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2.祭儀很厲害(1 / 2)

買活 禦井烹香 8623 字 4個月前

知識教在彩雲道的發展, 和中樞衙門提倡的政策,多有抵觸之處,跡象是相當多也相當昭然的, 譬如說他們居然在楚雄府城之內, 有一個祭壇——這個地方, 最開始肯定不是作為祭壇建起來的, 隻是知識教的祭司落腳歇息的地方,但是因為他們身邊往往有夷寨護衛, 再加上預算有限,老住客棧,各方麵都並不合適,於是在城外搭建了一個吊腳竹樓, 作為祭司們和扈從固定的住處,這也符合夷寨人的習慣。

若是蓋房子,那是有些難的,土房和城內的木樓相比, 未免有點不好看, 要擴建的話花費也高,吊腳樓要建起來就輕鬆多了, 對夷人來說,無非多花力氣而已,一兩年的時間下來,吊腳樓這裡已經初具雛形,成為城外一個新的定居點了,很多夷人來楚雄辦事,都喜歡在這裡借住。隻要住得下,又是信徒, 並不收錢,隻是住在裡頭需要遵守知識教的規定,參加儀軌而已,很多夷人行商,就是這樣一步步成為真正的虔誠信徒的。

這裡的吊腳樓,修得特彆的高,在一層也沒有設常見的豬圈、廁所等等,而是做成了課堂的樣子,擺著一些竹製的小桌,信徒們跪坐在蒲團上,或者抱腿盤膝的也有,姿態相當隨意,都是專注地抬頭看著黑板前的祭司,聽他猶如掃盲班教師一般,循循善誘地問道,“所以,我們會發現,生活中的大小問題,其實多可以用——”

“理性和學習來解決!”

夷人們的漢話,還不算是太嫻熟,平時發音也有些含混,但這句話卻非常的字正腔圓,一聽就知道熟練地重複了多次,陶珠兒抱著手臂站在人群後方,有些詫異地挑了挑眉毛:她沒想到所謂的祭儀,居然不是幼年鄉間常見的跪拜燒香,在神像前祈禱祝願之類,而居然是如上課一般,從我問你答的對話開始的。

“正是了,知識本身,就是我們的魂靈渡過苦海,達到開悟的小船。世世代代積累的智慧寶庫,是先祖們留給我們的財富,這比什麼有形的財產,都要來得珍貴……我們這些在世上艱難地生活著的受苦人,從降生開始,就不完整,我們出生的時候,什麼都不會,有一大部分魂靈,不存在我們的肉身之中,而是存在於祖先的智慧寶庫裡。”

“我們通過學習,取回越多的知識,也就是找到了越多的魂靈碎片,也就越來越完整,這樣,在我們去世了之後,我們通過茲茲普烏,前往來世的時候,我們的身軀就足夠偉岸,可以抵禦一路上的陰風邪氣,甚至,我們中學習最好,魂靈最完整的人,或許還可以跋涉到量子天宮這種,在黑洞中儘享著靈魂的無儘豐滿,甚至達到沒有任何疑問、迷惑的全知境界……”

“夷人口中的茲茲普烏,就是昭通……那裡是這一支夷人的老家,他們之前是認為,人死了以後都會回到故土昭通去,在那裡生活……”

肖美寶很顯然不是第一次來看知識教的祭儀了,雖然她隻比陶珠兒早到了一個多月,但對本地的了解要比陶珠兒豐富得多,她細聲在陶珠兒耳邊介紹,“不過,昭通冥土的生活是怎麼樣的,神話傳說中沒有道明,知識教說,冥土有一條艱難的道路,通往六姐的量子黑洞天宮,隻有很少數人能走完這條路,享受極樂。能走多遠,關鍵就在於在生的時候,學會了多少知識,學習能力有多強……做了多少善事,幫助多少人學習,散播了多少知識……”

走完的人,是這個待遇,那走不完的人,那些不愛學習的人呢?他們會過什麼樣的生活?

陶珠兒雖然並不信奉茲茲普烏,但好像也很自然地有了這樣的疑問,並且展開了豐富的想象:按照她從小接觸的陰司地獄那套的傳說,似乎走不到極樂淨土的靈魂,都會在十八層地獄中受刑,贖罪之後再去轉生。這樣的話,不愛學習的信徒,哪怕腰纏萬貫,死後也無法超脫。想到這裡,她也不由得投入地顫抖了一下,似乎感受到了他們的痛苦,肖美寶則低聲回答,“不知道,沒有說,我也問過張老師,那些去不了的人怎麼樣了。張祭司說,這邊的原生神話沒有講,所以他們也不能亂編,那就是利用恐懼傳教,可能會激發一些人的反感。”

