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人!臣對聖人是一片忠心啊!臣最聽聖人的話了!”
“這女人是妖孽,這是妖術啊!有人想害臣,還請聖人明鑒!”
安祿吃力地蜷縮起肥胖的身體,將鼓脹的腦門撞向地麵,一時之間“砰砰砰”的磕頭聲響徹亭子。
李隆基冷漠地看著,他下意識去摸拇指上的玉扳指,卻摸了個空,這才想起已經賞給安祿山作添盆了。他收回手,盯著安祿山的目光越發不善。
見李隆基沒有說話,安祿山心裡一咯噔。天威難測,他不敢把希望全賭在李隆基的一時心軟,於是他立刻一轉攻勢,將求情對象改為了貴妃楊玉環。
“乾娘,你要給祿兒做主啊!祿兒一心向著乾娘和聖上,不敢有一絲一毫不臣之心。祿兒的忠心,乾娘您都是看在眼裡的啊!”
被點到名的楊貴妃嚇了一跳。
說實話,安祿山那涕泗橫流的模樣實在有些惡心,像皺巴在一起的豬臉。真正打動楊玉環的,是那句平平無奇的“祿兒忠心”。
想起安祿山這些年獻上的各色寶物,又想起他伏低做小、賣力逗趣的憨樣,驟然沒了這個錢袋和樂子,楊貴妃不由覺得惋惜。更何況,若是僅憑那水幕月兮一句話就折了她貴妃的人,說出去自己這麵兒要往哪擱!
如此一想,楊貴妃頓時決定要護安祿山。
她給安祿山使了個眼色,隨即蓮步輕移,將一對藕臂纏上李隆基的臂膀。她先是輕輕搖了搖男人的手臂,見李隆基沒有甩開自己的手,這才出聲勸慰:“三郎,這月兮話語意未儘,不妨再聽片刻。”
李隆基也正作此打算。
幾秒內,他情緒大起大落、思緒千回百轉。但最終,他仍不願相信自己就是那水幕中丟臉的玄宗。抱著一絲希望,他決定回去之後就下詔書,自己百年後,廟號萬不可用“玄”。
朕是朕。
玄宗是玄宗。
水幕罵玄宗,與朕何乾?
為了向亭中眾人表示自己與“唐玄宗李隆基”毫無乾係,李隆基毅然喊起了安祿山,甚至出言安撫了幾句。隻是不知何故,他卻偏偏忘了讓侍從們放下對著安祿山的刀柄。
【安史之亂是唐代曆史上,甚至是中國古代曆史上的重大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造成這場戰爭的成因極其複雜,想必大家都能說上一二,例如藩鎮割據現象逐漸加劇,地方與中央的聯係逐漸疏遠,開始形成相對獨立的勢力,逐漸掌握了實際的軍事和政治控製權,這也是身兼三鎮節度使的安祿山能夠迅速起兵的關鍵。】
已經身兼平盧、範陽兩鎮節度使的安祿山猛得一哆嗦,眼裡真切地浮現了驚恐之色。他想起自己書房裡那張請封河東節度使的奏折,心底大喊糟糕——倘若今日有命回府,他定要將那封奏折燒得一乾二淨!
好在李隆基還沒看到那請封奏折,他細細咀嚼了幾遍“藩鎮割據”,若有所思。
【當然,從傳統史家的立場看,這是一場典型的“人禍”,造成安史之亂的主要成因還是來自於中央內部。除卻罪魁禍首安、史二人,史家曾點名批評過以下人員:“昏君”李隆基……】
李隆基:嗬嗬。
【“妖妃”楊玉環……】
楊玉環:啊?竟有妾身?
【以及“奸相”李林甫和楊國忠。】
李隆基猛地閉眼,深深吸氣,怒吼出聲:
“來人!去把李相公和京兆尹帶過來!”
作者有話要說: 雙標李隆基:
水幕罵自己:玄宗與朕何乾?
水幕罵彆人:瞧瞧你乾的好事!
自己找借口√
彆人找借口×
——
傳統史家:指司馬光、歐陽修、趙翼等。
——
感謝在2023-03-18 20:55:21~2023-03-19 11:25:59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橙子呀橙子 5瓶;依然然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