這個專業方向,把合唱聲樂,作為重點專業來建設,又或者是在民間傳授合唱技巧……對樂師們來說,都是很好的機會。

然而,聽完了《鮮花調》,這些人的如意算盤,立刻就落空了:他們發現,《鮮花調》的改編,對聲部的編排,還要超過自己的水平,同時,這些歌手的表現也半點都不業餘,一些耳朵靈敏的音樂愛好者,可以明確把聲部的調子給標注出來,並且震驚地發現配譜的嚴謹、合理,以及演唱者的高超素質。

所有的音部幾乎都找準了自己的調子——不要以為這句話非常簡單,一個歌者,如果在合唱中始終能找到調子,不被自己的耳朵帶偏,那麼他就有很大的可能被提拔為聲部長,因為這實在是很難得的天賦。

同樣的,遠沒有看起來那麼簡單的另一點是,所有的聲部都保持著融合的節奏,這種節奏非常的穩定,音色也極為融合——這不是勤奮的練習就能得到的效果,音樂愛好者們對《鮮花調》合唱團采用的技巧一無所知,目前來說,他們采用的解決方案都是一人主唱,其餘人為他和聲,以主唱的音色和節奏為主,像是這種沒有主唱,聲部融合的唱法,至少如今的歐羅巴還沒有一個係統的辦法去幫助合唱團掌握,就算有些唱詩班可以達到類似的效果,但他們也很難說清楚自己是怎麼辦到的。

哪怕沒有逐漸流行起來的閹伶,這個合唱團的音域也是寬廣得讓人印象深刻啊,真不知道他們是怎麼辦到的,這麼說的話,在聲樂這塊,其實華夏這裡掌握的理論知識,也遠遠比樂師們更多了,而更恐怖的,是他們的學習能力和組織力……

在《鮮花調》唱完之後,伽利略就活躍起來了,他跑去找了他的華夏朋友仔細詢問,帶回來一個聳動的消息:這支合唱團組建的時間果然不久,就是在博覽會開始之後,受到弗朗基展廳的啟發組建的——法蘭西搞了油畫,英吉利搞了個戲劇班子,等弗朗機人收到消息的時候,留給他們的時間已經不多了,移鼠會的教士們猶如熱鍋上的螞蟻,總算在展覽會開幕之前,被他們找到了一根救命稻草,這還要得益於移鼠會在本地的多年深耕——他們的教堂雖然早就被挪作他用了,但畢竟履行過一段時間的職責,有彌撒,就有唱詩啊!

雖然不是如今剛開始流行的‘清唱劇’,一種有伴奏,有獨唱和合唱的複雜聖詠,僅僅是簡單分聲部的清唱……但有這樣一支合唱的隊伍在,就算當時的信徒,現在很多都已經改信了彆的,但現在大家維護的是國家榮譽,於是經過緊急排練,還在羊城港的那些殘餘成員,居然也拚湊出了不錯的效果,每隔一小時他們就演唱一次,為弗朗基展位招徠了不少好評。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