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紀實詩】杜甫春望 李隆基:玄宗無能……(2 / 2)

李隆基沒有說話,但他的內心卻認同了貴妃的說法。

可惜視頻上好景不長,幾秒後,一陣響亮的馬蹄聲蓋過了笛聲,隨即是刀戟碰撞和流矢飛射的聲音。畫麵的左下角出現一群穿著盔甲的士兵,他們粗俗地撞開城門,隨即宮闕倒塌、硝煙四起,盛世和平的景象驟然變得殘破蕭瑟。

馬蹄遠去,笛聲變得哀怨。一個深沉嘶啞的男聲緩緩響起: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彆鳥驚心。】

一個頭發半花的男人背對著屏幕推開了窗,窗外是蕭瑟的城闕。

茂盛的草葉無人清理,很快就蓋過了斷壁殘垣,各色春花如期綻放,枝頭春鳥也鳴個不停。春色如舊,繁華不再。男人舉起手臂,以袖拭淚。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畫麵快速掠過數座布局不一的城池,城中卻都是殘磚破瓦的淒涼場景。視頻的最後,畫麵再次回到男人身後。男人合上窗戶,將明媚春光和滿目瘡痍一並擋在外麵。他歎了口氣,轉身的同時,簪子卻從發髻滑落。

哀戚的笛聲配著滄桑的男音,再加上碎瓦頹垣的場景,給人帶來無與倫比的強烈衝擊。儘管隔著數個時空,無數帝王卻在此刻同時長歎。

公元1141年,紹興十一年,正在和秦檜閒聊的宋高宗趙構突然停下了話頭。詩歌朗誦聲漸止,趙構的臉色卻越發難看。半晌,他朝秦檜瞥了一眼,意有所指:“還是安寧日子好。”

秦檜聞弦而知雅意,奉承道:“官家仁慈,見不得生靈塗炭。這仗打得越久,百姓就越苦,還是以和為貴,休養生息為好。”

趙構點了點頭,總算露出一絲笑意:

“是極,還是你懂朕的用心良苦。愛卿剛才說到哪裡了,解去嶽飛兵權?”

……

看完這水幕視頻,李隆基也頗多感慨。

“哀民生之多艱。”

李隆基長歎一聲,伸手將貴妃擁入懷中。楊玉環如同他盛世王朝的一個隱晦象征,隻要貴妃在懷,李隆基就永不會錯過那歌舞升平的好春光。

看那水幕中那群奔散的婦人,楊玉環嘴角的笑意也不由淡去,就仿佛有一片柳葉的陰影不偏不倚地落在臉上,那逃亡的淒慘景象令她也頗感不適。三郎的感慨在耳畔響起,楊玉環正準備開口應和,高力士卻一反常態地突兀插嘴。

“聖人!老奴想起來了,杜子美單名就是一個甫字!”

“杜子美?”

“就是前些天給您獻三大禮賦的那個杜子美。您還誇他文章寫得好,讓他去集賢院待製待命呢!”

李隆基自然沒有遺漏剛才月兮對杜甫的稱謂,他饒有興致地挑眉:“詩、聖……名頭倒是響亮,去把他喊來,讓朕仔細瞧瞧。”

月兮所講的“杜甫”既已找到,說明水幕所言不虛。加上他們在這兒站了快半炷香的時間,月兮並無傷人之舉,反而用詩作和圖畫警醒自己,看上去倒是一片好意。

“大吉,大吉!這是神仙妃子在啟迪聖人啊!”安祿山察言觀色之術修煉得極妙,一見李隆基麵色舒緩,立刻招呼著侍從去搬瓜果桌椅。

高力士見風轉舵的本事也不比安祿山差,眼見聖人來了興致,他立刻將剛才的“邪祟”“妖孽”拋之腦後,笑眯眯地上前恭喜:“聖人,這是神跡啊!想必是聖人勵精圖治,功績感動上蒼,這才降下福祉,為聖人引薦人才。”

“聖人不愧是真龍天子!”安祿山蹭到了李隆基麵前,扯著他黃袍衣袖笑嘻嘻道:“且讓祿兒蹭蹭聖人的龍氣吧!”

一時之間,水潭邊奉承聲不斷,李隆基龍顏大悅。

【眾所周知,杜甫被後人尊稱為“詩聖”,他的詩又被稱為“詩史”。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在於具有史的認識價值。常被人提到的曆史事件,在他的詩中都有反應。看完《春望》視頻,這裡就先簡單介紹一下杜甫的寫作背景。】

【此詩作於“安史之亂”初期。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756年,叛軍攻入長安,玄宗西逃入蜀。據《新唐書》載,叛軍“大索三日,民間財資儘掠之”,繁華的長安頓時淪為一片廢墟。同年7月,玄宗退位,肅宗於靈武即位。8月,杜甫於北赴靈武途中被俘,被押解到陷落後的長安。在此地,他寫下了這首忠君戀闕的千古名作。】

“公元?《新唐書》?安史之亂?”陌生的詞彙讓人難以理解,但月兮所說之淒慘景象卻讓人不忍耳聞,尤其是那句“玄宗西逃入蜀”和“玄宗退位”,讓身為皇帝的李隆基感到由衷的憤慨:

“這玄宗是誰?怎可棄國都而逃?簡直無能至極!”

作者有話要說:  李隆基:今天我將為大家獻上全新表演。不是胡旋舞,不是羽衣曲,而是《我罵我自己》!

——

好想經常見到你,狠戳「收藏作者」好不好?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