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9.溫泉熱浴(1 / 2)

買活 禦井烹香 6350 字 5個月前

雖然身為吏目更士, 絕不可能公開信仰知識教,但毫無疑問,在這段同路過程之中,這批即將散開在彩雲道各地的外派乾員, 對小祭司和知識教的印象都是極好, 認為和知識教的相處, 是一件無論如何都非常有益的事情。

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 久而自芳, 小祭司謝阿招,不但很大程度地減輕了跋涉的艱苦,而且也豐滿了他們的知識庫, 讓他們對整個彩雲道乃至南洋的局勢, 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這也就難怪知識教的傳播速度這樣地快了,這個教派, 讓所有人從中得到的都是好處, 又怎麼可能不廣受歡迎呢?

從敘州出發,在五尺道上走了大半個月,陸陸續續受到了天氣、路況的阻隔, 期間因為下雨被迫耽擱了兩天,又在雨後遇到山間落石,不得不暫停了三天,組織起來搬開石頭, 清理出能讓馬兒通行的寬度,翻越了好幾座高山,大家的腳上都走出了泡,衣服也在無數次的汗濕之後, 變成了鹹菜乾一樣,皺巴巴地散發著異味。

當人們的頭發變長,不知哪裡來的野跳蚤,重新在頭上安家的時候,前方的人煙終於再次稠密了起來,沿著五尺道,重新出現了漢人,或者漢夷雜居的村落,走到這裡,大家的情緒就重新振奮起來了,都知道最艱苦的一段已經過去,前方就是彩雲道的城池了,至少,他們可以在專門供給馬幫歇宿的大車店裡,安安穩穩地呆上兩天——一個是大家都很疲憊,需要休息,再一個,之前的跋涉中,有些馬兒的蹄鐵也歪了,或者受了小傷,在途中無法處理,需要在宣威好好地休整,才能繼續上路。

“到了宣威,就舒服多了,雖然還沒有澡堂,但鄉下有野溫泉——現在大概也不太野了,我們剛到彩雲道的時候,野溫泉就是一個個水泡子,溫度合適的,跳進去泡就是了,太燙的就打水出來,晾一會再衝洗。”

走到這裡,範主任就活躍起來了,多少有了一些東道主的風采,經過五尺道往敘州走的路,她是走過好幾次的,但每一次也還都是感到疲累辛苦,最後幾天乾脆一語不發,抿著嘴拄著拐杖隻是默默地走在馬邊。

在大車店裡歇宿了一晚上,她恢複了活力,乘著馬幫的夥計忙著料理馬兒、加固貨箱、購買補給,邀請吏目們和謝阿招一起,雇驢去鄉下泡溫泉。“從宣威城裡出去,大概一個來時辰的路,就有小泉眼了。估計這是往昆明一路上唯一一次洗澡的機會,怎麼樣,走不走?”

若是問馬幫夥計,他們未必會動身,但買活軍的吏目多數都養成了好潔的習慣,一個州縣沒有澡堂,對他們來說是難以接受的,甚至彆說州縣了,在買地舊屬的江南、福建,連村子都會在祠堂附近選個地方,搞出一個淋浴間來。

尤其是有沼氣池的地方,都和沼氣連在一起,用的是官中的沼氣,一天定時兩次燒熱水,隻要是村民自己擔水來,就能免費洗浴——擔水不是太費事,費事的是燒柴燒煤,一旦有了官中的沼氣,農戶也不傻,還能不知道洗澡的舒坦嗎?這樣就算是在村裡,也有很多人兩三天洗個熱水澡,洗澡逐漸成為了活死人日常的一種方便的習慣了。

但是,彩雲道顯然還沒有進入澡堂時代,不論是淋浴還是老式的浴池,在宣威都是欠奉。這座城池,以買地的標準來說算很小的,但在彩雲道則是五尺道邊上比較繁華之處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完備的城牆——這很生動地說明了它建設最初的軍事目的,很顯然是作為扼守五尺道的軍事要塞而建造的。隻不過,隨著敏朝對彩雲道的重視,宣威作為五尺道的要塞,過往數百年間,也逐漸因為來往的商旅而變得繁華起來。