兩個女更士都不由得看向了黑板前正在主講的張祭司:這是個頗有賣相的年輕人,大概二十五歲左右,個子生得不算高,膚色黧黑,看不出是漢人還是夷人,一雙眼睛很有神,總是親切含笑地看人,給人很和善的印象。的確很難想像這樣的祭司去編造傳說恐嚇百姓,他看起來就是‘多栽花、少種刺’,非常親和的性子。彆說夷人信徒了,就是漢人百姓乃至衙門吏目,對他都很親近,有什麼事情,隻要張祭司出麵調解評理,大家立刻服氣,都願意給張祭司這個麵子。

也不知道如此和本地神話緊密結合的故事,是張祭司自己編的,還是多人商議而成,哪怕是對茲茲普烏沒有任何概念的陶珠兒,都聽得如癡如醉,更不要說這些夷人信徒了,他們中大概也有一些是第一次親自聽張祭司講道的,也有很多疑問,張祭司鼓勵他們有話就說,大膽地問出來,如果用漢語就更好了,不過時不時還是有人激動地用土話在發問,張祭司聽完了便先用夷話回答一遍,再用漢語回答一遍。

“……人出生的時候,除了哭和吃奶之外,還會什麼呢?連排泄都不能自主,這就是魂靈隻有一半,還不完整的關係。不就是通過長輩的教導,和自己的學習,逐漸地取回靈魂嗎?”

這是對“人出生的時候居然隻有一半?”這問題的解答,夷人對這個概念,大概是感到很新奇的,很多第一次聽到的人,彼此議論紛紛,陶珠兒倒覺得這沒什麼不可理解的,小孩兒魂不全,不是常有這說法嗎?很多時候,有些天生的傻子,大家也都說這是生下來魂就不全。傻子為什麼是傻子?不就是因為沒有學習能力嗎?仔細想想,人通過學習成為完整的人,這說法真是一點也不假。

“學習能力不好,學到的東西老是忘,是不是死後注定走不到樂土……當然不是了。”張祭司突然用了一個很直接的比喻,“吃了飯,會拉屎嗎?當然是會的,但能因為這個就說吃飯沒有用嗎?學會的東西,就算會遺忘了,取回的靈魂碎片也已經永遠融入身體裡了,哪怕學了會忘,隻要一直學習,靈魂還是會越來越豐滿,越來越完整,越來越大!”

這個比喻甚至可以說是有些粗俗,但效果意外的好,很多虔誠的信徒,仰著臉投入地聽著,聽到這裡,也不由得大笑了起來,爭著幫張祭司解釋,“就算今天不忘記,明天不忘記,到死前老糊塗的時候,學過的東西也都會從腦子裡溜走,如果這樣靈魂也會跟著走的話,那學不學又有什麼區彆呢?靈魂是靈魂,能力是能力,這是兩回事!隻要認真地學過,就算忘記了,靈魂也不會走的!”

“再說了,這人啊,總是越學越聰明,溜走的隻是一小部分,留下來的東西很多很多,隻是你未必都能感覺得到!”

很顯然,這些虔誠的信徒,他們的確要比第一次聽講的信徒要聰明得多,說話更有條理,而且思維也更敏捷,甚至要勝過好幾個第一次來聽講的漢人百姓。這些漢人百姓,現在看起來還是有點懵懵的,興趣雖然濃鬱,但對知識教宣揚的理論好像還不能完全理解吸收。

“這麼說的話,哪怕不奉獻,哪怕窮了一輩子,隻要這一輩子都在學,死後也能有個好歸宿?”

新的疑惑很快被提出來了,而且是帶著極大疑問的,連自己都不敢相信的——不獻祭,隻要學習,取回靈魂碎片,死後就能有個好結果,這對夷人來說也有點不可思議,畢竟不管是什麼祖先,也都會喜歡血牲,這幾乎是刻在所有人腦子裡的常識了。哪有不犧牲獻祭,光顧著自己學習,就得到神靈保佑的好事?

“的確,隻要時時刻刻都彆忘了學習,彆忘了向知識寶庫索取,就算一輩子不來參加祭儀,不和祭司往來,也能擁有極大的魂靈。”

張祭司卻非常肯定地點了點頭,好幾個夷人百姓立刻就驚訝地低呼出聲,彼此交頭接耳起來,好像根本都不敢相信似的。陶珠兒的眉頭也微微皺了起來,她有種不是滋味的感覺,也不知道為什麼,好像就是覺得聽著有點不對勁。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不和我們靠攏,不和信徒往來,你們又去哪裡得到知識呢?知識本來就是在人和人之間傳遞的呀!難道沒有人的解釋和教導,竹簡上的文字會自己講述自己嗎?在知識教和我們買活軍衙門之外的地方,誰會把寶貴的知識,白白地教給你們呢?”

“啊!”

“也對!”

“說的也是!如果不是為了傳播知識,得到福報,把自己的靈魂弄的大大的,為什麼知識教的祭司也好,衙門的好人老爺們也好,這麼儘力,這麼急切地想教我們啊!連我們自己親戚的土司,對我們都沒有這麼好!”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