戲台、駐軍衛所、衙門,這些重要的建築,都還算氣派,沿著主街還有一排商鋪,鋪麵當然無法和羊城港的大商家相比,多是木製的兩層小樓,樓梯特彆陡峭,二層的空間也很逼仄。在水泥房大行其道的買地,這樣老式的木樓已經越來越少了,陶珠兒她們看著都比較新鮮,有點兒懷舊的興致在。

跟隨謝阿招的夷人們,則用敬佩而讚歎的眼神看著這些木樓,他們在夷寨裡居住的,多數都是土屋,也有住吊腳竹樓的,這要比木樓更加原始,這些樓房對他們來說已經是很高級的東西了。

黑洞洞的鋪麵裡,也有人在好奇地看著他們,在人際交往中,買活軍的痕跡終於顯示出來了——很多鋪子裡都走出了年少的夷人夥計,用嫻熟的夷人土話招呼著同族,對漢人,他們的漢語還有點生澀,但禮節卻很到位,和漢人商鋪夥計相差不遠。

夷人之間,立刻就攀談起來了,這些或許是第一次進入漢人城池的夷人,他們臉上難以遏製的緊張和局促、畏懼,迅速冰消雪融,似乎已經在城池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這種歸屬感,來自於在宣威已經站住腳的同族,是連知識教的祭司都無法賦予的。謝阿招低聲為陶珠兒等人翻譯,“這些有夷人夥計的商鋪,都兼收山珍,不過他們要先盤盤親戚,哪怕彼此不相識,順著五尺道往下的夷人,都能攀上親戚,有親戚在,做起生意來就放心了。”

這些夷人身上也帶了一些菌子乾,大概是作為樣品,份量並不多,這時候都取出來,交給親戚驗看,經過夥計的翻譯,和掌櫃的商議價錢。謝阿招並不幫忙,而是站在一旁看著,不過,即便如此,也可以看出商人們對他的敬重,好幾個掌櫃也提到了他,“有知識教的高修在,我們也不敢欺瞞夷人兄弟,這的確是如今的行情價。今年是雞樅菌的大年,價格肯定比去年低。”

看來,這是一門有一兩年曆史的新生意,範主任對此也很感興趣,不急於去雇驢了,踮起腳看著雞樅菌乾的成色,“現在正是出菌子的時候,這種菌子,非常鮮美,可惜的是不能久存,不過,曬乾了往外賣,價格也很高,隻是這東西多在野外,除了昆明附近的漢人,會上山挖掘之外,往年夷寨並不往外賣的。”

“也是知識教傳教的時候,交給他們怎麼曬菌乾,又引薦了族裡機靈的少年人,到宣威來見世麵,做夥計專門收這個,如今產量才逐漸豐盛起來。我們跟的這個馬幫,是專門去普洱買茶的,有些短途馬幫,每年到了菌子季,就隻走敘州-昆明,或者敘州-宣威這兩條短線,大量收菌乾運回去,獲利也很豐厚,這東西很輕,又值錢,如果直接從夷人手上收貨,價格還能更低一點,不過一般隻有會說夷話的馬幫才能做這個生意。”

彆看麵上顯不出來,買活軍畢竟也是給這座邊陲小城帶來了顯著的改變,也潤物無聲地進入了夷寨的生活,隻是承載影響力的,從衙門變成了知識教而已。買活軍衙門的作用也是有的,一幫人雇驢去小泉眼的時候,範主任就提到了宣威的又一項新產業,“今天我做東,一會讓溫泉那邊殺隻雞,就用鮮雞樅來煲,保證你們把舌頭都吞下去,如果他們那裡有火腿,再切幾片,那就更有滋味了!”

火腿就是這座小城的新產業——說來是有些古怪的,本來是江南的特產,不知為什麼會選擇在彩雲道這座小城來發展,大概是因為這裡的夷族本來也有養豬的習慣,又或者是氣候特彆適合火腿的發酵吧。宣威百年來,陸陸續續是有一些從金陵遷徙來的漢人農戶,自行製作火腿,也有了一點名氣,但這和把火腿當做產業來做,開設工坊顯然仍有相當的距離。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